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中,周瑜对诸葛亮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其中的含义是( )
A.军中真的缺箭,周瑜不得不请诸葛亮帮忙
B.周瑜以公事为重,为打败曹军委托诸葛亮造箭
C.周瑜假借公事,设下圈套,来为难诸葛亮
D.周瑜真心实意地请诸葛亮帮忙造箭
2、明代文学家徐渭有一副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联是针对青年人说的,下联是老年人的感慨。这副对联中的四个“好”字,注音依次应是( )
A. hǎo hào hào hǎo B. hào hǎo hào hǎo
C. hǎo hǎo hào hào D. hào hào hǎo hǎo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期许黄昏早早来临。
B.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飘摇天涯。
C.蝴蝶随便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4、比一比,组成词语。
褪(________) 虐(________) 燥(________) 框(________) 澈 (________)
退(________) 虑(________) 躁(________) 眶(________) 撤 (________)
5、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钲:______。
3.磬(qìng):______。
4.玻璃: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将文章结构图填写完整。
7、多音字组词
禁jīn ______ jìn _______ 藏cáng ____zàng _____
8、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huì wù yuǎn tiào yōng sú dù jì yǐn jiàn shén shè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9、课外阅读。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3】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整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4】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
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似的。
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似的。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我永远忘不掉”它的原因是________。
①“小月亮”代表着故乡
②“小月亮”与别的地方不同,令人难忘
③“小月亮”只属于“我”
(2)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加明亮,令“我”十分怀念
11、课外文段阅读。
丰碑
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象要向战士借火……______________,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的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2】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3】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和____
A.侧面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环境描写 E.细节描写 F.心理描写
【4】对“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以至于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这“怔”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这“怔”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题目“丰碑”的含义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首尾都有对于“风雪”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意思转折 B.意思递进
【2】下列属于世界上重大发明的是(_____);属于重大发现的是(_____)。
A.牛顿——万有引力
B.瓦特——蒸汽机
C.爱迪生——电灯
D.谢皮罗——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3】语段中画“____”的句子应该用________的语气来朗读。
【4】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作者受到了误解时的自我调侃和自我安慰。
B.所有的发明和发现必须要受迫害,这是对发明者的考验。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文中画“ ”的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大拇指的形状算不上美。
【2】通过加点的三个词语,我仿佛看见大拇指,_____________的场景。六个“叫他”使我忍不住想称赞他:____________。
【3】将文中意为手指的“他”改成“它”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不属于食指特征的一项是( )
A.机敏 B.力大无穷 C.敢于探险 D.不怕牺牲
14、《猫》课内阅读,完成练习。(10分)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把老鼠等出来( )!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 )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2分)
①《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②“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
(2)请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3)“古怪”的意思是( ),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 )又( );既( )又( );既( )又(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 )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 )之情。(5分)
15、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似_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后来 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_ 描写和________ 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线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引路人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对不起,对不起!”我连声道歉。“噢,噢,不要紧。”哎呀!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大伯,我扶你回去吧!”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太谢谢你了,小姑娘。”他很感动地说。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我感觉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嚷着说:“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会绊倒的。”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撞击,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我”看见下水道水泥板被拿开的直接反应是(____),盲人大伯的反应是(____)。
A.把水泥板重新盖好 B.躲着这块水泥板走
【2】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的第3、4句话,用“ ”画出写实的句子,用“ ”画出写作者联想的句子。
【3】下面几句话中,哪一句最能确切表达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括号内打“√”。
①短文赞扬了作者乐意为盲人做好事的好行为、好品质。( )
②短文赞扬了盲人大伯时时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
③短文赞扬了盲人大伯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表达了作者要像盲人大伯那样做人的决心。( )
【4】这篇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事情发展 B.时间 C.地点变换 D.逻辑
【5】说说“引路人”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报……今天的晚报!”清脆的童音在刚降临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清脆,寒风把她的声音送向远方。每当她卖掉一张报纸时,她那红红的脸上便漾满笑容。
不知道是怜爱这个冷风中的女孩,还是被她那清脆的声音所吸引,我掏出两角钱:“小姑娘,给我一张。”她迅速地抽出一张报纸,恭敬地递给我,又从小口袋里掏出零钱数着找给我。这时公共汽车开过来了,我刚迈步,小女孩连忙喊:“阿姨!等一等……钱!”我想把那八分钱留给小女孩,就头也没回地上了公共汽车。 我刚坐下,那清脆的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阿姨,你的钱!”我吃了一惊,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 找给你八分钱 还有十块钱
十块钱 怎么回事 我诧异了
“嗯,你刚才买了报纸掏手套时,钱掉在地上了。”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里,并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我暖着小女孩的双手:“你为什么要出来卖报?”
“我?”她有些不好意思,“我的邻居张奶奶病了,我放了学就替她卖报。”说着,她眨巴着晶亮的眼睛冲我笑了。
车到了下一站,小女孩跳下车,钻进人群里,她瘦小的身影消失了。她那清脆的童音却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旁。
啊,多好的孩子!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2分)
(2)给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立即( ) 响亮( )
居然( ) 特别( )
(4)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要采访小女孩,你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小女孩可能会怎么回答?(4分)
问:
答:
(5)文中通过两件事说明小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4分)
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18、课内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
【1】在短文方框内加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凡卡“挨打”的至少四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含义。
挨了一顿打: 打发: 打酒:
【4】下面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地方作语气停顿?请用∥在句中标示出来。
只 有 老 板 自 己 才 大 吃 大 喝
【5】下面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在重读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6】短文已经用∥划分为三层,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罗马速写
罗马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罗马分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比比皆是,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过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长城,到了西安没看兵马俑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
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
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3 000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巷里。它们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别具一格。
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点缀”的“缀”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缀”读作______。“点缀”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一词来代替。
【2】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怎样速写罗马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四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训练。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超市里卖东西的阿姨,马路上维持秩序的警察叔叔,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关心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要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