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词语中,表示年龄最小的是( )

A.豆蔻年华

B.及笄

C.弱冠

D.而立

2、同音不同字的一项是(  )。

A.zēnɡ分明 B.zēnɡ

C.zēnɡ D.面目可zēnɡ

3、选择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仗、反问)

1.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

2.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

5.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6.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空

《稚子弄冰》这首诗描写的色彩有:________;描写的动作有:________;描写的声音有:________;描写的物件有:________

5、给下列句子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他们______历经多少磨难,______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______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2)______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______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3)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______往菜上浇,______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一扬。

6、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1)“监”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它是个_____结构的字。此外,它是多音字,可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送出,交付;②产生,发生;③发表,表达;④扩大,开展;⑤启程;⑥散开;⑦流露。给下列词语中的“发”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 )          ( )          ( )          夕至( )

7、填空。

(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_______的窗子前都是_____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_______。让我们看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氏之子》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全文是围绕“ ______”这句话展开叙述的。这篇古文选自南朝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

(3)诸葛亮这个人物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概括了诸葛亮这个人物的人物特点,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 这篇课文选自名著《_______》,作者是______朝的 ________,“_________”这句歇后语就源于这部小说。

(4)本学期,我积累了很多诗句,每当看到奔腾的黄河水,我就会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每当听到晚归的牧笛,我就会想起“____________;”很多的名言我也铭记于心,如 《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每天更新,不断进步。《荀子》中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积累才能成功。

(5)请你对对联:雨对_____;山花对_____;上联是“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下联你对_____________

8、将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

(2)打破砂锅——(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ロ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1解释下列词语。

一声不吭:____________________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居然”能换成“果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

4“勉力一笑”表现了什么?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却很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之忧)

《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

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壮烈牺牲,也会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

如下面的图片: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药品广告,例:咳不容缓,例:刻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

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

1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2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话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中例子,将(现实之痛)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写在相应的括号或表格中。

4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我给妈妈剪指甲

今天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号召大家,回家帮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放学后,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心想:帮妈妈做点什么呢?扫地?家里已经被妈妈打扫得一尘不染了。煮饭吧?妈妈早就在等我吃饭了。

我一边吃饭一边琢磨着,忽然,我看见妈妈的手。有了!我神秘地对妈妈说:“今天我要帮您做件事!”“你要帮妈妈做什么?”妈妈问。“等会儿您就知道了。”我说。

我赶快吃完饭,倒了一盆温水,拿来香皂,神气地说:“妈妈,我要帮您剪指甲,先来给您洗个手。”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的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说完,妈妈乖乖地把手放在盆里。我开始帮妈妈洗起来,一摸妈妈的手,我顿时觉得好像在摸老松树皮似的,疙疙瘩瘩的。我举起妈妈的手,奇怪地问:“妈妈,您的手怎么这样呢?不像我的手白白的、滑滑的。”妈妈微笑着说:“我的傻女儿,妈妈小时候的手和你的一样。现在事做多了,手自然就会变‘老’了。”听了妈妈的话,我懂了: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为了供我读这所市里一流的学校,妈妈吃了多少苦啊!妈妈是纺织工人,工资不高,除了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以外,还经常到外边做清洁钟点工。妈妈,您真辛苦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等水把妈妈的指甲泡软了,我便小心翼翼地剪了起来。突然,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我一看,原来是剪到肉了。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疼吗?”妈妈鼓励我:“不疼,不用怕,慢慢来。”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剪。这回我更仔细,更认真了……

就这样,我终于帮妈妈剪完了指甲。看着妈妈笑了,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1】“我”回家帮妈妈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吗?”句意相同的一项是(  )

A.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都是妈妈做的。

B.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不都是妈妈做的。

C.现在家里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妈妈做的。

【3】妈妈惊讶地说:“今天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们的小宝贝要帮妈妈做事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描写妈妈的手的句子,画上“____”,并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桥》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4分)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腰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查音序应查(   ),完整的音节是(   ),查部首应查(    )部,这个字共有多少画(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词语,使之搭配恰当完整。(3分)

( )的队伍 ( )的洪水 ( )的老汉

( )的儿子 ( )的老太太 ( )的木桥

(3)“——”画出比喻句。(1分)用~~~~画出拟人句。(1分)再谈谈这两个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分)

 

 

(4)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请发挥想像,你觉得老汉要喊些什么呢?(3分)

 

 

(5)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在别人的搀扶下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3分)

 

 

 

13、阅读理解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里填上标点。

2   ______”画出司马迁的飞来横祸,用 画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句子。

3悲愤交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的是_______,“的是_______,文中表现他悲愤交加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死得比泰山还重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的人物有_______、   _______  

5读了这段话,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14、课外阅读

中国航天史

中国航天事业是中国科技腾飞事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1956年4月,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开始。

中国航天事业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国情特殊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历了(    )、(    )、(    )和(    )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航天发展有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想到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震撼和鼓舞了人们,促使后代的人们更努力地去钻研。

(2)东方红1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

(3)载人航天。从1999年“神一”首发,到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五”载人飞船升空,表明我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质的飞跃。到2016年下半年,我国的“神舟十一号”也会升空。

(4)深空探测—嫦娥奔月。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同时也将带给我们更多新的考验和抉择

1将下面的四个词语按顺序填在文中括号中。

走向世界   改革振兴   艰苦创业   配套发展

2在本文中,里程碑是什么意思?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打“√”

