淄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手腕(shǒu wàn)   提供(tí gòng)     踌躇(chóu chú)   燕山(yān shān)

B.忌妒(jí dù)   倭瓜(wěi guā)   威吓(wēi xià)   猕猴(mí hóu)

C.镌刻(juān kè)   窈窕(yǎo tiǎo)   宽绰(kuān chuò)   翘起(qiào qǐ)

D.黏着(zhān zhe)   旖旎(yǐ nǐ)   桅杆(wéi gān)   发怔(fā zhèng)

2、给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透:A.渗透,穿透;B.暗地里告诉;C.透彻;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E.显露

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  

2敌人毒辣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3这朵花白里红,美极了。( 

虚:A.空虚;B.空着;C.虚假;D.虚弱;E.虚心;F.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

4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盖着。(

5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6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敌人只能张声势。(

 

3、“妈妈算计爸爸今天外出回不来,果然没回来。”这句话中“算计”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估计 B.计算数目 C.考虑;打算 D.暗中谋划损害别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写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

(2)上鞋不用锥子——______

(3)秃子打伞——______

(4)墙头上挂狗皮——_____ 

5、按原文填空。

1.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________般,也逼近来。《红楼春趣》

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________一样。《草船借箭》

3.武松……空出右手来,提起________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景阳冈》

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________________。接着把________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景阳冈》

5.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________________。《猴王出世》

6、给加红的字注音

罚 水 呐喊

 

7、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天气有多么炎热(   ),他(   )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8、看拼音,写词语。

péng luàn   nà mèn   duó bù   kā fēi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zhāng shù   tā la   qiáo cuì  fán yǎ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我的农民父亲

①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

②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中,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就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买一副眼镜。一个晴朗的天气,瓦蓝的天空浮着几朵卷云。天空纯净的蓝,卷云白得透洁。同学们在上课,老师认真地讲,同学们认真地听。谁也没想到,一位老汉竟推门进来,愣愣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他衣角卷曲着,手里拎着一个鱼鳞袋,刀刻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骨子里却透着硬朗和康健。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农民父亲。

走出教室,父亲一把把我揽过来,两眼紧盯着我,急切地说:“孩子,快让我看看,眼睛到底咋啦?”我先是一惊,接着“扑哧”笑出声来,一字一句地说:“就是近视眼。你没看见,好多同学都戴着眼镜呢。”父亲得知我眼无大碍,才长(叹 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拿出一些枣子和柿子给我。我很后悔没有在信里把话说清楚。这事听起来虽有趣,却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让我纪念和怜惜。

④还有一次,父亲离开家乡,是去年春播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羊汤馆。刚开业那会儿,生意很好,后来一落千丈。父亲听说羊汤馆生意不好,忙完农活,就急急赶到城里来。父亲来的第三天,我就去外地出差了。临走对父亲说,要半个月我才能回来,羊汤馆的事你先(照顾 照应)着。

⑤父亲没文化,更不懂经营和管理,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硬是让父亲给盘活了,纯收入一天比一天增多。

⑥出差回来后,我惊奇地请教父亲。父亲手一摆,淡淡地说:“小本生意,不要指望一口吃个大胖子。羊肉汤按成本卖给顾客,一分钱不多收,搭些功夫不算啥,我们只赚酒钱和菜钱。咱对得起顾客,顾客才乐意到咱这里来。”别说,父亲的办法还真灵,现在羊汤馆的生意好起来,四面八方的顾客都喜欢来光顾。这不,我正盘算着扩大规模呢。

⑦其实,我的父亲是农民,没文化,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父亲心里装的总是慈爱和宽厚!

【1】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落千丈:_____________________

濒临: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围绕父亲出家门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主要通过对父亲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_________的样子,体现了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自己的父亲“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那你觉得作者的父亲懂经营之道吗?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登时:______________       不相干: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3】严监生临死前为什么努力伸出两个指头?从这个细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性格?

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点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插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 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段中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3】联系全文,诸葛亮下令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好处是:既___________

【4】军士“插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

【5】对“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表现了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的淡定心态。

B.写出了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体现。

1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与镜子

渐渐地少年开始接近那个老人。

站在门口望去,床上的老人像一根枯朽的老松木横卧在阴暗的角落。少年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他走进老人的房间不过是想找点好玩的东西,结果他很失望。老人几乎一无所有。就连那个惟一的儿子也是偶尔来看一看。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他轻轻把它捧起来。这一切老人当时居然毫无察觉。

少年把大镜子捧到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他的恶作剧。他用镜子把刺眼的阳光反射到楼下行人的脸上。行人的眼睛被刺花了,开始愤怒地责骂干这事的坏蛋。少年嘻嘻一笑收了镜子藏起来……这个漂亮玩法搞了很多次,直至玩腻为止。

现在少年又开始寻找新的游戏对象了。下楼,又得经过老人的房间。门依旧开着。还没走近他就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少年缩了缩身子。走到门口时咳嗽声告一段落,只听老人含混地说了点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少年产生了好奇心,倚在门口,不走了。老人感觉到了,尽力提高声音说:

“阳光……”其实声音依旧含混,但少年总算听清了——“阳——光”。少年走进房间。这是二楼,太阳光被对面那幢小楼挡住了,阳光恰好照不进室内。

 “孩子,我要……”老人一双千瘪无神的眼睛裂开一道细细的缝隙。

“要阳光,是吗?”少年接下老人的话。

老人点点头。当然这个动作很细微。

 “可是,太阳光照不进来啊!”少年为难了,他真想走开,何必讨这个麻烦呢。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入了对话的“圈套”。

 “镜子。我的镜子没有了。”老人此时说话声音比刚才大些。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说到镜子,少年明白了。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块镜子从墙角捡起来。他明白老人这块镜子的用途了。

少年调好角度,阳光立即反射进来,照在老人身上,老人竟停止了咳嗽,脸上泛起笑容,堆满皱褶。这样,少年重新产生了摆弄这块镜子的兴趣。太阳不断西移,少年不断挪动镜子的位置和角度。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直到老人安静地睡去。少年很是高兴,可立刻又陷入困顿——这样一会挪动一下终究不是高招啊!

