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丝绳上的特技表演看得人心惊胆战。
B.看过周总理的传记后,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C.这个护士的医术真是高明,他给小孩子扎针,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2、选词填空。
颁发 颁布
1.小王的成绩很优秀,学校给_____________了奖学金。
2.这个国家新____________法律条款。
开拓 开发
3.蒂姆是万维网的______________者。
4.西部经济比较落后,需要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稚(zhì)子 满陂(pō) 寒漪(yī) 万仞(rèn)
B.谷穗(suì) 倭瓜(wō) 擂鼓(lèi) 镌刻(zhuàn)
C.蚌壳(bàng) 燕园(yān) 石碣(jié) 踌躇(chú)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文质______ 肃___起___ 摩___擦___
养___处___ 仪表______ 手___脚___
5、读拼音,写词语。
(1)院子里种了一棵sāng shù(________)。夏天的时候,我们拿着shuǐ piáo(_______)给它浇水。
(2)祖父在园子里bá cǎo(_______)、chǎn dì(________),我就在园子里xiā nào(_______),如果犯了错误,马马虎虎地chéng rèn(________)下来就是了。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摔跤》一文表现了小嘎子_________的个性特点。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通过对主人公的______和_____描写,突出了他身材_______的特点。
3.《两茎灯草》选自_______,写严监生咽气前的场景,突出了他__________的守财奴嘴脸。
7、把下面加点词语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广告上说,喝了某种口服液就能变得聪明,我对此半信半疑。______
2.这真是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啊! ________
3..公安人员在密林中搜索逃跑的歹徒。 ________
4.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________
8、把《对子歌》补充完整。
时令
朝对(______),夏对(______),五戊对(________)。
重阳对(________),冬至对(________)。
(_______)枯棋消永昼,(_______)美酒赏芳辰。
9、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襄尸还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_______)
(2)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_______)
【2】“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烈土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骨运回家乡
B.人都牺牲了,遗骨运回家乡又有什么用
C.把遗骨运回家乡既麻烦又浪费财物,不如找个好地方埋葬了
D.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骨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骨运回国了
10、阅读理解
母亲
母爱是温柔的
温柔如一泓秋水
滋润儿女的心田
您是美丽的
美丽如幽兰暗香
心灵,更加晶莹剔透
您是坚强的,坚强如一块磐石
雷击不垮,雨打不烂
您是善良的
善良如纯洁的安琪儿
与人为善是您对我的谆谆教诲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一泓(hóng gōng) 剔透(tì tī)
磐石(pán bān ) 教诲(huì huǐ)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柔——________ 美丽——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善良——________
【3】诗中说母亲“坚强如一块磐石”。母亲为什么会这样坚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自己的诗句写出自己对母爱的感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
(1)楚王在招待来使的宴席上,为什么会有囚犯出现? ________
(2)“楚王笑嘻嘻。”这是一种怎样的笑?________
(3)回忆课文内容,晏子是怎样反击楚王和大臣们对齐国的侮辱的?________
(4)你认为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
12、课内语段精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留恋——( ) 敬重——( )
【2】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毛泽东凡人的情怀?用“ ”画出来。
【3】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A.这句是毛泽东的语言描写,写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情怀。
B.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C.这向外貌描写,表现了毛泽东对儿子的思念。
13、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摔,摔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好杀——
【1】本段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小说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
【2】古典名著的语言和现在不太一样,例如加点字“侮”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欺负
B.欺骗
C.同“捂”动词,指用手蒙上
【3】给本文加一个小标题。
【4】概括美猴王的人物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jì( )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hēng( ) 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zhōng( )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miǎn( )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字。
【2】病人拒绝麻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描写病人手术中动作和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沃克医生手术中神态和语言的句子。这两处描写烘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把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
【5】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给予的故事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他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②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就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他失望到了极点。
③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④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把水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思索再三,决定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灌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又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句中“小心冀翼”说明他_______________。
这种形式的词语(ABCC)我还能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画“______”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______描写,它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内心。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写一写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给予”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丁雅诵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6年推出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请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句带“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 hái)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ɡ liɑnɡ)一番,心想: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向老人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一所熟悉的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懊悔——______ 哀求——______
【4】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上填上流浪汉合理的内心活动。
【5】流浪汉后来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可能会对他说什么?展开想象,给短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 ”线上。
【6】你对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张大力
冯骥才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赵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 老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 至少)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容易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
“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想 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短文中说“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在张大力举石锁这件事上,这“方法”具体指__________。
【3】“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这句话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张大力没有得到钱也哈哈大笑?用“——”画出相关句子。
【5】“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晏婴劝谏
①晏婴和齐景公及群臣到纪国的纪地游览,手下人无意中捡到了一个精美的金壶,献给景公。那金壶的内壁还刻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大字。齐景公看了看,故作聪明地解释道:“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因为讨厌鱼的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不能跑远路。”众人无不随声附和,赞叹齐景公理解得很深刻。晏婴在一旁说道:“臣觉得这八个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国的道理。‘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不要过分压榨百姓;‘勿乘驽马’是告诚囯君不要重用那些无德无才的人。”齐景公有些不服,于是反问:“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格言,为什么还亡国了呢?”晏婴答道:“臣听说,君子们的主张应该高悬于门上,牢记不忘。纪囯却把它们放在壶里,既不能经常看见,也不能对照着去做,能不亡国吗?”齐景公若有所悟,对随从的大臣说:“大家要记住金壶里的格言。”
②齐景公在牛山上游览的时候望着都城,泪流满面地说:“美丽的国都啊,草木多么茂盛!为什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万物都要死亡呢?假若从古到今没有死亡,那么我将到哪里去呢?”他的两个大臣也跟着流泪:“我们依靠君主的恩赐,饭菜可以吃饱,车马可以乘骑,看见死亡临近,禁不住都很悲伤,何况我们的君主呢?”
③齐景公看晏婴在一旁冷笑,便问道:“我和大臣触景伤情,有什么值得你发笑呢?”
④晏婴说:“假如贤明的君王不生老病死,那么您此时只会在农田里,哪里还会有时间触景伤情呢?正是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君位,才有机会让另一个人被立为君,也才有机会轮到您当上国君,可笑您身在福中不知福。您却为自己即将死亡而悲伤哭泣,这是很不仁不义的啊!我对不仁不义的君王及讨好巴结的大臣怎能不讥笑呢?”
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举起酒杯来自己罚自己的酒。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稀疏—(______)乞求—(______)昏庸—(______)
【2】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婴认为“食鱼无反”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而“勿乘驽马”则是告诫国君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婴认为纪国将格言放在壶里,不能看见也不能照着去做,所以会亡国。
B.由于惧怕齐景公,大臣们对于齐景公的言论不得不恭维附和。
C.面对晏婴的两次劝诫,齐景公都能够听进去并有所领悟。
【5】文章结说“齐景公听了十分惭愧”你觉得齐景公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我这次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我决不灰心。
(2)他自己学习很努力。他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3、习作。
题目: ,我想你
提示: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一种事物。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语句通顺,顺序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3)写出真情实感。(4)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