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答案
【1】__________,白骨乱蓬篙。
A. 昔日长城战 B. 路出寒云外 C. 黄尘足今古
【2】__________,人无两度再少年。
A. 世上若要人情好 B. 枯木逢春犹再发 C. 家中不和邻里欺
【3】__________ ,邀入赤松家。
A. 忽逢青鸟使 B. 金灶初开火 C. 人家在何许
【4】__________,便作等闲看。
A. 凡事要好 B. 黄金未为贵 C. 莫将容易得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沉睡 相貌 B.瞄准 赏识 C.繁忙 微严
3、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正确的停顿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忙(_____)乱 操(_____)自如 (_____)(_____)有礼
语(_____)(_____)长 姹(_____)嫣红 应(_____)不(_____)
花团(_____)(_____) 长途(_____)涉 绘(_____)绘(_____)
5、把下列诗句、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
(2)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4)从军行 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课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当别人让他做事时,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不!”
(2)不过这个锦娘妙计也常常有漏洞,这种最聪明的计算方法常常出错儿。
(3)施努尔惊慌失措地望着那张哈着白气的大嘴巴。
(4)这个庞然大物向他走来,他吓呆了。
(5)狼又用大爪子小心翼翼地抚摸施努策尔的毛皮。
7、名著知识我知道。(选做题)
《西游记》中的人物有很多具有多种特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石猴集神性、猴性、人性于一体。请你阅读名著或查阅资料,写一写猪八戒的特性。
神性:_________
猪性:__________
人性:________
8、填空并答题。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 ),会(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 ),就能( ),努力生长。
上述一段话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 ),借( )喻( ),蕴含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9、阅读理解
三借芭蕉扇(节选)
孙悟空知道上了当,借来的是一把假芭蕉扇。他眨眨眼,又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摇身一变,变做( ),来到了翠云山。铁扇公主辨不出真假,打开洞门,拉着他进了洞。
A铁扇公主把借扇的经过说了一遍。假牛魔王故意怒气□□地说:“可惜!可惜!夫人,你怎么把宝贝借给那猴子?真气死我了!”
铁扇公主笑着说:“大王不必生气,他借去的是假的。”假牛魔王说:“夫人,真扇子可要藏好,别让那猴子偷走。”铁扇公主笑嘻嘻地说:“我藏在嘴里,谁能偷得走?”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晃了晃,变成了一丈二尺长的大扇子,递给了假牛魔王。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现了原形,边走边说:“多谢嫂子!”铁扇公主气得跌倒在地上,哭喊着:“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孙悟空刚走,牛魔王就回到了芭蕉洞。B铁扇公主哭哭啼啼,把孙悟空借扇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牛魔王气得双脚直跺,转身去追赶孙悟空。他远远看见孙悟空扛着芭蕉扇往前走。他想了想,摇身一变,变做( ),叫道:“大师兄,快把扇子让俺老猪来扛吧!”
