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入句中,体会它们的意思。

1

当春风( )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

2

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枴,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 )着风筝。

3

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 )入云霄。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多读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B.班子成员讨论并听取了李校长的报告。

C.孩子犯了错误,做父母的不应袒护他,而应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D.下课铃响了,争先恐后的同学们来到操场。

3、下列对古典名著中常用事物名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印信(打印信件)

B.墨客(穿着黑衣服的人)

C.货郎(商店、小卖部)

D.梢棒(一种类似棍子的武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意思写词语。

处在高处,俯视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有利。(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巍然屹立——______ 紧密——______

宏伟——______ 精巧——______

6、填写近义词

精致——______ 欢喜——______ 小器——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zhài__________  zì sī__________

dù jì__________  tuō lā__________

quán tóu__________  xiè fèn__________

bǎnɡ yànɡ__________  jié duàn__________

8、积累填空。

1.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

4.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6.地满红花红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是辛弃疾,其中词牌名是___________

9.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10.用上礼貌用语改写下面这句话,使表达更得体。

喂,老头,到中山广场怎么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1“说时迟,那时快”是指_____________

2这两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

4我能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这两段文字表现出的武松的性格特点。

10、课外阅读理解。(11分)

网络能造就人材,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  识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建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  损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 沉醉)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城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有的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青春年少的我们(憧憬  羡慕)着美好的未来,而末来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些沉迷于网络黑洞里的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脑前、手握鼠标时,请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利用好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所奴役。切勿让网络这张大网网住手脚,(束缚 把握)心灵,不要被网吧里那些看不见的陷阱埋葬自己的花样年华! 

1.找出短文中的错字并改正(   )( (   )( )2分)  

2.划去不恰当的词语。(5分)  

3.仿照文中画“——”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4分)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②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选文中标有序号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请你任选一句分析这样说明的好处。_________

【2】①概括松鼠搭窝的过程:搬木片→错杂放置→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出了松鼠的________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写做某事或某种手工的过程:________

【3】下面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搭窝的描写,对比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A.《中国大百科全书》所给资料语言简洁,严谨,数字的运用准确说明了窝的大小

B.《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简洁,平实,但描述缺少条理性;课文的语言活泼,有趣,但不够准确

C.课文对搭窝的过程描述得细致生动,富有趣味,表现出了松鼠的聪明能干。

12、课外阅读。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栗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yòu  xiù)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儿都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满是(斑点  斑驳)。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liě  liè)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1用“   ”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顾客等得急”是因为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___________;“老汪一点儿都不急”说明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是个____________的人。

3刷子李为了让顾客放心,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如果老汪也立下规矩,可以怎么说?根据文意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后来有人给富商出了个主意,让富商请人为茶楼题了一条向顾客征求下联的上联,悬挂在茶楼门口,并夸下海口,如有能对出下联者,到茶楼白喝茶一年,还赠特等好茶十斤。悬挂的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条上联挂出后,果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但始终没有妙句对出,不过,茶楼的生意确实红火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海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人墨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始终(互为反义词):______  _______ ______

3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的下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让报告更加有说服力,其他组员还找了一篇体现汉字文化价值的文章放在了研究报告旁,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课文同主旨:探索汉字)

于方正之间溯源中华文明

与兴

①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字”无双。近日,众多国宝级文物跨南北、越八方来到成都博物馆,构成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②展览的故事从8000余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讲起。陶器上的刻画、龟甲上的符号,是汉字最初的源头。而这件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龟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③作为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害藏出土的史墙盘填补西周重大史料空白,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zhào)版,其上附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

④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因此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写字速度,以及适应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变,一场“秦篆隶变”让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也成为“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展厅中,一段段居延汉简,体现出隶书普及之后对于汉王朝对外传播和疆域扩展的重要作用。

⑤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从本次特展的展品可以看出,在汉代,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汉字”之名即由此定格。

⑥从上古图语到书风万千,从龟甲铜器到绢帛()纸张,汉字的魅力在形貌、载体、书写方式的更迭(dié)中不曾消减,反而历久弥新。汉字不仅体现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

