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词填空。(6分)

危险 风险   冒险

(1)在马路上踢球很( )。

(2)这条河河水湍急,我们不必(   )横渡。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而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   )。

 

2、下面句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话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同,它是(   )

A.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B.“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C.“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他淡淡地说。

D.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3、拼音演练场。下列各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船艄(chuán  xiāo   祷告(dǎo  gào   哗笑(huā  xiào

B.牛犊(niú  dú   长膘(zhǎng  piāo   粮仓(liáng  cáng

C.遐想(xiá  xiǎng   毡帽(zān  mào   埃及(āi  jí

D.胚胎(pēi  tāi   祸患( huò  huàn   天赋(tiān  fù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______________

2.其人也。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分类

手( )眼( ) 膀大( )( ) ( )面( )天 

)( )无礼 一语( )(   转( )为(

半( )半( 天( )无( 不可( )(  

兴致( )(   自( )自( )不可(

比比( )(   )声( )气   精神( )(

文质 )(   仪表 )(    

  神采 )(     满面 )(  

     

    点头 )(

  巧舌 )(   )( 动听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6、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汉字。

xiū sè   wǔ rǔ jì diàn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sī zì kě lián tuī c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填空。

1.“堪”的部首是____,再查____画,它的读音是_____

2.“匪”是____ 结构,读音是_____,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

3.“承”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接着,托着。②承担,担当。③继续,接续。④接受。

把加点字正确的解释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_____ (2)上启下____

(3)继____ (4)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下来,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ニ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1)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土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为什么断定“你是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莫斯科(节选)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建立 林立 矗立

________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2】“举世闻名”的意思是________。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为什么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莫斯科过去被称为“________”是因为那里________;现在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________,莫斯科已经成了“________”。

【5】俄罗斯是怎样摘掉“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全世界羡慕的绿色首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请你写两句关于植树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信第一课<节选>

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生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生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教务老师说____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____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届一指的____他是权威____讲得很有道理____你有什么不服的呢____

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生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我说:分数并不重要。您听我讲了我的看法,我已知足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治疗方案里使用抗生素的同学都要扣分的原因是________

3听了老先生的讲评,为什么会觉得冤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下划线句子中的教务老师为什么会沉默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què)》。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著,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不幸的悲惨的遭遇,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è)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来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查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 )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 )会驱散绝望之云。

【1】“厄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第二自然段中,“厄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通过______→_______→完成巨著

告诉我们 (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4】本文中,谈迁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 )(多选题

A.他喜爱历史,是一位史学家

B.《国榷》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C.他幼时家境贫寒却刻苦学习

D.他在厄运面前不放弃、不气馁

【5】文中运用了很多数字,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至少两处),再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这些语句更加突出了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整个天地都暗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选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把下列词语还原到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平静   B.默默无言   C.寂静   D.严肃沉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荷兰牧场有着________的特点。

3画“﹏﹏”的部分属于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4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反复出现“了”字,既写出了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写晚霞,既点明了时间,又巧妙衬托出了此时的宁静

B.“挤奶的人更是(   )”表现了荷兰的生活因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令人沉默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D.从“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可以感受到这里奶牛多

14、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lóng  róng)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cuì  suì)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酷热——(   )   特别——(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用“______”画出,读一读并填空。

  (1)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马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15、阅读《桥》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4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腰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查音序应查(   ),完整的音节是(   ),查部首应查(    )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3分)

( )的队伍 ( )的洪水 ( )的老汉

( )的儿子 ( )的老太太 ( )的木桥

(3)“——”画出比喻句。(1分)用~~~~画出拟人句。(1分)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

 

 

(4)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请发挥想像,你觉得老汉要喊些什么呢?(3分)

 

 

(5)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3分)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涂”女孩的“树洞画”

石家庄九中街,原本一条再也普通不过的街道,最近热闹起来。

元宵节前后,一幅幅画在石家庄九中街两侧树洞里的水彩画,成为扮靓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这引起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每天有近百人前来拍照。

这些树洞画的创作者是石家庄女孩王月,一个大四学生。前一段时间,王月在街上散步,持续的雾霾,街边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丑陋不堪的树洞,让她的心情格外郁闷。突然,一个灵感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何不通过立体画的方法来美化这些树洞呢。在得到当地城管部门的允许后,王月(拿 带 走 背)起画夹、(拿 带 走 背)起画笔、(拿 带 走 背)着小马扎,(拿 带 走 背)上街头开始了创作。

树洞绘画不像在画纸或画布上那样自如,王月先根据树洞的形状、大小设计画画的内容、形式,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刷子清理干净树洞上面的尘土,然后才着手调好水粉色彩,埋头创作。寒风中她画笔不停。渐渐地,害羞的小浣熊、精灵般的小松鼠、趴在洞口向外窥探的小猫……一个个可爱的形象住进了一个个树洞里。

“美涂”女孩、“树洞画”在网络上“火”了。这个文文静静的长发女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装点了石家庄市九中街,也温暖了一座城市,让这个冬天灰蒙蒙的城市瞬间灵动起来。

【1】根据上面的新闻内容填写下面的信息。

“美涂”女孩的名字叫_________,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

“树洞画”是_______________

“火了”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用“√”选出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3】用“ ”画出王月创作树洞画的原因。用“﹏﹏﹏”画出王月的创作过程。

【4】有网友认为,树洞画“火”了,不仅仅是其作品本身有魅力,王月对城市环境的这种爱护与维护精神更值得大家思考与学习,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内容,通过对船长的______________、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四字词语)的船长,朗读船长的语言时,语速应该稍__________

3《跳水》一文的开头,交代了“这一天风平浪静”,你认为与本段内容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上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 )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在文中相应的线段上,正确的顺序是______

A.平沙无垠 B.碧波万顷 C.风光旖旎 D.美妙绝伦 E.巍峨雄奇

【2】给文章括号里选择一组合适的关联词( )

A.因为……所以……

B.不管……就……

C.只有……才……

D.不但……而且……

【3】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明显地运用了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通过其他地方的月亮,来突出表现家乡的月亮,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色的时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盛装的大地:火红的高粱,金色的谷子,绿油油的大豆,白花花的棉田……拼成了一块五彩缤纷的地毯,望着眼前的美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晨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出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珍珠,一颗、两颗、三颗……啊!像月光下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又为人们喜爱的露珠。

1短文的第二段,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短文写得最形象的景物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形象的?

3作者在写景时,恰当地写了自己的感受,请在写感受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步来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我长大了,我可以自己穿衣叠被;我长大了,我可以放学自己回家;我长大了,我可以帮爸妈出力;我长大了,我要独立自强……”是啊,成长也意味着责任。回忆你的童年,你觉得从成长中你学到了什么?

请以“我长大了”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主题,题目自拟。②材料真实,感情真挚。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