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加点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守候——守株待兔 B.解释——手不释卷
C.坚固——吾盾之坚 D.遮掩——掩耳盗铃
2、下列课文题目及作者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草船借箭》罗贯中
B.《景阳冈》施耐庵
C.《猴王出世》吴承恩
D.《两茎灯草》冯骥才
3、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准备 B.从事 C.奉献
【2】草满池塘水满陂。( )
A.山坡 B.池塘 C.池岸
【3】稚子金盆脱晓冰。( )
A.幼稚的孩子 B.幼小的孩子 C.顽皮的孩子
【4】稚子金盆脱晓冰。( )
A.脱落 B.取下 C.脱离 D.逃离
4、读故事,猜字谜。
相传有一天,曹操给他的两个儿子出了一个谜语,以此来考验他们的才学水平。曹操说:“一对燕子绕天飞,一只瘦来一只肥,一年四季来一次,一月里倒来三回。”你知道这是哪个字吗?
这个字是:_____
5、根据课文,看拼音写汉字。
帐péng(_____) pú(_____)人 请wù(_____)入内
顾 jì(_____)绿草如yī(_____) yǔn(_____)许 dú(_____)蛇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场次 | 齐威王 | 田忌 | 结果 |
第一场 | 上等马 | _____ | _____ |
第二场 | 中等马 | _____ | _____ |
第三场 | 下等马 | _____ | _____ |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有礼 含辛________苦 含情________ 了如________掌
熟视无________ 目不________闻 ________起舞 花团________
8、阅读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根据下面的问题,选一选(填序号)。
①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②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是宋代诗人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也写出了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古往今来,梅寄托了很多的情思,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这两首词共同表达出来的梅花的品质是:(_____)(______)
A.伤感 B.思乡 C.高洁 D.傲寒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抹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到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双脚正在恶作剧式地涂鸦着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要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似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突然,一阵“沙、沙”的响声,伴着送水男人走路的旋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开始从上向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绿大衣最后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双脚,然后是惊异万分。男人的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会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那个擦地的女工,站在那里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到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水涌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但我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都套上。
【1】第②自然段中,“我”“愧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描写人物的语句很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1)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操抹布,如临大敌。
(2)不知过了多久,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了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自然段说“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我发现她眼里竟有泪光涌现”,你认为“她”是为什么而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文中两个画线句,你认为作者再次对“修养”一词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隋朝重臣杨素家里有个口吃但聪明的人,杨素没事时,常拿他寻开心。一年腊月,杨素问口吃的人:“现在家里有人被蛇咬了,你懂得多,想想办法吧。”口吃的人应声答道:“用五月五日南墙下的雪,涂涂抹抹就好了。”杨素说:“五月上哪儿找雪去啊?”口吃者答道:“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哪有蛇咬人的事呢?”
【1】与“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哪有蛇咬人的事呢?”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 )
A.如果五月没雪,腊月没有蛇咬人的事吗?
B.如果五月没雪,腊月就不会有蛇咬人的事。
【2】腊月是几月?为什么没有蛇咬人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吃者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觉得文中的口吃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1、课内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文中加点的“居然”一词能换成“果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来赞颂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第三天,苏艾静静地走进琼珊的房间,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握着琼珊的手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在那棵常春藤下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别处挪来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hé huò) 了黄色和(hé huò)绿色的颜料。”苏艾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看看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它在风中不飘不动,你不觉得纳闷吗?那是贝尔曼先生的杰作——那晚最后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贝尔曼先生去世后,人们在常春藤下发现了什么,用“ ”画出来。从这些物品中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语音延长 C. 语意转换
【5】在琼珊知道贝尔曼先生的死因之后,她会怎么说?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早晨,阳光下,一个孩子蹲在一棵小草前,凝视着草叶上的一颗露珠。
母亲走过来,看孩子在干什么。
“妈妈,这草叶上的露珠怎么会越来越小呢?”
“被阳光蒸发了。”
“最后,整个露珠都会蒸发掉吗?”A.孩子睁大了眼睛,澄激而明亮。
“孩子,会的。”
“多美的露珠啊!就这样消失了多可惜呀。”
B.只见孩子伸出手掌,小心地盖在露珠的上方。
“孩子,你在做什么呢?”
“我在为露珠遮挡蒸发它的阳光。”
“这样做是没用的,最后露珠都会消失的。”
孩子说了一句话,令母亲回味了许久:“妈妈,这样至少可以为露珠遮住一些阳光,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
让雪人多暖和一些
冬天,母亲和孩子堆着雪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有了。
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
母亲问,还差点什么呢?
孩子突然解开棉衣的纽扣。
母亲赶忙劝阻,说解开纽扣会冻着的。
孩子说,这么冷的天气,雪人一点儿衣服也没穿,更会冻着,让雪人披上棉衣会多暖和一些。
说完,孩子把从身上脱下的棉衣,披在了雪人的身上。
【1】《让露珠多美丽一会儿》主要通过_____(对话 心理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A、B两处画“ ”的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
【3】“孩子似乎还不满意,绕着雪人转起了圈儿。”联系上下文,说说孩子这时在想什么,试着把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说说文中的孩子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__________)
(2)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__________)
【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3】“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从这一句中提炼一个短语填在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书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的未雨绸缪。”
【4】选文第二自然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根据你的想象和联想把下列几个字分类。
鸟 固 虎 采 转 看
象形字:_______________会意字:______________
形声字: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租第二年的田.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租田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
地主见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
【1】这里的谐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字。
【2】从这刻谐音小故事里我们能够感受到地主_______的性格。
【3】请你搜索资料,找一个谐音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对,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世界上第一架螺旋桨飞机诞生于__________年,发明者是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
【3】请仔细地读短文,把描写莱特兄弟努力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想对当初挖苦莱特兄弟的过路人和莱特兄弟分别说什么?请写下来。
对过路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莱特兄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索性:
②闻讯:
⑵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塌陷( ),鏖战( ),顿时( ),呐喊( )
⑶“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原句是
⑷这段话主要 ,赞扬了我人民子弟兵的 的精神。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冰雪的启示
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是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雪期间,应该行驶的车辆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某日,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的,而是遭冰雪侵(qīn qīng)蚀的。”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工程为什么这么不结实?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放下铲子,指着远方的山头说,“( )你有空(kōng kòng),( )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多倍的岩石( )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 )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 )有一点小裂缝(fèng féng),被它渗进去( )可能会遭到大麻烦。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一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渗透、侵蚀、瓦解、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是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fán fáng)不胜防啊!”
“谢谢你给我的启示。”我说,“今天我才知道,许多看来不怎么严重的缺失和不怎么强大的对手,反倒(dáo dào)可能给予我们最严重的打击。”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应是( )
A.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要……就……
B.只要……就…… 即使……也…… 如果……就……
C.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要……就……
【3】联系上下文,给“胜”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写出几个带有“胜”字且含义相同的词。“防不胜防”中“胜”的意思是(____)
A.打败 B.胜利 C.能够承受的 D.景象壮观的
与“防不胜防”中的“胜”意思相同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路面不结实,所以连冰雪都能将它损坏,是这样吗?请你具体地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雪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反问句。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本单元的课文,在描写景物时,或以动衬静,或景随时变,或移步换景,都将景物写得灵动别致。请你以“我喜爱的一处景象”为题,写一篇短文,写出你的行踪和某种景象的动态之美。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