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垂头丧气 娓娓动听 目瞪口呆 巧舌如黄
B.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天衣无缝 良辰美景
C.鞠躬尽瘁 赴汤蹈火 肝胆相照 愚公移山
D.碧波万倾 风光旖旎 乐此不彼 美妙绝伦
2、下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埋怨(mán) 勉强(miǎn)
B.吓唬(xià) 门诊(zhěng)
C.门缝(fèn) 五岳(yuè)
D.宝藏(zàng) 血淋淋(xuè)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划出来。
倔强(qiánɡ jiànɡ) 音乐 ( yuè lè )
盛誉(chénɡ shènɡ ) 坚强(qiánɡ jiànɡ)
快乐( yuè lè ) 盛饭(chénɡ shènɡ)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家乡的________之情。
【2】“永远忘不掉”的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月亮”很小,与别的地方不同,更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它勾起“我”对童年的趣事的回忆。
C.它让“我”更加眷念故乡。
5、生字扩词。
踢:__________________ 牲:__________________
畜: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扩( ) 辨( ) 缝( ) 晴( )
矿( ) 辩( ) 逢( ) 睛( )
旷( ) 辫( ) 蓬( ) 清( )
灌( ) 虔( ) 捡( ) 搓( )
罐( ) 虑( ) 检( ) 蹉( )
7、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 )( )( )
(2)呐喊(一对近义词):( )( )( )( )
(3)顺风顺水(ABAC):( )( )( )( )
(4)探听探听(ABAB):( )( )( )( )
8、张飞被手下部将(____)和(____)所刺,后降吴,先主伐吴时,吴归还二人于刘备。
9、课内阅读。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1】根据文段内容画出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
齐威王 田忌
第一场 上等马 上等马
第二场 中等马 中等马
第三场 下等马 下等马
【2】下列不是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 )
A.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B.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C.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只是换了一下出场顺序,获得三局两胜。
D.田忌更换了每个等级的马。
【3】通过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
A.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B.孙膑的智谋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C.在对抗赛中,胜败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着重要作用。
D.像齐威王那样骄傲自满,轻视别人的人必然要失败。
10、课外阅读我能行。
“墨”与“黑”
谢少萍
一次,张作霖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宴会。
席间,有几个日本人突然提出让张作霖当场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习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实在不好拒绝。他满口答应,令人拿来了笔墨纸砚。
只见他慢慢地来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挥动手中的笔,写了 一个“虚”字,然后落款 “张作霖手黑”,盖上大印。他甩掉笔,得意地望着大家。那几个日本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细心的秘书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漏洞:“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 身边低语:“您把‘手墨’写成了“手黑”应该在“黑’字下面加一个‘土 ’。”
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混账东西!难道我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吗?对付 日本人,手不黑行吗?日本人想要的就是咱中国的土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让他们把土带走呢?这叫‘寸土不让!’”
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人这才明白过来,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1】“墨”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黑色或近于黑色的;②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③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④借指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笔墨纸砚”的“墨”应取第 种解释,“手墨”的“墨”应取第 种解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2) 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实验。一天,她来到一所学校,请校长找来三个四年级的学生。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系着绳子的小铅锤。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头,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在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说完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记住了!”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小梅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喊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那位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小梅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
那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都由于争着先往外拉铅锤,总要把瓶子掀翻。”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括号里。
(2)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3)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光下的守望
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正值高考,母亲就站在六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发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了浅浅的笑,小声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一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见呼唤多声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我常常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第①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和动作描写。第⑦自然段主要使用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2】第①自然段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一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家长们“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母亲不肯听从大家的劝告。
B.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都有着同样的心情,母亲对孩子的爱,家长们都能理解。
C.其他人都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
D.大家被母亲长久伫立的行为感动了。
【5】文中的母亲的守望令人感动,但是也有人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母亲应该学会放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联系本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说明文《燕子翩翩》,完成练习。
燕子翩翩
①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它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太约是麻雀飞行速度的2至3倍。燕子飞行技巧很高:它们一会儿飞快地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因此,它要在飞行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④燕子还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妇每天捕8000多只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1】在下面几句中,不符合短文意思的是( )
A.燕子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
B.燕子具有高强的飞行本领,不仅仅是因为它身体轻盈。
C.燕子可以在飞行中吞食猎物、饮水等,还能悬在空中给孩子喂饭。
D.燕子大量地捕食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2】下列最能说明燕子是轻量级的飞行员的是( )
A.能在飞行中解决问题。
B.燕子的飞行技巧很高。
C.燕子的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振动20次。
D.燕子的平均重量为20克,身体轻盈。
【3】短文是从两方面介绍燕子的。第①至第③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_____,第④自然段介绍燕子_________。
【4】“燕子老是在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①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②段中加点词语“几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军神(节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刘伯承的表现 | 手术中一声不吭 | 一直在数刀数 | 数清七十二刀 |
沃克医生的态度 | ____ | 吓了一跳 | ____ |
联系全文,写沃克医生的态度变化属于_____(正面 侧面)描写。
【2】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_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联系下文,此时刘伯承心里可能会这样想:____________。
【3】“七十二刀”这一具体数字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张大力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下面课文的出处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
A.《刷子李》 B.《景阳冈》
C.《摔跤》 D.《两茎灯草》
【2】关于聚合成大门口放着的那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作用
B.用来试试人的力气大小
C.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D.在张大力之前没人能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动一动
【3】张大力不仅仅是个有力气的粗人,而且他还很有头脑,遇事善于思考。下列描述哪一项不符合张大力的这些特点?( )
A.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
B.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
C.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个次,二次再举不起来了。
D.他扔了石锁,哈哈一笑,扬长而去。
【4】文中是这样描写张大力第一次举起石锁的:“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一大把花儿!”把它改成“胳膊举得直直的”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到“津门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方法”具体指什么?可不可以删掉不写?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于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中的“绝望”是指(________)。文中的“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指黑人孩子(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两个“跪”字的含义。
小男孩“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老船长“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沙漠落曰
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落曰,那壮观的奇景,仍在脑海中萦绕。.
还没上火车的时候,就听到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胜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刚刚驶上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正是夕阳西下的时间。在茫茫的沙海中奔波一天的太阳,此时又大又红,看起来也不似白天那般耀眼了。原来荒凉的沙漠,披上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一的沙光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朵儿也似穿了一件淡黄色衫儿,漂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加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忽然变了样儿:西边的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的碧空上,似一块光滑的蓝缎上绣上层层橙红的花纹。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闪现着七彩的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坐在凌霄上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
太阳只剩下半个了,但是仍不肯走到地那边。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着世界。橙红的云更红了,连东边天上的云,也镶着一道淡黄的边儿。满天绯红的云似旅在淺蓝油光纸上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并且变幻着各种繁乱的形态。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色彩变得柔和极了。那橙红的光融入朦胧雾气中,不时闪过的沙漠绿洲像在雾光中浮动着,漂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駱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阔步。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褐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刚才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融入了这深沉的暮色。
1.文章写沙漠落日是按顺序来写的,请按顺序填人表示这种顺序的相应的句子:( )—( )—( )—( )
2.在描写落日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些沙漠景物?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18、阅读下面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的菜园
在我家后面的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笼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
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
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辟出来了,父亲笑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狰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展现——( ) 气馁——( )
可怖——( ) 边缘——( )
【3】你能理解父亲为什么笑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 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稚嫩:_____________________ 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变换。(12分)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改成陈述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缩成最简的句子:
(3)山洪咆哮着,从山谷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改成比喻句:
22、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你喜欢探险吗?你曾经探过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请你写一写你的探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