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想出了办法。他找来了家中所有的镜子,新的旧的,方的圆的……幸好那个爱照镜子爱买镜子的姐姐没有扔掉它们。

那大半天时间里,少年把那些镜子都立在了相应的地方,一直排到阳台上。这期间老人面对阳光始终微笑着。这也许是老人患病以来笑得最多的一次了。

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

少年再走进老人的房间时,才知道出事了——所有的镜子都不见了。地上是一块块玻璃碎片。少年这时记起方才走下去的那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吧?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少年发怒了。要不是那人已经不见了,少年对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现在家中肯定找不到一块镜子了。

少年走进商店,想买一块大镜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少年在大镜子前徘徊。大约与此同时,在一幢楼内一个老人已经辞世。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

1用几句简练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A、特定含义  B、特定称为  C、讽刺  D、否定

①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  )

②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人了对话的圈套(  )

③说完这段很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

④于是阳光一直在老人身上。(  )

⑤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

⑥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  )

3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

4 “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为什么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为什么不解?

________

14、(二)《拯救书籍》(9分)

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能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千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①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②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③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④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一定会找到。

1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原本有5句话,按照合理的顺序,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这句话应该补在第_______句的后面。(2分)

2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文中找出恰当词句,回答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用简明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这两种说明方法在这里有什么共同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

[日本]黑柳彻子

片段一:

终于,小豆豆盼望已久的“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的午饭时间开始了。要说这“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先生要求的盒饭的菜( )。山的味道……比如说蔬菜啦,肉啦(牛啊猪啊鸡啊都是生长在陆地上的,就归入“山的味道”里面)。海的味道则是鱼啦,红烧海味什么的。小豆豆的妈妈非常敬佩校长先生,她认为“能够把想说的话,如此简( )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成年人,除了校长先生之外,没有第二个了”。小豆豆的第一次午饭时间,虽然有点儿紧张,但非常开心。思考什么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也很有趣,“一切都让人高兴! ”小豆豆这么想着,觉得非常开心。

片段二:

校长总是对巴学园的学生家长们说:“请让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吧。”这是因为校长认为如果孩子们担心“弄脏了衣服,妈妈要骂的”,或者“会弄破衣服的,所以不能和大家一起玩”,那对孩子们来说,就会减少很多乐趣。小豆豆最喜欢的游戏是钻别人的家或者围野地的篱笆。当她看到一大片围着长长铁丝网篱笆的空地时,就从篱笆的一头到另一头,不停地钻进钻出,这样就把短裤也弄破了。妈妈看着满身是泥,衣服也破了的小豆豆,她不由得衷心佩服校长先生让孩子们穿“弄脏了也没关系的衣服”的提议,这才是真正理解孩子们的大人啊。

片段三:

巴学园在好多方面都和别的学校不一样,运动会就更有特色了。除了拔河和二人三脚同别的学校一样,其余的项目全部是校长先生设计的。

运动会的奖品,最富有校长先生的特色。一等奖是“一根萝卜”,二等奖是“两根牛蒡”,三等奖是“一束菠菜”之类。大家开始对蔬菜奖品还是有抵触的。小豆豆得到了牛蒡和大葱,她也感觉把这些拿到电车上怪不好意思的。校长先生好像听到了大家的抱怨,于是走到提着蔬菜奖品的孩子们面前,说:“不想带回去吗?今天晚上,请妈妈把这些做成菜,用你们努力得来的蔬菜,做全家的菜肴,不是很好吗?肯定很好吃!”

他也许希望学生们在一家人吃饭时,边吃着蔬菜奖品的菜肴边谈运动会吧?希望让孩子们能记住这个时刻的喜悦心情。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小豆豆就读的学校的校名是_________

②给片段一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3】校长先生为什么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 )

A.让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玩得更快乐。

B.妈妈洗的时候更方便。

【4】读了这三个片段后,你喜欢这个校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欣赏了这几个片段,请你做张读书卡,将此书推荐给你的朋友。

书名《 》 作者:

读后感言:

我想推荐给(谁) 看,因为

 

16、课内阅读。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1照样子写词语。

1)沉甸甸:________   ________

2)无名无姓:无______   ______

2“——”画出描写老猎人外貌的句子。

3写出介绍老猎人打猎生活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老猎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第1、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

【2】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忠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在选文中指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图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开展“成长足迹”综合实践活动时,所进行的两项调查的统计图。

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统计图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统计图

1.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中占比例最大的活动是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中占比例最小的是___________阅读。

2.根据统计图,作为同龄人,你想对他们提出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该写句子。(6分)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2)《白杨》的作者是袁鹰写的。(修改病句)

(3)李老师对珊珊说,珊珊的作文有两处错误,让他讲给珊珊听。(改为直述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照样子,再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花园里边绿油油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拍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诗人听闻收复蓟北的消息后,眼泪洒满衣裳的场面。请你运用第一人称,根据整首诗写一写诗人杜甫当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