(1)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

(2)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

3“——”画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四大里程碑的事件。

4载人航天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历史新时期。根据你的了解,请你把中国航天事件与航天员进行连线。

神舟五号   景海鹏、刘伯明,指令长翟志刚

神舟七号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    杨利伟

5“——”画出发展航天事业的意义。

15、阅读文学类作品《祖母的葵花》,完成小题。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②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遙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裏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型,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妤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到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就是一朵花的魂啊。

⑩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去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

【1】本文的写作线索是( )

A.丝瓜花

B.黄瓜花

C.乌子花

D.葵花

【2】第②自然段中的“侍弄”在文中的意思最可能是( )

A.经营,照管

B.摆弄,修理

C.喂养,照顾

D.服侍,逗弄

【3】第③自然段“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

B.埋下伏笔

C.承上启下

D.总结上文

【4】“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这个句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小黄花的( )

A.感情含蓄

B.美丽可爱

C.乐观向上

D.生机勃勃

【5】凡高认为怒放的葵花是“爱的最强光”,原因是( )

A.葵花的色彩很强烈,像燃烧的火焰

B.葵花的味道香香的,能结出瓜子

C.葵花总迎着太阳转,永远乐观积极

D.葵花温暖的色彩,能抚慰幽郁的心灵

【6】“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话题转换

B.语音延长

C.解释说明

D.意思跳跃

【7】“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这句话表达的情感是( )

A.“我”对瓜子的喜爱之情

B.“我”对童年的幸福感受

C.“我”对祖母的感激之情

D.“我”对童年的深情怀念

【8】联系上下文,你认为祖母喜欢种葵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题目是“祖母的葵花”,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丝瓜”“黄瓜”“乌子”开花的情形,有人认为这部分内容与题目无关,应该删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以下的文章,回答问题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在文中找出一个ABAC式的四字词语,并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

4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

5文章的结尾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

6文章说“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在你的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乐趣”?把它写在下面。

___________

17、穷人的自尊

丈夫在一所重点中学教书,我们便住在这所学校里。这天,一个女学生来敲门,跟在她身后的是一位中年人,从眉目上看,(显然、竟然)是女学生的父亲。进得屋来,父女俩拘谨地坐下。他们并没有什么事,只是父亲特地骑自行车从八十多里以外的家来看看读高中的女儿。顺便来瞅瞅老师  父亲说  农村没什么鲜货  只拿了十几个新下的鸡蛋  说着  从肩上挎的布兜里颤巍巍的往外掏  布兜里装了很多糠,裹了十几个鸡蛋。显然他做得很(细心、精心),生怕鸡蛋被挤破。

我提议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吃  父女俩一脸(害怕、惶恐) 死活不肯 被我用老师的尊严才  震慑    吃饺子时  父女俩(依然、居然)拘束  但很高兴

送走女学生和她父亲,丈夫一脸诧异。他惊奇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我,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

望着丈夫不解的眼神,我微微一笑,讲述了20年前自己经历的一件事。

在我10岁那年的夏天,父亲要给外地的叔叔打一个电话。天黑了,我跟在父亲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去10里以外的小镇邮电局。我肩上挎的布兜里装着刚从自家梨树上摘下来的7个大绵梨。这棵梨树长了3年,今年第一次结了7个果。小妹每天浇水,盼着梨长大。但今天晚上,梨被父亲全摘下来了。小妹急得直跺脚,父亲大吼拿它去办事哩!

邮局早已下班。管电话的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让我喊他姨爹。进屋时,他们一家正在吃饭。父亲说明来意,姨爹嗯了一声,没动。我和父亲站在靠门边的地方,破旧的衣服在灯光下分外寒酸。一直等姨爹吃完了饭,剔完牙,伸伸懒腰,才说号码给我,在这儿等着,我去看看能否打得通5分钟之后,姨爹回来了,说打通了,也讲明白了,电话费九毛五分父亲赶紧从裤兜里掏钱。

父亲又让我赶快拿绵梨。不料,姨爹一只手一摆,大声说不,不要!家里多的是,你们去猪圈瞧瞧,猪都吃不完!

回来的路上,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抱着布兜,哭了一路。仅仅因为贫穷,血缘和亲情也淡了。仅仅因为贫穷,我们在别人的眼里好像就没有一点点自尊。

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姨爹摆手的动作一直深深藏在我心里。它像一根软鞭时时鞭打着我的心灵,我不会做姨爹那样的手势,给一个女孩子的记忆抹上灰色的印痕。我相信,我今天的饺子将给女孩子留下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爱心的力量总比伤害的力量大得多。

(1)给第2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3分)

(2)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去。 (2分)

(3)文中表示“看”的词还有   ,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5个(一个字的): (4分)

(4)4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

(5)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6)从来都把送礼者拒之门外的,为何为十几个鸡蛋而折腰还破例要留父女俩吃饺子?(2分)

 

      

(7)读了这篇文章,收礼一定有自己什么的看法,请写出来。(2分)

 

 

 

18、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________ 商量________ 招呼________ 嫉妒________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儿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什么样,他捏的就是什么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儿,拿泥人张找乐子。

人们都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也只瞅着上的酒菜,左手便摆弄起这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有改动)

【1】面对海张五的奚落,泥人张通过两件事来“回报”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与“贱卖海张五”相呼应的句子。

【3】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泥人张”和“海张五”的性格特点。

泥人张:______________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不能体现泥人张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

A.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B.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子里捏泥人。

C.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D.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晴也只着桌上的酒菜,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子的手还灵巧。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21、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22、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题目:我总想着那件事

要求: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