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B.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

C.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D.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缩写到最简程度的一句是(       

A.我看到了长头发下面的脸。

B.我看到了他。

C.我看到了他的脸。

D.我看到了脸。

3、下列对汉字字体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商周时期使用的字体只要是甲骨文、金文,其中金文线条粗壮。

B.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是隶书。

C.楷书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

D.进入南北朝之后,隶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查字典填空。

(1)“嘉”字共有( )笔,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应查部首是( )

(2)“隔”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

(3)“智”按音序查字法,就先查大写字母( )

5、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

1.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______

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______

3.戴上紫金冠,贯上黄金甲,登上步云鞋,手执如意金箍棒,领众出门,摆开阵势。______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______

6、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站在白色大理石铺的地上,眼里看到的是纯白的大理石,脚下踩的是纯白的大理石。陵墓是纯白的大理石,栏杆是纯白的大理石,四个高塔也是纯白的大理石。你被裹在一片纯白的光辉中,仿佛给这个白色的奇迹压住了,给这纯白的光辉网牢了。

本文段紧扣住大理石______的特点,表现了一片______的光辉,突出了泰姬陵的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líng dāng   wă guàn huī fù   shēng chù   chí ché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ēi ní sī zòng héng jiāo cuò yí cù shāo gōng

_____)(_____)(_____)(_____

8、ABAC式词语        如:一五一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泉州大桥

泉州大桥是福建省最长的城市公路大桥。从远处眺望,它似长虹卧波,又如巨龙横跨大江两岸。来到桥头,只见两旁各矗立着两座六角亭子,古色古香。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泉州大桥”四个金字。桥面宽六十米,比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还要宽。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人们川流不息。大桥两旁的栏杆精巧别致。每根栏杆上,间隔装上含苞欲放的莲花和形态逼真的青石狮子。这些狮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睁眼远望;有的毛发皆竖,跃跃欲跳;有的口含石珠;有的侧耳倾听……这些狮子不正象征着“东方睡狮”已经苏醒,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世界上吗?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

(1)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______

(2)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______

2作者的观察点是先_____________,再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 冷笑一声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给片断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3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并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的句子用了_______手法。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我的好朋友——修鞋匠

马艳敏

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还得从我的脚说起。 

我一生下来,脚就比一般女孩子的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脚越来越大,所以鞋特别容易破。新鞋没穿个把月,就得找鞋匠补,于是我认识了一位年纪很大的鞋匠。 

第一次到他那里补鞋时,我拿了一元钱,提了一双踢掉一块皮的鞋。修鞋摊子前,只见他正低头专心致志地补一双女士皮鞋。他穿着旧棉袄、旧棉裤,一双粗糙的大手,起了厚厚的老皮,大拇指的指甲也已脱落了。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老修鞋匠抬起头,看见我,笑着说:“小朋友,来补鞋吗?”我点了点头,把鞋递过去。他看了一下,便熟练地补起来。老鞋匠一边补一边问:“小朋友,几岁了?”“老爷爷您猜!”“12岁?”我被他准确的回答惊呆了。他又问我上几年级,学习成绩怎么样……我一一告诉了他。鞋修好了,费用是两元钱,可只有一元钱,我脸红了,他摆摆手:“没关系,我就收一块钱吧!”第一次补鞋,老修鞋匠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去年夏季的一天,下着蒙蒙小雨,我拿了一双脱胶的鞋找老鞋匠去补,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他看看鞋,二话没说,先抹了点万能胶,便补起来。只见他一手按着鞋边,一手拿穿了粗大麻线的铁针沾了沾水,用劲一按,针尖穿进去,接着向上一针,又从前边穿出来,一缝就是半小时。老爷爷递给我已修好的鞋,满脸慈爱地说:“满意吗?”我一看,补得真好,完全看不出补过的痕迹,拿回家,爸爸妈妈也连声夸好。

至今,我虽然不知道修鞋匠老爷爷的名字。可早已打心眼里把他当成了值得尊敬的好朋友!

