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B.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C.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没有不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的。

D.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2、“馂”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 )。

A.俊俏的人儿

B.吃剩下的食物

C.古代的县区

D.险峻的山峰

3、下列句子中,不能准确形容一个人记忆力超群的一项是(       

A.他读完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情节都记下来。

B.我们单位百十多位同事的电话号码都在他的脑海里。

C.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不差地画下来。

D.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课文内容回顾。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___代诗人,都是描写古代儿童生活的,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生活的______。我能分别写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祖父的园子》一文重点写了作者自由自在的____。文章描绘的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图画,这里的一切都是___的,这是作者__ 

(3)《游子吟》这首古诗的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全诗的升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_________的赞美之情。 

(4)对于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

A.《梅花魂》一文通过写身居海外的外祖父生前对梅花的挚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B.“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这句话是著名作家林海音说的。

C.《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作者把儿时自己在故乡所见的月亮进行细致的回忆,又与自己看到过的其他地方美妙绝伦的月亮进行对比。

D.《稚子弄冰》这首古诗描写了一个小孩把冰用线穿上当作一种打击乐器来用,最后破碎的情景,表现了小孩聪明、可爱、顽皮的特点。

5、补充词语。

一叉___)(___  手______ 精神___)(___ 天衣___)(___

______  不______ 轰然___)(___ 一模___)(___

6、课文内容回放。  

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居高声自远,________。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  

无为在歧路,________。  

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7、根据词语写意思。

1、脱离现实基础的空想;毫无拘束的畅想。______

2、有足够的能力来担任(工作、职务等)。_________

3、恳求、乞求。_________

4、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______

8、根据语境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1)周末,我和妈妈下棋打赌,谁输了谁洗一个星期的碗,谁知连下几盘,我都是____,让爸爸在旁边指导,也一点用没有,真是____,我气得一跺脚只好去洗碗了。

(2)唐诗宋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____。”诗中有豪情,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着丫yuán  huan)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zhù  zhū),敁敠(意思:盘算  读音:diān  duǒ)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cuō  zuì)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zhēng  zhèng),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1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zhù  zhū   yuán  huan

zhēng  zhèng   cuō  zuì)弄

2把下列词语对应的意思用直线连起来

不伏手   叮嘱,告诉对方该怎么样做  

叉爬子   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侍候  

侍立   北方方言。指筷子

嘱咐   不顺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刘姥姥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语言   B.心理   C.动作

4从哪里可以看出凤姐等人要取笑刘姥姥?(   )(三选一,填序号)

A.让刘姥姥与贾母一桌。

B.给刘姥姥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并把鸽子蛋放到刘姥姥桌上。

C.众人纷纷哈哈大笑起来。

5读了短文,你可以推断出文中刘姥姥的人物定位是(   )。(三选一,填序号)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鸳鸯和凤姐在饭局捉弄刘姥姥,这表现了她们瞧不起穷苦百姓的性格特征。________

B.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裙子”,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________

C.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最先喷饭。________

D.这一片段描写表现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多样手法。________

10、请关爱动物

读《动物解放》有感

最近,我读了英国作家彼得辛格的著作《动物解放》,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动物解放》写了人类是怎样给动物制造痛苦的,人类应当怎样对待动物。书中揭露了当今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残酷地剥夺动物的生存权的暴行,其中工业化养殖和动物实验,是造成大量动物痛苦的主要方式。

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动物和人一样拥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可是人类对动物实在太残忍了!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我经常在一些饭店的菜单上看见这个菜名——“美人腿。当我得知美人腿就是青蛙腿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一惊。青蛙是庄稼的守护神,一盘美人腿不知要残害多少只青蛙呀!庄稼没有了青蛙的守护,就会被害虫侵害,粮食产量自然就会下降!人们终会自食其果呀!

但在我身边也有一些关爱动物的人。王大伯经常收留一些流浪动物。去年冬天的一天,有一只流浪猫蜷缩在路边,身子被冻得瑟瑟发抖。王大伯看见了,连忙把它抱回了家。在王大伯的细心照料下,那只猫长得胖嘟嘟的,还生下了四只可爱的小猫咪呢!现在,王大伯家已经收养了十几只流浪动物,他细心地给它们喂食、洗澡、看病,无微不至。人们都亲切地喊王大伯爱心大使

生命不分贵贱,关爱动物,人人有责!解放动物,就是解放人类自己!我衷心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关爱动物的爱心大使

1第一自然段起(  )的作用。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2这篇读后感中,第______自然段引述了《动物解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本文作者通过举什么例子来表明人类对动物的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点明主旨 B.承上启下

11、课内阅读。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 题)笔写了:

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 记)念。

1划去括号里使用错误的字。

2石碑,应查___部,再查___画。

3文中的他指的是( ),字( ),号( ),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在《竹石》一诗中写到,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第一个特色,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 《本草纲目》 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 列仙传 言邓硫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皿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耳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1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事物不可想象或无法理解。是文中(   )一词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请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不________、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写出一句作者想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的生命力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说说你对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司马迁悲愤交加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文中画  的内容:____________

4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  

A. 不怕牺牲。

B. 仇恨当时的社会制度。

C. 一定要完成编写《史书》这部著作的决心。

5从文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宇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

“踌躇”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填序号)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 )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 ”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莽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16、课外阅读。

暖冬(节选)

周海亮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奇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照例是一个午后,我站在小河的冰面上,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裂的咔嚓声。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母亲把我大骂一通,最后还是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可那些衣服很快被冷成了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①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疲惫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我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句子①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句子连用三个“小心翼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对句子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表。

时 间

午后

______

______

事 件

“我”掉进河里

______

“我”穿上新衣

【4】从文中找出与题目“暖冬”相对应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5】(阅读要素)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浓浓的思乡之情

B.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C.对童年犯错的愧疚之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洪涝灾害的成因

① 近年来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② 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光秃秃的无树木的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③ 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人类的不当活动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湖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④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概括导致近年来洪灾频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洪涝灾害,你有什么建议,请写出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刷子李》选文,回答问题。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距  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  神秘)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  猛然)倒去。他怕师父(为难  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在文中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词。

2用自己的话总结选文中曹小三对刷子李的印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刷子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一句话,曹小三见到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

【2】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个性格特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例子?概括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7)这幅画很美。(改成感叹句)

 

(8)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缩写句子

 

 

21、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22、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

今天是5月13日,好朋友李鹏约刘明下午2点半去图书馆看书,4点半回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请你代刘明给他的爸爸妈妈写一张留言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