⑦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隐逸品格。宋代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观者从力透纸背的尺牍文书中可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⑧整个展览以苍虬有力的“为万世开太平”书法作品结束。柳公权曾言:“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方寸之间抒写出的人格气韵、精神风骨,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永恒跳动的脉搏,是江河万古、未曾断绝的华夏民族精魂所归。

⑨文明之璀璨历程,自汉字始,载于文物,融于时代。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在祖国日益强盛、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驰骋于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聪聪读完文章后,有些地方没记住,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帮他回忆一下。

文物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失。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源头是____________,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的文物是____________,见证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文物是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下面是妙妙对于这篇文章的认识,请你选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       

A.最初的汉字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有很多其他的载体。

B.“书同文字”政策的推行是“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

C.从第⑦段中可以得知汉字中蕴藏着文人的精神风骨。

D.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以及它的重要价值。

【3】(段落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战题(迁移运用)上二年级的弟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老是教育他“写字的时候要用心”,请你结合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向他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林教头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写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片断。

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摆好各种酒器和青梅,于是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二人开怀畅饮。忽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突然问刘备:“使君认为,谁称得上当世英雄?”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单刀直入地说:“论真英雄,当今非你我二人莫属!”刘备听罢大吃一惊,不由得手一抖,筷子滑落在地上。碰巧雷声大作,大雨倾盆。刘备借机附身捡起筷子说:“这个大雷吓死我了!”曹操笑道:“大丈夫还怕雷啊?”刘备也笑道:“孔圣人都闻雷色变,我怎会不怕?”

1这段话出自_______(朝代)的小说家________写的《________》。这段话是选自小说中“_______”这个故事情节。

2读了以上片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为你,我说过多少额三倒四的话

①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②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③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④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希望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 )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型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不断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道:“别给他那么多!”

⑤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__________”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着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和约都永远先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从我的视野消失,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吓唬自己,担心你遇到粗心的司机乱开车,担心你只顾埋头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你,告诉你:“孩子,别急,慢慢走。”

⑥我说:“衣服嘛,没必要太讲完,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我又说:“买衣服,别将就,好衣服能带来好心情。”我读大三那年,曾经被一条骄矜地挂在“人民商场”的天价咖啡色裤子折磨得寝食难安……我好怕那样的( )也会来折磨你。我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可是,当我看到你检徐磊哥哥的旧衣服穿也欢天喜地时,又忍不住为你( )起来。当你在异地求学时,我嘱咐你要学会逛服装店,为自己挑几件像样的应季服装。不料,你竟学着我的腔调说:“没出息的人才会甘当衣服的奴隶。”

⑦我说:“孩子,你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我又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呢?”我曾嘲笑一个接了母亲班的女孩,说她们母女在单位的公共浴室里互相搓背的画面简直是一道独特的凡间风景。我愿意看你远走高飞,不愿意让你始终窝在这座你出生的城市里。但当你独自沐浴了六载欧罗巴的阳光,当你如愿以偿地拥有了一顶博士帽,我却频频梦见你回家,在梦里,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你说:“妈妈,我已厌倦漂泊。”我也清清楚楚地听见自己说:“孩子,回来吧,回来了我带你去吃涮羊肉!”

…………

⑧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驱赶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文中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怨责 担心 委屈 不安

B.担心 怨责 不安 委屈

C.担心 怨责 委屈 不安

D.怨责 担心 不安 委屈

【2】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⑤自然段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3】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至少举出其中的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⑦自然段中,使用了两个加点词语“清清楚楚”,突出了母亲盼望和儿子团聚的殷切心情,表达了母亲的爱子情深。______

(2)第⑥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那条裤子的昂费,表现了“我”对那条裤子的向往与渴望,更能突出母亲对儿子关心疼爱的细腻情感。______

【5】文中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母爱,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 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 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 用“﹏﹏﹏﹏”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只划一处)

【5】“‘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1当帕尔曼前三次试图起来,却没成功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此时,观众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为什么把掌声送给了帕尔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巨浪打翻了小船。(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不少文从墨客前来茶楼对句。始终没有妙句对出。(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湾活水千江月(给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题目:暖流

提示: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情很多。父母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这些都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请你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来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