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颜真卿及其书法特点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B.颜真卿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

C.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颜真卿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D.颜真卿的书法代表作品有《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

2、周瑜对诸葛亮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正确理解是(     

A.军中真的缺箭周瑜请诸葛亮帮忙。

B.周瑜设下圈套,企图为难和暗算诸葛亮。

C.周瑜以公事为重,为打败曹军委托诸葛亮造箭。

3、以下《西游记》回目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B.浮屠山玄奘受经  车迟国猴王显法

C.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D.长庚传报魔头  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你能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吗?

名气很大。(   )

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想要的东西。( 

 

 

 

5、根据拼音写字词。

我家的男子汉nián líng_______很小的时候,在学校duàn liàn_____不慎受伤了。我不得不带他去zhěn suǒ________绑bēng dài_______。受伤的地方流了很多血,可是他硬是一声不kēng_________,咬着牙挺了过来。

6、韦应物和( )并称韦柳

A.柳永 B.柳宗元

C.柳公权 D.柳元景

 

7、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列列长长的油罐车,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满载着石油从大庆驶往祖国的四面八方。_________

2、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_________

3、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一个国家缺少石油,就像得了贫血症的病人。_________

8、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山穷水( )          ( )山环绕          ( )( )

风景如( )          ( )消云散          ( )( )

(1)北京有许多闻名中外的( )

(2)这里( )、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见底,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鲨鱼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啊!”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越游越高兴。

⑥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苍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向孩子们飞驶而去。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那只小船仍然离得远远的。

⑦孩子们起初并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⑧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

⑨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样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⑩水面上的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悄声细语,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笑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孩子们之所以能鲨口脱险,是因为他们水性很好。( )

(2)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轰鲨鱼。( )

(3)文章第段除了提到“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再也没有别的对鲨鱼的生动描写了,但从人们的惊叫声、水兵们的神态等很多地方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鲨鱼的凶猛和危险。( )

(4)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

【4】鲨鱼来临的危急时刻,老炮手做出了放炮的决定,如果你是老炮手,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至少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并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我能行。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董贺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建人之一。他(    )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读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读名人传记。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读。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

,为了思考。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既吃惊又高兴。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比尔·盖茨高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布置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读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

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绿洲上的小草一样。

“(    )做绿洲上的一株小草,(    )做荒丘上的一棵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苍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来学范文】阅读范文,完成练习。

做人当学落花生

——读《落花生》有感

①读完《落花生》这篇短小精致的散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记叙了作者一家人种花生、过花生收获节的往事。其中,父亲借谈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孩子们做人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父亲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将果实高挂枝头,而是将自己深埋进地里,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花生是谦逊、踏实的,它虽然对人们大有用处,却从不显露出来。我对文中父亲的这番话感触很深,因为它让我想到了自己。上学期,我参加市语文竞赛获得了第一名,从那之后,我便骄傲自满起来,觉得语文学起来太容易了。于是,上课经常走神,课后的讨论活动也不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得也马马虎虎。结果,期末考试时,我的语文成绩排名从第二名降到了第十名,我简直惭愧极了!我真应该好好学习花生这种谦逊、踏实的品格。

③“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就像文中的父亲所说,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价钱也便宜,可用处多多,既可食用,又可榨油,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反观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外表很体面,却往往缺乏与外表相匹配的美德。有一次,我看见一群衣着时髦的青年在街心花园聚会,他们一边高声畅谈着人生和理想,一边把果皮、烟头、饮料瓶扔得满地都是。辛勤工作的环卫人员上前劝阻,反被他们嘲讽:“如果我们不扔垃圾,你早就失业啦!”这两幕情景相比,文中父亲的话确实发人深省: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

④《落花生》记的是寻常之物,语言平淡如水,讲的却是人人都该懂得的道理。我也要学习花生的可贵品格,做个质朴无华的,真正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1】例文运用“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展开。先概括了所读作品《_________》的大致内容,介绍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是__________;再从___________这个角度来写阅读感想;最后写___________,点明主题,首尾呼应。

