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开(chǎng) 湖(pō) 发(bìng)

B.弓(nǔ) 刻(juān) 靠(yī)

C.相(chéng) 哮(páo) 子(màn)

D.雳(pī) 山(jiān) 暗(huì)

2、写文章时,引用成语、诗句、格言等,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表达清廉正直、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时,可以引用的最恰当的诗句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A.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B.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C.在这里,谁都不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D.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语境写词语。

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jī kě____,便进了一家酒店。他端起一碗酒yī yǐn ér jìn____qià hǎo___吃了三碗酒,店家便不肯来筛。武松执意吃了十八碗酒,提起哨棒要过景阳冈,店家劝他,他却以为是店家的ɡuǐ jì___,想bàn yè sān ɡēnɡ____害他xìnɡ mìnɡ____

5、按原文填空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________着,________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________的草原________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2)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________。看它从不着急,________  , 总会到的;________  , 总会吃饱的。

6、填上合适的词

不同的____  强硬的____  优美的____

____的事    ____的草地    ____的湖面

____的问题  ____得出奇    涨得_____

气得____

7、汉字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

比如,有些汉字本身是表示颜色的,可是与别的字组成新词后,就有可能不再表示颜色了。像“红人”就不能解释成“红色的人”,“白军”就指反动的国民党军队等。请你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语素的意义。

(1)颜:__________。 (2)字先生:__________

(3)红白喜事:____________。 (4)社会: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jiē chù miǎo xiǎo xiǎng lè niǔ kòu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xiàng mào tuán jié fù yō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乡威尼斯

威尼斯这地方,不像是属于人间的。

来以前,便知道它美。但是,我不曾期盼,它竟美得令人魂飞魄失。

最妙的是,白天的威尼斯和夜晚的威尼斯,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和魅力。

其一:白的威尼斯

热闹,热闹,热闹。

纵横交错的运河上,船只往来不绝。快艇、汽艇、玻璃罩船、无盖舢板,都有。每一艘船,都满满地载着游客。远远望去,窄河如沟、船如落叶,沟水长流而落叶纷纷,一片繁忙景象。

岸上,样式古老的建筑,一幢接一幢排列着。尽管屋子色漆剥落而砖瓦破损,然而,这不但无碍于观瞻,反而平添古雅之气。建筑物间的巷子,当然是窄窄的;路呢,当然是石板铺的。屋子里的人,一站到阳台上,便可以和对户人家亲昵地交谈:而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

广场里,鸽子和游人一样多。卖鲜花与水果的摊子也不算少。

买一公斤桃子,翘起脚来,坐在运河旁边的石级上,把热闹收进眼里,把桃子收进肚里。

这时,耳边飘来了嘹亮的歌声。结实黧黑的船夫,头戴竹笠,双手撑桨;脸呢,笑得连阳光也晃动。歌声来自站在船首的歌手,他中气充沛,歌词由口中流出来时,并没有含糊地涣散在清冷的空气里,依然是一句一句完完整整的,有若浑圆的珍珠,顺顺当当地滑进了别人的耳朵里。听着、看着、啃着,夜就这样不经意地来了。

其二:黑的威尼斯

夜初来时,威尼斯依然像煮沸了的开水,喧喧嚷嚷的,处处是人,处处是声音。夜渐深、人渐少、声渐稀。

子夜过后,天与地,都寂寂无声了。

河,一条一条的河,薄薄地镀着一层一层银色的月光。河上,是拱桥。拱桥之后依然是拱桥、拱桥、拱桥。无穷无尽的拱桥、数不胜数的拱桥。

夜极深,然而,色不沉,它半明不暗。河上的拱桥,便趁机借着暧昧的天色,把它美丽的影子,牢牢地印在河里了。结果呢,河上的拱桥与河下的拱桥,虚实不分地相连在一起,好像是一颗一颗汪着水光的杏形眼珠,含情脉脉地对你凝望。

河水是静止不动的,可是,此刻,你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水流潺潺的声音。原来呵,河里的水正缓缓地流进了你的内心深处,在那儿铸成了一幅永生不灭的图画!

【1】作者眼中的“水乡威尼斯”是怎样的?在“黑的威尼斯”的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景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

【3】“白的威尼斯”第六段中歌手的歌声有什么特点?本段中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 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作者把孩子比作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向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时间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时间很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表明孩子从水里浮上来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大家觉得时间很长。

【4】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想一想,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的办法好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驴的评价

主人对鞍下的马和脚边的狗爱护备至,因为它们都曾给他带来过荣誉:马曾夺得赛马会金牌,狗在一次追捕比赛中名震四邻。但是,主人不喜欢整天在磨坊里劳动的驴,因为历史上从未举办过推磨比赛,它也就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地方。对于驴,他从不给它好脸色看。

驴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终于有一天,它在委屈和劳累中走完生命的路程,倒在了磨坊。

死了好!主人并不悲伤,反倒有几分高兴。可是没过几天,他觉得不自在了。早晨,碗里少了香喷喷的豆浆;中午,桌上缺了鲜嫩嫩的豆腐。又过了几天,他实在耐不住了,便对马说:“亲爱的,你去磨坊里推会儿磨吧!”马一听囗拉长了脸囗这怎么使得囗用马推磨囗而且是一匹夺得金牌的马囗不怕人家笑话囗

主人又跟狗商量:“亲爱的,那你去吧!”狗叹息道:“主人,我是忠于你的,你叫我到东我不到西,叫我赶鸭我不追鸡。可是,你看我这弯虾似的身架,瞧我这芦柴的四肢,能拉得动磨吗?”

