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席卷全球。研究推测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但你知道吗?蝙蝠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是祈福的吉祥物,是“福”气的象征,是百搭的。下面的“黄金搭档”中,哪一项搭配后的寓意是不正确的( )。
A.五只蝙蝠=五福
B.红色的蝙蝠=鸿福
C.桃+蝙蝠=桃福
D.蝙蝠+鹿=福禄
2、《景阳冈》选自哪部名著(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3、 词语我会选。
推测 预测 推想
(1)数学老师经常让我们进行( )与假设,然后再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正确,即为定理。
(2)地震是很难( )的,所以地震的灾害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从那块琥珀化石,人们可以( )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溢出 浸出 渗出
(4)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松树林,许多老松树( )黄色的泪来。
(5)池子里的水装满了,都( )来了。
(6)深山里有股泉水,天干的时候,人们轮流去舀水,这泉水是从山里( )来的。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入句中。(6分)
雪中送 ( ) 迫不及( ) 同归于( ) ( )公移山 随心所( )
任劳任 ( ) 肝胆相( ) 喜出( )外 ( )汤蹈火 杯水车( )
(1)如果世界上没有了这些( )、默默奉献的教师们,世界将是无法想象的。
(2)( )比锦上添花更能引起人们深切的感激。
5、写出下面词语。
( )身( )国 抓( )挠( ) ( )负( )名 顶( )立( )
6、填空。
(1)《景阳冈》节选自《___》,这部小说和曹雪芹写的《_____》、罗贯中写的《____》、吴承恩写的《____》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草船借箭》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_____》,这部小说写的是____时期,___、____、____三国之间的故事。
(3)《猴王出世》是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中的一个片段。课文记叙了石猴从_____到成为_____的一段经历,表现了石猴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4)______,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7、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缘”字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字字母(_______),音节是(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画。“缘”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缘故 ②因为;为了 ③缘分 ④沿着;顺着 ⑤边。请给下面词句中的“缘”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1.无缘无故(_____) 2.不解之缘(_____) 3.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
8、把词语补充完整。
1.车(______)马(_______)
2.披(_______)斩(________)
3.废(_______)忘(______)
4.(_______)(________)相照
5.大腹(______)(_______)
6.(_______)然若(_______)
9、阅读理解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这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1】文中“狂风”“巨浪”“撕扯着堤岸”等词语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这样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的 ________________ 的崇高精神,我们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赞美他们。同时 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谁)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荣,以 ________________ 为耻”
【4】这段话写了两层意思,用“‖”分层,并用小标题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2003年10月15日,______________发射成功。
【2】飞船顺利返回后,航天员杨利伟说了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航天科学家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选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说明的好处。_________
【2】①概括松鼠搭窝的过程:搬木片→错杂放置→________ →________。这表现出了松鼠的________。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写做某事或某种手工的过程:________。
【3】下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搭窝的描写,对比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A.《中国大百科全书》所给资料语言简洁,严谨,数字的运用准确说明了窝的大小
B.《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平实,但描述缺少条理性;课文的语言活泼,有趣,但不够准确
C.课文对搭窝的过程描述得细致生动,富有趣味,表现出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年抽样调查统计)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本阅读。许多中国人自侵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社会正在倡导全民阅读。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我能行。
智取九龙杯
一次,一位外宾访问中国后从上海回国,有关单位在某大饭店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宴 席。宴会上使用的精致的酒杯上雕刻着九条飞龙,姿态各不相同,条条矫(j iǎo) 健抖擞,鱗 光耀目,口含金珠,每次酒一入杯,金珠就闪闪滚动。这位外宾非常好奇,爱不释手。酒过 三巡(xún) ,他倚(yǐ) 酒三分醉,顺手牵羊…一把一只九龙杯塞进了公文包。但此举被接待 人员看见了。这酒杯是国宝,一套一共36只,少一只岂(qǐ) 不可惜?