【2】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落花生的_______之情。

【3】下列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概述《落花生》一文的内容,第②、③段清楚、具体地写读后感想,详略得当。

B.第②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想,有真情实感;第③段联系社会实际论述观点,有说服力。

C.本文写感想的部分用了先叙后议的写法,由物及人,把感想写得既深且透。

D.文章题目采用主副标题,用主标题突出了全文主旨,更能吸引读者。

12、阅读课外短文《吃瓜子》,完成练习。

吃瓜子(节选)

丰子恺

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厌,叫作“勿完勿歇”。为了它有一种非甜非咸的香味,能引逗人不断地要吃。想再吃一粒不吃了,但是嚼完吞下之后,口中余香不绝,不由你不再伸手向盆中或纸包里去摸。我们吃东西,凡一味甜的,或一味咸的,往往易于吃厌。只有非甜非咸的,可以久吃不厌。瓜子的百吃不厌,便是为此。有一位老于应酬的朋友告诉我一段吃瓜子的趣话:说他已养成了见瓜子就吃的习惯。有一次同朋友到戏馆里看戏,坐定之后,看见茶壶的旁边放着包打开的瓜子,便随手向包里掏取几粒,一面咬着,一面看戏。咬完了再取,取了再咬。如是数次,发见邻席的不相识的观剧者也来掏取,方才想起了这包瓜子的所有权。低声问他的朋友:“这包瓜子是你买来的么?”那朋友说:“不。”他才知道刚才是擅吃了人家的东西,便向邻座的人道歉。邻座的人很漂亮,付之一笑,索性正式地把瓜子请客了。由此可知瓜子这样东西,对中国人有非常的吸引力,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瓜子就吃。

俗语形容瓜子吃不饱,叫作“吃三日三夜,长个屎尖头。”因为这东西分量微小,无论如何也吃不饱,连吃三日三夜,也不过多排泄一粒屎尖头。为消闲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倘分量大了,一吃就饱,时间就无法消磨。这与赈饥的粮食目的完全相反。赈饥的粮食求其吃得饱,消闲的粮食求其吃不饱。最好只尝滋味而不吞物质。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则开筵大嚼,醉饱之后,咬下瓜子可以再来开筵大嚼。一直把时间消磨下去。

要剥壳也是消闲食品的一个必要条件。倘没有壳,吃起来太便当,容易饱,时间就不能多多消磨了。一定要剥,而且剥的技术要有声有色,使它不像一种苦工,而像一种游戏,方才适合于有闲阶级的生活,可让他们愉快地把时间消磨下去。

具足以上三个利于消磨时间的条件的,在世间一切食物之中,想来想去,只有瓜子。所以我说发明吃瓜子的人是了不起的天才。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便可想见中国人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消磨去的时间,每年统计起来为数一定可惊。将来此道发展起来,恐怕是全中国也可消灭在“格,呸”“的、的”的声音中呢。

我本来见瓜子害怕,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

1瓜子吃不厌的原因是(  )。

A.瓜子的营养成分高 B.瓜子非甜非咸的香味

C.吃瓜子有益人体健康 D.可以消磨时光

2第2自然段中作者插入叙述朋友说的“吃瓜子的趣话”的目的是(  )。

A.强调作者的朋友喜欢吃瓜子。 B.说明作者朋友诚实。

C.说明邻座的人大方。 D.说明瓜子对国人的吸引力。

3文章的结构属于(  )。

A.总—分—总 B.分—总 C.并列 D.递进

4“最好越吃越饿,像罗马亡国之前所流行的‘吐剂’一样……”句中的“亡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试看粮食店、南货店里的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酒店、家庭中满地的瓜子壳,……”在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到这里,觉得更加害怕了。”作者更加害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秋之神韵

①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秋天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遮划过夜空的流星……