1“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还得从我的脚说起。”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

我认识修鞋匠的原因是( )

A.我和修鞋匠是邻居。

B.我脚大,经常要买鞋。

C.我脚大,鞋经常破,常常找修鞋匠修鞋。

3“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从加点的字,我知道他的年龄是( )

A.快50岁了 B.快60岁了 C.快70岁了

4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情,这两件事之间是___________关系,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踌躇”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犹豫。②停留;徘徊不前。③得意的样子。选文中的“踌躇”应选第_____种解释。

【2】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可以知道毛主席的心情是_________的,这种心情还可以从选文中的哪个句子看出来?请用“﹏﹏”画出。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骨”是指忠烈者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的意思是何必。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土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13、课外阅读

笔下犹能有花开

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

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

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②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 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1】读完全文,我知道文章题目“笔下犹能有花开”说的是_________(人物),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两个句子,体会人物内心。

(1)第①句运用了____描写,从“歪戴着”一词中,我能看出老太太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运用了____描写,从“我也会画画”中,我能体会出老太太内心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

【3】在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真让人羡慕”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他是怎样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娩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要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填空。

短文写了 的读书方法,分别是

【3】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有关读书方法,或劝告他人读书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直通车。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chàn zhàn)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sì  shì)乎远比我们法国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辨  辫  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魄  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威尼斯是( )东北部的一座水上城市。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美国

4短文第3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C.地点变化

5短文主要描绘的是威尼斯的( )。

A.小艇美 B.天空蓝 C.夜色美 D.风光美

6填空题。

(1)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的三种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后,你感受到威尼斯之夜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以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带白蘑菇回家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⑨我一筹莫展地说,那可怎么办?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我束手无策。(A)青海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了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B)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本文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白蘑菇回家”可谓是一波三折,请简要概括故事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A)(B)两处使用了两种称呼“青海大汉”和“青海汉子”,请说说作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大汉”和“汉子”怎样不同的性格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效果如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结尾“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该如何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歌颂人与人之间宽厚无私的帮助。

B.表达了为人子女者对母亲的孝心。

C.赞扬了质朴而又美好的社会风尚。

D.体现孝母之心对人们心灵的触动。

17、   课外阅读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老实地回答。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了我10元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然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然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大学。直到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

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

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寄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诸如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青年为什么要给母亲洗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在给母亲洗脚时,是什么使他潸然泪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天,青年如约去了那家大公司,社长聘用了他,你从中知道青年应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悠悠寸草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全部的爱,那个青年也懂得感恩,回报母亲的爱。读着文章,不禁让你想到了哪句关于母爱的诗?请把它写下来。如果想不出诗句,写一两句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富翁之死

有个富翁在急流中翻了船,爬到溪间石头上大喊救命。一个年轻人奋勇前进,丝毫不顾及自己生命地划着小船去救他。

“快呀!”富翁高喊,”如果你救了我,我送你一千块!”青年听了,使劲地划着。“用力划啊!如果你划过来,我给你两千块!”青年听了,更加奋力地划着。“水在涨,你用力啊!”富翁嘶声喊道,“我给你五千块!”这时洪流已淹到他站立的地方。谁知,青年的船却慢了下来。

“我给你一万块,拼命用力啊!”富翁的脚已经淹到水中了,但是青年的船速反倒愈慢了。“我给你五万……”富翁话还没说完,已经被一个大浪打下岩石,转眼卷入洪流失去了踪影。

青年颓丧地回到岸上,抱头痛哭:“我当初只想到救他一命,但是他却说要送我钱,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我心想,只要划慢一点点,就可能多几万元的收入,哪里知道就因为慢了这么一下,使他被水冲走,是我害死了他呀!”青年捶着头,“但是当我心里只想到救他而没有想到钱的时候,他为什么要说给我钱呢?”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一个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____

2富翁为什么说要给青年钱?青年的船速为什么变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是什么害死了富翁? (  )

A.富翁的钱 B.青年的船 C.贪婪的欲望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某电热水壶的使用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再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本产品启用前,必须复核电源线路容量,方可使用。

切勿将插座、插头浸水或溅湿,防止漏电,严禁将壶体浸入水中。

严禁少水、多水或无水使用,以免损坏电热管。

水沸时注意外溢,防止漏电。

本产品只限于电热方式煮水,不得启用其他加热方式煮水。

1.小明发现壶体很脏,把壶体洗净后没擦干就直接烧水。 _________

2.小明认为电热水壶里只要有水就可以使用。 _________

3.使用前,小明仔细检查了电源线路容量是否一致,才使用此电热水壶。_________

4.一天,小明家停电了,他就把这款电热水壶放在燃气灶上烧水。小明的这种做法是对的。  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看着别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特别高兴。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改为转述句:

3天空下着大雨。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明.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同学们,你可知道祖国西部在建设者们辛勤汗水的浇灌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他们让我们敬仰,让我们赞叹。现在,请把你对西部的无比向往,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无比敬仰,对同龄人的无比关注之情,都倾注在笔端吧,以书信的形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要求:

(1)语句要通顺,紧扣中心,表达真情实感。

(2)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