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这三个故事分别出自(   

A.《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B.《水浒传》 《红楼梦》 《三国演义》

C.《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D.《西游记》 《三国演义》 《水浒传》

2、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zhòu)夜     耘(yún)田

B.玉磬(qìn)        蚂(mà)蚱

C.燕(yàn)园          葬(zàng)身

D.点缀(chuò)       腮(sāi)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裂开)         半信半(不信,因不信而猜度)

B.犯(侵犯,夺取别人的权利) 头十足(作风,风度)

C.然(驱逐,赶走) 面朝天(脸向上,与“俯”相对)

D.活(独一无二的,无人能及的)   三抓两(搔,抓)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词语综合运用。

1.仿照“一瞬间”再写两个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________(两字)、_________(三字)。

2.《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形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它还可以用“__________”一词代替。

3.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1)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

(2)这句话除了动作描写之外,还运用了________描写,将一位_________的父亲形象表现了出来。

5、课文内容回顾。

(1)《草船借箭》一文讲了周瑜____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但诸葛亮_____,如约完成了任务。这部名著里还有许多著名的故事,如____________等。 

(2)《景阳冈》一文选自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这部小说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__________的故事,书中塑造了“智多星”_____,“浪里白条”_____,“豹子头”____等众多好汉形象。

6、把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 ,小爱泛尽却山行。

⑵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

⑶欲把西湖比本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淮山数点青如淀。

7、根据积累、背诵的内容填空。(没学的字用拼音代替)

1.或曰:“_____________,何如?”其人____________也。

2.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志,王昌龄的“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战士誓死守卫疆土的决心;诗中有景,翁卷的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江南烟雨迷蒙的美景;诗中有情,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对母爱的感激。

4.有的商贩为了挣钱,不惜售卖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正如《论语》中所说的:“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

5.这一学期,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的刘伯承,________的田忌;知道了________的威尼斯的小艇。同时我们也读了课外书《西游记》,请写出四个扣人心弦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

(2)打破砂锅——___________ 

(3)和尚打伞——__________

(4)井底青蛙——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文阅读。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 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选文中加点的它们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在江轮甲板上,先看(   ),接着看( ), 然后看(   )。(要求写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

3黑色剪影”“伸展着,这是从 _____方向看的;起伏着,是_____方向看的。

4概括这两段话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刘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过去。

1文中的年轻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沃克医生赞扬年轻人的句子。

3请你用四字词语来赞扬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这句话中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做了几个评价?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样的人才可称为“军神”?你认为刘伯承可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风雨中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的一把酒壶。

家是什么?

家是锅碗瓤盆油盐酱醋,

家是高堂孺子共伴红蚀。

家是什么?

家是远行时的一声声叮嘱,

家是重逢时流落的泪珠。

家是什么?

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助,

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

家是亲情的归宿,

家是半夜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

家是人生课堂——

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11小节诗中,作者把家说成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家。在这一系列比喻中,你喜欢的说法是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读文,回答问题。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

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

(2)实实在在,一点不假。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小女孩很想买那条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1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看出。第4自然段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的________心情。

(2)“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这句话中“所拥有的一切”是指________

【3】小女孩买项链的钱不够,但是店主为什么把项链卖给了她?

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写话。

请你根据“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这句中“出神”一词,联系文中的有关内容,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当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杨朱。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僮仆帮助追寻。杨朱问道:“仅仅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

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呢?”

邻居回答:“岔道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所以找不着了。”

“哦,是这样……”杨朱深思好久,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1】“歧路”指________________。“亡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把梦点亮的那盏灯

①那年春天,我被一场车祸轧断双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除了整天瞪着天花板过着以泪洗面的日子,我还能做什么呢?

②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推门进来,把我扶起,指着前面那栋黑黢黢的楼房,激动地说:“弟弟,瞧见那扇窗了吗?三楼,从左边数第二个窗户。里面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女孩,她白天为一家工厂糊鞋盒,晚上拼命地读书和写作,才17岁,已发表了十几万字的作品。”看着那扇窗子的灯光,我脸红了。“弟弟,拿出勇气来呀!”……

③打那时起,那扇窗口的灯光就时时陪伴着我。只要看到那束柔和的灯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身边的课本。

④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泪流满面。突然,一束灯光柔和地射在我脸上,我心里倏地起了个念头:我要见见那姑娘,把姐姐的故事讲给她听,还要……感谢她——是她夜晚窗口的灯光,伴我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季节。我拄着双拐,跌跌撞撞地爬上那幢楼,轻轻叩响了门。

⑤没有回音,我使劲敲了敲它。对面的房门打开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上下打量着我说:“小伙子,别敲了,那是间空房。”我呆住了。“……从前我儿子住在这儿,后来他调走了。半年前,一个姑娘租下了,可说也奇怪,她并不在这儿住,只是吩咐我晚上把电灯拉亮,第二天早上再把灯关掉……”我的眼泪不断地滴落下来……我明白了姐姐的那份良苦用心。

【1】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它应放在第(____)自然段和第(____)自然段之间。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噩耗传来,全家人悲痛欲绝。

【2】从刻画人物性格的角度来看,第1题中的这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姐姐为什么要租对面那间空房子来“骗”自己的弟弟?你认为她还可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题目“把梦点亮的那盏灯”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幸亏她没有我解释。( )

A.容纳

B.宽容

C.允许

D.或许

【2】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爱迪生_______用钨做灯丝是最好的,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______了电灯。

【3】“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京。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联系上下文,说说“张口结舌”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指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指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 ”画出三个描写吉鸿昌神态的词语。

【4】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表现了吉鸿昌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7、阅读现代文《十根手指》(佚名),完成习题。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崔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汤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擦桌子、椅子,而后抄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扫起来。头疼了,它就揉揉;腿酸了,它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瞧它可怜得一一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对捶,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

(2)服侍: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3】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作用。

【4】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来的手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B.凡事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18、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钟

18.91分钟

98.95分钟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1】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周国平阅读观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所有书籍中都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他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也是一种阅读。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国平认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______

(2)我国国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的时间。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阅读书籍是在和右脑交流”这一观点。______

(4)电视主要是在和人们的心智对话。______

【4】读完上述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朋友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读文中关于刘伯承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选择印象深刻的词语摘录下来,并体会他的内心。

印象深刻的词语 刘伯承的内心

2“一刀刀”“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手术过程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从_________(正侧)面描写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的。

3选文画“_________”的部分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沃

克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朗读沃克医生的话时应该用_____________的语气。

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沃克医生此时内心想法的一项是(   )

A.这个人具有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B.这个人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与众不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C.这个人在军人当中是超乎常人的人,是一个像神一样的人

D.这个人一定不是凡人,他一定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战无不胜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人,能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永不停息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去攀登一个又一个新高度,难道不是最大的幸福吗?

改写成陈述句:

2巧克力、压缩饼干冻得像鹅卵石一样坚硬,难以人口。

写一个比喻句:

3.事业与我同在,亲人与我同在,祖国人民与我同在。

写一个排比句:

 

 

 

2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 的感觉真好

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事情令我们感觉良好,心情愉悦,也许是获得成功时,也许是帮助别人时,也许是被他人关爱时……请选择你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