②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洒脱。

③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来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④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⑤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把下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_____

2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秋之神韵,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之情。

3读第②自然段,作者主要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写出了秋天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4按要求完成练习。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写“我爱秋”,可还提到了春、夏、冬,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

(2)“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地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2第一段是从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它们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吃的呢,简直没有。这句话是说:( 

A. 吃的东西根本没有。

B. 吃的东西数量少,质量差。

C. 吃的东西还可以,说得过去。

4文中描述的是凡卡的童年,与之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回顾课文,回答问题。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1作者回忆了在故乡的哪些童年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你觉得是什么在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塞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选择借箭的天气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这也是他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

【2】仔细阅读选文,根据提示将情节补充完整。

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__军士擂鼓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箭好像下雨一样”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船靠近曹军水寨、军士擂鼓呐喊时,鲁肃和诸葛亮的表现有什么不

同?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曹操不敢派兵出战的根本原因是(     

A.江上雾大。

B.诸葛亮带的士兵多。

C.曹操谨慎多疑。

D.曹操的水军战斗力弱

17、阅读

林则徐请客

林则徐53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鈿。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来时,送上来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郿时候,冰淇淋还很罕见,林则徐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时还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冰冷冷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都是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有的挥动着手,想伸进嘴巴去;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点,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急了就要烫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

(1)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______

(2)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文中的林则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急吃槟榔芋泥被烫喉,请用“ ”画出描写外同人出洋相的句子。

【5】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他的爱国名言有:________________。其实,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亘古不变,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陆游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毛主席面对爱子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他的批文是“__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

18、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梅花有什么样的秉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____”。

【3】“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梅花_________的特点,借以歌颂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4】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把这些人物与相关的事迹用线连起来。

郑成功    抗击金兵,精忠报国

岳飞 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文天祥 不怕得罪洋人,虎门销烟

林则徐 抵抗元兵,守护大宋河山

19、阅读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一个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有一次,我搭另一个朋友的车,就借花献佛,再将这则故事叙述一遍与他分享。那个朋友听后,颇有同感,又以自己的实际经验加以佐证。

他说:“以前我开车经过隧道,总是不喜欢开车灯。一来隧道不长,里面的光线还不差;二来嫌麻烦,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开开关关。不料有一天被迎面而来的大卡车撞了个正着,险些命丧黄泉。后来我才感悟到,开车灯是给对方看的,因为车子经过隧道,对方是从亮处进入暗处,视觉难免调整不过来,加上对面来车不开灯,那实在太危险了……”

世上的朋友,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自己走路是多么孤寂与危险,旦夕祸福,没有人知道你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假如能学学提灯笼的盲人,为别人照路,也照亮自己。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别人也就会帮助你,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1】“盲人提灯笼”是歇后语,其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词语中的字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下来。

(1)借花献佛 花:______。佛:_______________ 

(2)为善至乐 善:_______。乐: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盲人的故事对“盲人提灯笼”做了怎样的诠释?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的写作目的,想想文章的深刻含义,下面三项中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照亮别人

B.盲人提灯笼

C.保护自己,方便他人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换要求,改写句子。(3分)

(1)、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熙凤很美丽。  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的好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作为习作的内容。

选题一:题目自拟。

要求:(1)在本学期所学的课文中,选一篇写读后感,起一个吸引人的题目;(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能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400字。

选题二:请扩写下面的故事,可适当增减故事情节。

一年秋天,我跟爸爸妈妈到一个陌生、遥远的城市旅游,晚上住在离市中心相对偏的一家酒店。我们在城里玩了一天后,打算回酒店,却拦不到出租车,最后终于有一辆轿车在我们面前停下来,说出目的地后司机嫌远,这让我们很纳闷,心想:出租车司机都希望目的地越远越好,他怎么还舍远求近呢?最后他还是同意拉我们回酒店,当我们下车后要付钱时,他却不要,说他这是私家车,本来是要在我们上车的地方吃饭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