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笑着对客人们说:“都是家常便饭,大家不要客气啊!”
B.王小康同学上课思维活跃,经常信口开河,大家都很佩服他。
C.岳家军纪律严明,令出如山,打起仗来所向披靡。
D.六月,骄阳似火,快递小哥依然在马路上穿梭忙碌。
2、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1】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 )
A.完毕,结束 B.明白,懂得 C.完全(不)
【2】单他有这个不成?( )
A.不复杂 B.只,仅 C.奇数的
【3】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
A.尚且 B.姑且,暂且 C.并且,而且
3、把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正确解释选出来,请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出谋划策( )
A.把整体分开
B.拟定做事的办法和步骤
C.分开来
【2】手疾眼快( )
A.迅速;猛烈 B.病 C.厌恶:憎恨
【3】摩拳擦掌( )
A.一物体紧贴着另一物体来回移动
B.用手或布等指拭
C.涂抹
4、比一比,组词语。
咧( ) 舱( ) 鸥( ) 瞄( ) 扭( )
例( ) 枪( ) 鸣( ) 描( ) 纽( )
5、读拼音,写词语。
运动场上,人们正在为运动健儿们léi ɡǔ(______)nà hǎn(______)。现在,任何人也dǎ jiǎo (______)不了他们观看比赛的热情,他们都zhuān xīn zhì zhì(______)地观看比赛。
6、填写关联词语。
(1)猴子( )不理,( )撕得更凶了。
(2)( )孩子不会失足,拿到帽子,( )难以回转身走回来。
(3)猴子(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4)孩子( )一失足,他( )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迟钝—— (________) 文明—— (________)
追求—— (________) 清晰—— (________)
寂静—— (________) 脆弱—— (________)
8、用“然”字组词填空。
谁能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呢?这(_________)是周瑜在刁难诸葛亮。如果天内交不出箭,诸葛亮(_________)要受惩罚。(_________)诸葛亮很清楚周瑜的阴谋,为什么还要答应呢?原因有两个:一是诸葛亮这时只能团结周瑜,(_________)就会影响联吴抗曹的大计;二是诸葛亮才智过人,一定会用计谋战胜周瑜。后来诸葛亮(_________)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诡计。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饭店里
一天中午放学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不能回家吃午饭了,于是我就和何菲一起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
幸福餐厅生意兴(xīng xìng)隆,宽敞的店堂里早就客满。何菲排队买面条,我找座位,好不容易才等到两个空位子。我便坐下来,把书包放在另一个座位上等何菲。邻座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姑娘,她旁边的座位也空着。
正等着,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扶着一位盲人爷爷走过来。老爷爷身穿雨衣,戴着墨镜,拄着红白相间(jiān jiàn)的拐杖。老奶奶看见我们这张桌子还有一角空着,就想让盲人爷爷坐下。那位漂亮姑娘连忙叫道:“喂,这儿有人!”
“等人来了,我们再让吧⋯⋯”那位老奶奶用商量的口气说。
“那不行!我朋友马上就要来的。”
老奶奶见姑娘不肯让,只好无可奈何地扶着盲人爷爷站在旁边。
“老奶奶,这儿有座位,你们来坐吧!”我连忙站起身来。
“哦⋯⋯”老奶奶感到意外,她怔怔地望着我。
“不要紧,我同学去买面条了,看样子,还要等一会儿呢!你们先坐吧。”我热情地扶盲人爷爷坐下。
正在这时,何菲一手端着一碗面条小心翼翼地往这儿走。
老奶奶见何菲来了,连忙起身让座。
何菲急忙放下面条,让老奶奶和盲人爷爷坐好,说道:“我们不急,你们先吃吧!”
两碗香喷喷(pēn pèn)的面条放在二位老人面前,我随即递给盲人爷爷一双筷子,亲热地说:“老人家,您请用餐吧!”“可真太谢谢你们啦!”老奶奶十分感激地说。盲人爷爷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不住地念叨:“这餐厅的服务态度真好⋯⋯”
我和何菲听了都笑了,周围的顾客也笑了,并向我们投来了赞(zàn zhàn)许的目光。那漂亮的姑娘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1】用“√”给文章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倾盆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协商_________称赞________
找反义词:冷淡________狭窄________
【4】那漂亮的姑娘羞愧地低下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外比较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中写了哪些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3】选文中事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来概括。( )
A.任性 B.自由
C.明亮 D.美丽
【4】从选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______)
(2)(许多人)紧紧围着。(______)
(3)十分寂静。(______)
(4)控制或驾驭时灵活自如,完全如意。(______)
(5)高高地直立。(______)
(6)横的和竖的交错在一起。(______)
【2】对下面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A.这句话主要是说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B.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河道多。
C.这句话主要是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3】课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告诉了我们“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4】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加点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填写下面表格。想象还有哪些人也要坐小艇,选择一种人,写一写他们去干什么。
不同的人 | 坐小艇 | 去干什么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
【6】读了短文,你发现小艇的动静和什么密切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超级环,未来的超级快车
①你一定在动画片中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一类的交通工具,穿梭在高空中的管道里,高速往来于不同的城市之间;你也一定在电视上看到过架设在大地山川上的高铁,子弹头动车飞一般地在“半空”中穿梭。超级环正是受此启发设计出来的。
②2013年8月12日,美国科技巨头、民营航天公司创始人艾伦・莫斯克公布了一项名为“超级环”"的超音速高架轨道运输系统设计方案。它采用架设在两个城市间的特制钢铁管道作为轨道,座舱悬浮在管道中,依靠太阳能提供动力,在管道内高速运行。莫斯克预言,如果一切进展顺利,有望在未来7~10年迎来第一批乘客。
③目前使用的常規交通工具最快的就是飞机了,一般波音客机的时速在800~1200公里,超过1220公里(音速)就会很危险一那可是战斗机才能达到的速度。然而,超级环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英里,约合1287公里。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民航飞机的速度,达到了超音速,堪比超音速战斗机的水平。以这样的速度,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从洛杉矶到旧全山大约643公里的路程,乘坐“超级环”只要30分钟就能到达了,比最先进的波音客机还缩短了一半的时间。
④有人担心,超级环如此高速,人坐在里面会不会出现头举目昡的情况。其实,超级环是建立在一系列高科技的基础上,高速运行的原理也是极为复杂的。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密封管道内空气稀薄、气压很低,减小了空气阻力。设计人员也会告诉你;你绝对不会产生坐过山车的感觉。乘坐超级环就像坐飞机样,( )舒适安全,( )还可以使用个人专用的娱乐系统。( )超级环有着私家车的舒适度、飞机的速度和高铁的乘坐感受。
⑤超级环的“列车”是一个如同胶囊的密封舱,每个密封舱独立运行。一个密封舱可以搭乘28名旅客,平均两分钟就可以发出一班“胶囊车”,在高峰时段,还可以缩短为30秒一班。如此算来,这个超级环系统每小时可以运送840名旅客。设计者称,相比加利福尼亚州计划设计修建的高铁,超级环更加安全快速;专为搭乘人员设计的座舱将花费60亿美元,这只是修建同样里程高铁系统所需费用的1/10。因此,乘坐超级环的价格也会非常便宜,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单程票价只需20美元,约合123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也远比我们国内的动车便宜多了。