主人听了它们的话,心里终于明白了……

1在文中的“囗”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文中画“﹏﹏﹏”的句子,完成下面的练习。

(1)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出了狗_______的特征。

(2)我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引文的省略;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④表示语意未尽。短文结尾处的省略号是第___种用法。请你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A.像马和狗那样偷奸耍滑,只知道炫耀自己功劳的人,会被人们耻笑和看不起。

B.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像驴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努力工作的人,同样值得人们尊重。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   ) ,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   ),(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惊恐万状

B.势不可当

C.汹涌湍急

【2】面对猝不及防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怎样?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对最后一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哈尔威船长在情急之中忘记了自己,表现了他在灾难来临之时的大无畏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C.天黑、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六十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13、课外阅读理解。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4】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 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冻死在树干下的情景,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侧面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对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再到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3短文首尾都对“风雪”进行了描写,作用是( )

A.首尾呼应,突出行军环境恶劣,为后文更好地表现战士们不怕苦的精神作铺垫。

B.为了迎合标题,让“丰碑”更显冷峻和高大。

C.故事发生在翻越大雪山的路上,不得不提“风雪”。

D.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不仅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为其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4对短文标题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军需处长是坐在树下牺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丰碑。

C.“丰碑”是说军需处长在其他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D.“丰碑”一词是从情感层面来说的,表达了对军需处长个人的缅怀和赞颂。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月亮出来了,安(详 祥)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班 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陷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 渡)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画去文中括号内用得不正确的这字。

2这一段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____________两处景色,作者笔下的月下江景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__。

3按要求摘抄语句

(1)月亮的静态美”: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的动态美”: 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的朦胧美”: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州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自在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在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1请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辽阔______   欢跃_______

3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17、阅读拓展。

学溜冰

从前有一位体育老师,教我们溜冰。

开始时,我不知道技巧,总是跌倒。所以,他给我一把椅子,让我推着椅子溜。

果然,此法甚妙。因为椅子稳当,可以使我站在冰上如站在平地上一般,不再跌跤,而且,我可以推着椅子行进,来往自如。

我想,椅子真是好!

于是,我一直推着椅子溜。

溜了一个星期之久,有一天,老师来到冰场,一看我还在那儿推着椅子哪!这回他走上冰来,一言不发,把椅子从我手中搬走。

失去了椅子,我不觉惊惶大叫,脚下不稳,跌了下去,嚷着要那椅子。

老师在旁边,看着我在那里叫嚷,无动于衷。我只得自力更生,站稳了脚步。我这才发现,我在冰上这样久,椅子已经帮我学了很多。但推椅子只是一个过程,真要学会溜冰,非得把椅子拿开不可﹣﹣没有人带着椅子溜冰的,是不是?

不要以为你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更不要使你自己离开某人就活不下去!

世上没有人可以支持你一生!别人可以在你必要时扶你一把,但是别人还有别人的事,他不能变成你的一部分,来永远支持你。所以还是拿出力量来,承认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吧!

1读拼音,写词语。

nuò ruò_________ jué jiàng_________ zǔ náo_________ kǒng bù_________

 

2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

第二部分:_____

3故事中,在我初学溜冰时,老师为什么给我一把椅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能推着椅子自如溜冰时,老师为什么又把椅子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故事中椅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坚持独立,自求多福这八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8)

这棵绣球花株有一尺多高,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就像一棵小树。那拇指粗的主茎上长三根杈,杈上又长枝,枝枝杈杈上生满碧绿的叶片,就像一把把团扇。浓密的枝叶中,钻出一根修长的花莲,莲上顶着几颗枣核形的花蕾,毛茸茸的。花蕾绽开时,四五个球,像是被绣在万绿丛中似的,难怪人们叫它“绣球”呢!这团团火花像绯红的轻云,像孩子们的笑脸,像一团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1)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这棵绣球花株?(2分)

 

2运用归纳法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分)

 

 

3用“——”画出一句排比句。(1分)

4文中分别用   来比喻花蕾绽开时的“绣球”。 (3分) 

 

19、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捉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说:“科学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莱特兄弟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这样,我怎能放心得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爱美丽的天安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请你发挥想象,将《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