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上海,有关部门立即向周总理作了汇报。周总理说:“九龙杯是 国家的宝贝,一定要追回来,但要有礼貌、不伤感情地追回来。”周总理接着问:“今天为这 位外宾安排了什么活动?”有关同志回答说:“宴会后看杂技表演。”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 好办了。”说完,一一做了安排。
杂技场里灯火通明,外宾正兴高采烈地欣赏精彩的表演。正在表演的是魔术,只见魔 术师摆出三只九龙杯,右手高举一把手枪,只听“嘭”的一声,三只九龙杯只剩下两只,另一只不翼而飞了。正在大家纳(nà) 闷的时候,魔术师已走到前排外宾席前,彬(bīn) 彬有礼 地请那位外宾打开公文包,轻而易举地取回了九龙杯。观众席上掌声雷动,那位外宾真是有口难言。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 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 )
(2) 指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 ( )
【2】九龙杯是国宝,非常美观,短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总理笑了笑说:‘这就好办了。’说完,一一做了安排。”联系上下文,说说周总理做了什么安排,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________ | k________ | w________ j________ |
欺凌 | 羞愧 | 毫无畏惧 |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________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________
(3)作者的描述使罗伯特·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________
(4)拜伦对罗伯特·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________
(5)这篇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________
15、 一美元小费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是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那个老人,冲他大喊:“喂,老头儿,你给我提一下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人想都没想,拎着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启动了。胖太太抹(mǎ)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您好,欢迎您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的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然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也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地说道:“这一美元是我挣得,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这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种身在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真正的大人物,从来都是和平常人站在一起的人。
【1】写出“诚惶诚恐”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在候车室,一个胖太太让一位老人 。上车后,胖太太给了老人一美元小费。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是 。胖太太 ,老人 。
【3】洛克菲勒很富有,为什么非要收下那一美元小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动物。
【2】作者有时看到的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有时看到的是“绿色的草原”,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一处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处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选文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好几次,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写在下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用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替代。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表现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王蒙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文中信息完成题目。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文中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原因是( )
A.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C.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D.“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3】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神州”指:________ “海内”指: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 “知己”指: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诗词的后(前)半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清明》
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1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倾听外公讲故事
①外公老了。
②老了的外公喜欢简单的生活。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然后将大把的时间交付给那把木质摇椅。摇椅“吱呀吱呀”地荡悠着,日久天长,连节奏都有了规律:不论外面是刮风下雨,抑或是晴天丽日,都是那么不紧不慢地一来一去。
③老了的外公喜欢安静的生活。他那间寝室俨然成了禅房,静得只剩下时钟滴答作响,记录着匆匆流逝却又似乎停住了脚步的时间。每当儿孙们叽喳吵嚷时,老头儿总是扬扬手捍卫自己的清静,眼皮都不抬一下。
④看着老了的外公,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当外公还不那么老的时候,他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老头啊!他教我游泳,给我做好吃的,带我逛街,做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可他现在怎么啦?在那安静的躺椅上,在那重复的时光里,他靠什么挨过孤独?于是看着他,我对“老”,似乎有了一种莫名其妙和无限怜悯的感情。
⑤直到外公给我讲起那些老故事。
⑥犹记得第一次的情景。那时我正闲得发慌,见外公也那么闲(虽然他似乎从不为此发慌),就屁颠屁颠地跑去,蹑手蹑脚地蹭到他身旁,拖来一把小凳坐下:“外公,我突然好想听您讲个故事啊。人家都说老人家特会讲故事,您给我讲一个呗?”说罢心中还有几分忐忑。外公欠起身,竟然没有“扬扬手”,漫不经心地问:“真想听?”“嗯!”“讲什么呢……”“什么都行!”我几乎是欣喜若狂了!我凝神地倾听着,听外公讲他如何在给曾祖父买烟时遭遇日军空袭,如何差点就命丧黄泉,防空警报是如何凄厉,轰炸后的街市是如何一副惨状……外公起初还很平静,但越往后就越激动。他绘声绘色,甚至眉飞色舞,我从未发现他是个如此优秀的演说家。老摇椅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快乐地颤动起来…
⑦从那以后,我常去听外公讲故事,外公也开始喜欢上讲故事。我不需说什么,只需静静地倾听。在倾听中,我知道了外公年轻时为生计辍学卖货的辛酸经历,知道了外公在各种运动中的不平遭遇,知道了外公的浪漫往事,知道了母亲的孩提时代……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我从不曾料想,那“吱呀”的单调声中可以奏出这般跌宕多姿的生命乐曲;我从不曾了解,那似乎已经干枯凝固的老迈身躯原来可以涌动出这般新鲜灵动的泉流。
⑧我突然懂了,老了的外公并不是真的喜欢简单与安静。在那把躺椅上,摇荡着的其实是对往事的深情回忆和反复咀嚼。从外公讲故事时那发亮的双眸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多么渴望和享受倾诉。他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在这个家中,太缺少倾听的耳朵了。
⑨我会一直倾听下去,哪怕外公的故事反反复复。倾听,也许是我们小辈对老人最好的关怀。
【1】按要求在第⑥段中找词语。
(1)找出“安静”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外公会讲故事的两个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2】用“﹏﹏﹏”在第⑦段中画出排比句。
【3】你从哪里知道老了的外公并不是真的喜欢简单与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倾听,也许是我们小辈对老人最好的关怀。”联合文章和生活实际,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先概括再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文中信息,续写句子。
外公之所以喜欢上讲故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新天地。
1.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也来挖苦我吗?(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真爱如茉莉。(扩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改成反问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在我们班里,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23、习作训练
本组课文学完了,同学们还在为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感动,也为作者运用丰富的表达方法来表现人物所折服,相信你也学会了很多表达方法,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或事让你感动,快快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的感动,并练习使用你学到的表达方法吧,相信你一定会写出真情实感,会写得又具体、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