⑥唯一不方便的是,乘坐超级环时,每位乘客只能携带两个包,而且总重量不能超过50公斤。这看起来似乎很不方便,但是已经比我国铁路部门规定的40公斤重多了。
【1】请在文中的第④段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章是按________(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写的。
【3】选文的开头为什么描写动画片中人类搭乘类似太空舱的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③自然段画“ ”的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③自然段中的加点字“约”是否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⑤自然段说明的内容。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选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把下列词语还原到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平静 B.默默无言 C.寂静 D.严肃沉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荷兰牧场有着________的特点。
【3】画“﹏﹏”的部分属于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4】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反复出现“了”字,既写出了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写晚霞,既点明了时间,又巧妙衬托出了此时的宁静
B.“挤奶的人更是( )”表现了荷兰的生活因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令人沉默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D.从“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可以感受到这里奶牛多
14、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写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成语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不汗颜,这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儿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根据本文可知,丰田车是哪个国家产的?( )
A. 中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咳不容缓 B. 骑乐无穷 C. 默默无蚊 D. 一鸣惊人
【3】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2分)
A. 有人认为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
B. 有人认为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C. 成语之林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D. 这样不会影响中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4】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索,勤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 资本论 辛勤劳动40年 读了大量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写《史记》,从20岁就收集大量历史素材;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翻阅了上千本有关资料,认真演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勤出智慧。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就可以变拙为巧。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只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
【1】给短文第二小节缺少标点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变拙为巧:
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3】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4】短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勤出成果”的,请用简洁的句子概括。
【5】关于“勤奋”的格言警句很多,你能写出一句吗?
16、课内阅读。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这一段文字是写 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 、 、 ,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 ,这样的好处是 。
【2】文中的“闪”字能换成“躲”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除夕了。
北海亭面馆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niè)嚅(rú)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忱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声应道:“好嘞,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啊!”孩子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工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快乐!”
【1】联系上下文推想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一写。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描写妇人的语句,体会她的内心变化,并写下来。
___________——(开心、幸福)——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面馆夫妇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读了这两句话,我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园子。(填恰当的四字词语)
【2】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喜欢吃黄瓜,觉得结不结瓜都不重要
B.“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我”将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这是一种寄情于物的写法
C.爷爷种菜是为了打发时光,是为了获取一份闲适的心情
D.“我”当时还小,不懂得爷爷种菜的辛苦,也没尝到收获的喜悦
19、课外阅读。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⑭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 )→( )→疑惑→( )
【2】品析第⑦段,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5】品析第⑬段划线句,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句子)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赤道吹来的风吹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作文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植树,我们的分工是:男生挖土,女生浇水,班干部填土。(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子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亮那只玉色的大圆盘,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到处是一片神秘的银色的月光,仿佛白天一样明亮,有一只狼叫个不停。(用带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把括号里的词加进句子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洪救灾中解放军叔叔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感动得流泪。(陈述句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条快活的小溪流日夜不停地奔向茫茫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童年的水墨画》何止是街头、溪边、江上的,只要你留心身边的一切,校园、花丛、郊外、集市、村头的大榕树……它都可能是一幅独特的水墨画,你能仿照《童年的水墨画》一诗,也来写几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