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带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耕(yún) 涟(qī) 靠(yī) 瓜(wō)

B.枝(qioú) 污(diàn) 弓(nǔ) 猴(ní)

C.哮(páo) 迸发(bèng) 顽(liè) 鼻(tì)

D.想(xiá) 窕(yǎo) 琴(xuán) 精(zhàn)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是 (  )

A.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的。

C.舞蹈演员的手指难道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D.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的。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万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四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C.面对疫情,举国上下心系武汉,各地人民踊跃捐贈,谱写了一曲“青山一道同云雨”的壮歌。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汉字。

白zhòu( )        zhuì( )      chā( )

拐zhànɡ( )       chú( )        水zhài( )

5、穿词语街: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山阴( )( )   ( )( )一笑   多( )多(

应接( )( )   ( )( )如镜   ( )( )

水天( )( )   ( )紫( )红 花( )( )簇

6、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

(1)猴子(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2)猴子( )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 )能爬上天都峰。

(4)孩子的手( )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7、辨一辨,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  惠_____  敝 ______

_____  姆 __________________  敞 ______

8、照样子,写四字词语。

(1)五颜六色(表示色彩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摇头晃脑(含有近义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彬彬有礼(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情脉脉(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选文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写故乡的________来体现的。

【2】读画线句,第①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________。第②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3】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题目是为了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作业。

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说。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选段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A. 小女孩幻想飞向天堂。 B. 小女孩幻想得到幸福。 C. 小女孩幻想飞进奶奶的怀抱。   D. 小女孩被冻死了。

2小女孩为什么敢擦着一大把火柴?(

A. 她太冷了,想烤烤火。 B. 燃烧的火柴发出的光给她非常美好的感觉。

C. 奶奶的出现使她惊喜不已,想要让奶奶带着她到光明、快乐的地方去。

3“___”画出最后一段中实写的内容,用画出最后一段中虚写的内容。

4你从语段中读出了安徒生爷爷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像,写一写。

如果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想对她说点儿什么,或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1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在江南。家乡的小河像一条条血脉,网布在大地母亲的身上。

小河长,小桥多。桥连接着一个个村庄,连接着一户户人家。如果提个篮子赶集去,不经过十八座小桥才怪呢!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搁中间,把两户人家连起来。最漂亮、最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连成一体,像个很大很大的圆月,两边的几十级石阶形成个大大的“八”字,一对对石狮子雄赳赳地屹立在石柱上。夜里,你撑只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以为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字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大人告诉我,元宝桥、骆驼桥是根据桥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就跟民间传说有关系了;至于如意桥,则取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字体也各不相同,或篆或隶,或楷或草,有的飘逸潇洒,有的刚劲雄健,跟桥相衬相映,又平添了几分情趣。记得有一年清明节跟外婆坐船扫墓去,每过一桥,我大声地念一遍桥名,接着就听外婆讲这桥的故事。几十里水路百座桥,外婆的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我们把桥当作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脉(xuě   xuè)             穿(suǒ   suō)               (yàn   yàng)

【2】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气派——( )   告诉——( )   炎热——( )

【3】下列选项中不是围绕“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一句来写的一项是(        

A.我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

B.我们在桥边钓鱼、摸螺蛳,碰得巧,还能从桥洞里捉到一对毛蟹呢!

C.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D.夜里,你撑只小船穿梭其间,那光景,会使你以为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4】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家乡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难以忘记家乡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用搀扶

听朋友说伊沙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5岁开始学琴。由于他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带着好奇走进人民大会堂,和朋友一起尽情地享受一代大师的琴声,一睹小提琴家的风采。没过多久,座无虚席的万人大会堂里便响起了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声,时而舒缓轻吟,时而高昂跳跃……

一曲终了,一个感人的镜头在舞台上出现了:只见帕尔曼用手杖支撑着身体试图站起来,可是不管他如何使劲向上支撑,都没有成功,整个身体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离开座椅,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一次,二次,三次。帕尔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着一丝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当他第四次挣扎着站起来的时候,全场先是寂静,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默默地注视着帕尔曼不用别人搀扶而自己站起来的全过程。这位音乐家的感人之处,不仅是他的琴声,更是他的人格力量。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更为他的“不用搀扶”的善举鼓掌。

望着拄着手杖站在舞台上的帕尔曼,我万分感慨,颇受启迪:在现实生活中,“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体现了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呢?在漫漫岁月中,我们也许都会遇到跌倒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1用“   ”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美妙”的句子。

2短文中的“一个感人的镜头”是指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______的精神。

3根据短文的语境,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处补充合理的内容。

4“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着一丝歉意”是对主人公的__________描写。想象一下,此时的帕尔曼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不用搀扶”有几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检阅台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盲老人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将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添上了几个字,使人们对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老人产生了____________,既帮助了老人,又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这篇文章展示了诸葛亮的超凡智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和曹操的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A.担心一面受箭太多将船体射穿。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让船的两面受箭,以保持船体平衡和借到更多的箭。

【5】“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的意思是__________

【6】“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A.胆子很大。

B.很喜欢喝酒。

C.推断事情正确,很了解曹操的性格。

16、下图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开展“成长足迹”综合实践活动时,所进行的两项调查的统计图。

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统计图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统计图

1.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中占比例最大的活动是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中占比例最小的是___________阅读。

2.根据统计图,作为同龄人,你想对他们提出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句子。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这句话通过描写蜻蜓、蚂蚱、蜜蜂表现祖父园子里____________。描写蜻蜓和蚂蚱,侧重于写它们的________,而写蜜蜂时,着重描写了它的________,还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

【2】我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种小昆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两茎灯草》全文,回答问题。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斯,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著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课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段极力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了两根烟草,伸出两根手指不肯断气,这属于 ( )。

A.细节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侧面描写

4作者写严监生临终为两根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C.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严监生的吝啬

D.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5在下面句子括号内加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严监生___________不肯断气,___________灯盏里点着两茎烟草。

19、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枇杷和琵琶

明朝的时候,有个姓袁的县官,特别喜欢吃枇杷。有位财主为了巴结他,特意叫人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亲自写了一张礼单,派人给县官送去。

县官接过礼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琵琶一筐,敬请笑纳。”他有些纳闷:“我又不会弹琵琶,他怎么送这种乐器?再说,琵琶怎么用筐装啊?”他打开筐,这才明白原来财主把“枇杷”写成了“琵琶”。于是,他提笔写了一张回帖,叫人连同这筐枇杷一起退了 回去。回帖上写着: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枇杷是一种水果,琵琶是一种乐器,意思完全不同。这样的字词我们会经常遇到,大 家只有认真区分,才不会闹出财主写礼单这样的笑话。

【1】填空。

“枇杷”一词是由两个“木”部的字组成的,请再写两个类似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是一种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讨好______ 刻意______ 不解______ 仔细______

【3】“琵琶”“枇杷”音同义不同,写出像这样的词语。(至少写三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步来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与交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你的童年有没有让你记忆深刻的事呢?自拟题目,写一件自已童年时印象最深的事情,把重点部分写具体。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