假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接过芭蕉扇,口里念了念,大扇子变成了小扇子。他把小扇子放到嘴里,把脸一抹,现了原形,拔剑朝孙悟空砍去。
孙悟空抡起金箍棒应战。他们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牛魔王打不过孙悟空,连忙叫起来:“别打啦,别打啦,我把扇子借给你!”说着,从嘴里吐出芭蕉扇,乖乖地交给了孙悟空。
孙悟空一个跟头回到火焰山。他举起芭蕉扇,使劲儿一扇,火焰变小了;又一扇,凉风□□,火全灭了;再一扇,乌云密布,下起雨来。
第二天一早,孙悟空还了芭蕉扇,师徒四人越过火焰山,继续向西天走去。
【1】短文( )处分别填哪个人物,将序号填入文中括号里。
A.牛魔王 B.猪八戒 C.孙悟空
【2】“□□”处各填一个合适的叠词。
【3】文中AB两处写了“借扇”的事,A处指孙悟空________;B处指孙悟空___________。
【4】短文选自著名的古典小说《________》,短文结尾提到的“师徒四人”其中你最喜欢的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整本书阅读。
金铃现在的同桌叫尚海,个子比金铃整整矮了肩,体重也只有金铃的一半,是个袖珍型的“男子汉”。两个人走到一块儿,金铃像只胖胖的大白鹅,尚海就像具围着大白鹅跳米跳去的小公鸡。
【1】以上片段选自作家__________的儿童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2】片段中的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金玲__________但尚海__________的体型特分。
11、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2】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不是船长考虑到的一项是( )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
【4】选文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 )下来用帽兜子( )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 )草,我就给他( )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 因为,而是 。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呼兰河传》
【1】把表示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填入短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拔 戴 盛 脱
【2】“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是说闻得到_______,这里用了( )的手法。
【3】根据上下文把短文横线上补充完整。
【4】用“——”画出两个描写笑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我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1】选文讲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几件事,其中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是________
【2】从选文画线的句子可以体会到“我”的样子。( )
A.无所事事
B.调皮捣蛋
C.天真可爱
【3】“我”明明分不清苗和草,祖父为什么还让“我”乱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仇仁
张力是一个很孝顺的人。有一天,张力的父亲在街上无故被人杀害,张力悲痛万分,并决心要亲手杀掉仇人,替父报仇。
一天,张力的朋友仇仁来看他。张力的仆人拿着仇仁的名帖,向张力报告:“来了,主人,仇(chóu)人”
张力一听,拿刀就冲了出来,准备给自己的父亲报仇。到了门口,定睛一看,门外除了自己的好朋友仇仁,并没有其他人。他举起的刀才没有砍下来。
这个误会,是因为仆人不知道“仇”作为姓氏时读“qiú”而引起的。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读音容易读错?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综合性学习,认真阅读,完成后面答题。
电影院购票须知
①观众在购买优惠票类时请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②请观众确认好电影的场次,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③请您当面点清找零和票面金额,离开柜台概不负责。
④普通观众在非活动时间需按正价购买影票,购买影票张数不限.每张票仅限一人使用。
⑤130cm以下的儿童免费,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3D影片、特殊厅除外)。
⑥会员持储值卡购买影票享有普通厅5折、特别厅6折优惠,每张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限购8张电影票,特别厅限购5张电影票。
【1】根据购票须知:每位家长限带一位免票儿童,儿童必须在130cm以下,可以在( )使用。
A.特别厅
B.普通厅
C.观看3D影片
【2】观众在购买电影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这些事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电影票售出后概不退换。
B.购买优惠票时,必须出示相关证件以作凭证。
C.无论何时,每张电影票仅限一人使用。
【3】姐姐不是这家电影院的会员.在非活动时间购买电影票,应该( )
A.购买优惠票
B.按正价购买电影票
C.只能购买一张电影票
【4】哥哥是这家电影院的会员,他想用自己的会员储值卡在普通厅购买二张电影票,他可以享受什么优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原文填空,完成后面的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照着她(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用“ ”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 ”画出由事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3)请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子写下来:( )。在这个比喻句中把( )比作( )。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秦少游对对联
苏东坡是宋代大文学家。一天,他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乡间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桥,吟出一上联: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能对出下联,回到家里一直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以为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副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当即对出下联:剪断出字两重山。
【1】你来说一说秦少游对的下联好不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喜欢对联吗?把你搜集到的一副对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8、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钟 | 18.91分钟 | 98.95分钟 |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1】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下列关于周国平阅读观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所有书籍中都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他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也是一种阅读。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国平认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______
(2)我国国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的时间。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阅读书籍是在和右脑交流”这一观点。______
(4)电视主要是在和人们的心智对话。______
【4】读完上述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朋友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小嘠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嘠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嘠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嘠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嘠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根据意思从文段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动作敏捷。 ________________
(2)精神振奋,情绪饱满。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从“不跟他一叉一搂”可以看出小嘎子__________,从“总想使巧招,下冷绊
子”可以看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小胖墩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的意志无比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选择一个人写一写,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
要求:
(1)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2)选取典型事例。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