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或句子中加点解释错误的是(    

A.荆请罪。(背着)

B.少年强国强。(那么,就)

C.众星月。(聚集、环绕)

D.万马齐究可哀。(嘶叫)

2、拼音有错的一项是( )

A.薄(bó)弱

B.哗(huá)笑

C.神圣(shèn)

D.纵(zòng)横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爸爸虽然很胖,但是行动很麻利。

B.书桌里陈设着同学们使用过的文具和书籍。

C.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天的考试中都要发扬出自己的学习水平。

D.因为他迟到了10分钟,因此他错过了这趟校车。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写字词。

妈妈jīng yí______地看着我手中zhǎn xīn______的钢笔,cí xiáng______的笑容慢慢消失了,脸bēng______得越来越紧。我低下头不敢kēng______声。

5、根据情境,联想成语、诗句、歇后语、名言等填空。

(1)我知道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的成语是______;我还知道后来人们多用__________这一成语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

(2)乡野山村“草铺横野六七里,_______________”“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这此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3)五(2)班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就“如何避免校园欺凌”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只有两三个同学是“______________——一言不发”呀!。

(4)“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青少年胸怀大志,正如《传家宝》中所说:“____________,无志空长百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少年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歌德说的:“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__________。”

6、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7、仔细辨别,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自相矛盾》选自《___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

2.《跳水》是___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的作品,文章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

3.“娉婷及笄女公子”恰好能用来形容芳芳,芳芳今年_________岁了;她的堂哥今年刚二十岁,正值_______之年;她的爸爸今年四十岁,正是__________之年。芳芳希望爸爸能健康地活到一百岁,也就是活到_______之年。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插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是 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段中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3】联系全文,诸葛亮下令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的好处是:既___________

【4】军士“插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又是为了___________

【5】对“诸葛亮笑着说”中的“笑”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表现了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的淡定心态。

B.写出了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体现。

10、阅读理解。

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手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这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旁无人  ____________     (2)某等之见  ____________

(3)必弃城而  ____________   (4)吾兵有二千五百  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懿之所以退兵,是因为他怕诸葛亮在城中设埋伏。

B.诸葛亮之所以敢用空城计,是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

C.关于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歇后语是:诸葛亮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D.诸葛亮是吴国的军师。

5读了这个故事,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的许多故事家喻户晓。请再写出一个诸葛亮的故事。 

故事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画鸡斗架

  受爸爸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画国画,还是校美术组的组长呢!

  一天早上,我正坐在阳台上吃早饭。突然,一声声沉闷的“咯咯”声从院子外面传来。我出门一看,哟,原来是两只大公鸡在斗架:一只红公鸡伸着涨得通红的头冲着对方,颈上一囤勃发的羽毛竖起,两只翅膀由于使足了劲微微地(晃动  抖动)着,鸡冠像小山一样耸立着,双腿微微向后弓着,随时(准备  打算)向对面那只芦花鸡扑去。对面那只芦花公鸡也毫不示弱,张开的翅膀使劲拍动着,红里透绿的眼睛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红公鸡,似乎在寻找机会袭击对方。相持片刻,终于相搏了。两只公鸡随着两脚一进一退,整个身子也是一扑一闪,(疯狂地  发疯地)“咕咕”叫着。双方慢慢在地上转着圈子。或攻或守,斗一阵,歇一阵。我默默地凝视着相斗的公鸡,突然心头一闪,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画面吗?我马上拿来铅笔和画板,(飞快地  迅速地)勾画着这个决斗场面。

  晚上,我铺开宣纸和早上画的草图,回忆着平时看到的斗鸡场面,并把回忆起来的场面与图上画的场面融合起来。渐渐地,一幅公鸡相斗的画便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挥动毛笔急促地画着,雪白的宣纸上出现了两只神气十足的大公鸡:大的一只微微蹲着,稍小的一只则是拍着翅膀正伺机待扑。两鸡争强斗胜,互不相让。这不是奋发竞争、敢于拼搏精神的体现吗?这幅取名为《相持不下》的图画,在市里举办的“六一”儿童画比赛中得了一等奖。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鸡(   )   拼(   )   清(   )

(2)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用得合适的词语上画“√”。

(4)结合上文,解释下列词语。

  毫不示弱:__________   袭击:__________   伺机:__________

(5)找出短文中的反问句,抄写一句,并将它改写成陈述句。

  抄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3个自然段拟出小标题。

  第1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用“ ”画出来。

2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________________

3师傅刷人们都是怎样议论刷子李刷墙的?实际上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新冠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预防新冠病毒期间,小文的妈妈不戴口罩去亲戚家串门,如果你是小文,应该怎样劝阻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1】“成群的骏马”一词表明骏马_________。“没在什么能够阻挡”说明了低地的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骏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是因为( )

A.这里是骏马的天地,它们在这里能无忧无虑的生活,自由驰骋。

B.作者对牧场和谐氛围的喜爱。

C.作者为了表明骏马在这里不受约束,夸大了说法。

【3】下面对“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句话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猪群生活的自由自在。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猪群生活的自由自在。

C.突出了作者对荷兰的喜爱,借猪群之口来赞美荷兰的热闹。

【4】选文中作者两次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体现了作者对荷兰的_______________之情。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所描述的荷兰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牌……

一个女子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

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一个三口人的小家。

父母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十几年,儿子元元已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啦!

一张学生桌只供儿子专用,幸亏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乱。儿子苦脑,他也苦脑,可有啥办法呢?

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也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满屋都响……唉!为啥落下这么个毛病呢?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呵,爸爸这病影响了你……”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儿子的前程。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啦。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

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拦阻爸爸

“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来。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和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里,埋在作业堆里,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也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面早已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了啦!他一下子被电住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安谧的街心便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

(1)文中爸爸 你别出去了 元元阻挡爸爸。一句没有标点,下面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

B.载着大口罩的人,周身洁白,成了个雪人

C.元元开始写作业了,他又像往常一样出去了

(3)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的?把文章的句子抄在下面。((2)5分)

 

 

 

(4)第6自然段中爸爸不争气的意思是:(2分)(   )

A.家中地方小,爸爸没有能力为孩子买大房子。

B.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

C.爸爸晚饭后总到外面去,有时还要妈妈往回叫。

D.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写作的必要。

(5)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这句话中的指的是谁这两个人苦恼的内容分别是什么?(4

 

 

(6)结尾是安谧的街心便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一座洁白的塑像在文中指什么?末尾用省略号,有什么作用?(2分)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朋友一个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画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是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很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走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也更是管得宽。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再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毫不相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这些爱管闲事的人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吧!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花魂(节选)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秉性”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里“梅花的秉性”是指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了外祖父对_________的赞誉。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

(1)这段话表达了老人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

(2)这段话说明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3)这段话说明老人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4】具有梅花秉性的人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一句话赞美一下狼牙山五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使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A让世界充满爱 B.明天更美好 C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_________。(只填序号)

【2】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仔细阅读并从中提炼两则信息。

留守儿童抑郁情绪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我得到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一阵风吹断了风筝线。(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你浏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对那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心存向往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这次习作,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份简介。题目自拟,字数4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