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句意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A.船长屹立在舰桥上。
B.船长一句话也没有说。
C.船长沉入了深渊。
D.船长一个手势也没做。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的一项是( )
A.“要不——摔跤。”
B.“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C.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D.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春天的江南,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时节。
C.无名指和小指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
D.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4、在本学期的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古代人们用各种方法传递信息:《烽火戏诸侯》用________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而现在,我用_____________方式来联系朋友。在此次活动中,我还搜集信息撰写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的研究报告。
5、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①(武松)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②(武松)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1)这两处动作、心理描写表现出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2)有人说,这样写显得武松太不英雄了,我_________(赞同 不赞同)这种看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火眼金睛
彭(______) 摩(______) 寨(______) 瞎(______) 祥(______)
鼓(______) 磨(______) 寒(______) 割(______) 详(______)
7、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 )的银发 ( )的品格 ( )的泪珠
( )的外公 ( )的墨梅图 ( )的秉性
8、请将下列句子规范、工整地抄写下来。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阿芳(节选)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人的口气,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有改动)
【1】“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这句话中“万分光明”的意思是___________,刻画出一个________的人物形象
【2】“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中的“他”的真实身份是______,作者这样写,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填写表格,然后写出结论。
阿芳做事内容 | 买洋火 | 收拾卧室 | 摆放器具 | 预备早餐 |
结果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4】文中表达了“我”对阿芳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地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2】第一段是从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它们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吃的呢,简直没有。”这句话是说:( )
A. 吃的东西根本没有。
B. 吃的东西数量少,质量差。
C. 吃的东西还可以,说得过去。
【4】文中描述的是凡卡的童年,与之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毛泽东与周恩来同车联对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一日,两人同坐一辆车,浏览长沙市。车驶到湘江的橘子洲,毛泽东触景生情,吟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该联出的都是眼前情景,将穿梭的船只与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于一联,而且“舟”与“洲”谐音,一时要想对出下联,实在不易。
轿车离开橘子洲开往市内,不久到了天一阁。这时,周恩来看见一群鸽子从阁内飞出,受到启发,立即对出下联:
天一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周恩来对的下联十分工巧,也是一地名,而且“阁”与“鸽”谐音,毛泽东听后,很满意地点点头,会心地笑了……
【1】给加点字注音。
橘子( ) 谐音( ) 天一阁( )
【2】请写出文中这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下联中的地名是______,所写事物是_________。
【4】周恩来对的下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鲨鱼
①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从海上吹来凉爽的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炉火般的热空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
帆布兜,把它拴好,便在帆布兜里游泳。
③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的,他们觉得帆布兜
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Ⅱ
④两个孩子像两只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争着向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游去。
⑤ 一个小孩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 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儿呀!”
⑥突然甲板上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⑧“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扯着嗓子喊叫。 但是孩子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⑨ 老炮手吓得脸色发白, 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拼命朝孩子们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们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水兵们离孩子们还远着呢。
⑪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有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发出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Ⅱ
⑫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转动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
⑬大炮轰的一响,我们就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了,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⑭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放开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去。Ⅱ
【1】阅读短文,根据“Ⅱ”的提示,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 )→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⑧⑨段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老炮手的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表现了老炮 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
(2)第⑫段说“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2)第⑬段“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是因为他被大炮声吓到了。( )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说 明孩子们已经脱离了险境。( )
【4】当两个孩子发现鲨鱼时,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⑫段中,“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在那危急时刻老炮手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指,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要痛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壁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话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查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业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 ) 名不虚传——(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概括黄山的特点,黄山的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自信第一课<节选>
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生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生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教务老师说____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____他的医术在整个新疆是首届一指的____他是权威____讲得很有道理____你有什么不服的呢____
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生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生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我说:“分数并不重要。您听我讲了我的看法,我已知足了。”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治疗方案里使用抗生素的同学都要扣分的原因是________。
【3】听了老先生的讲评,“我”为什么会觉得冤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下划线句子中的教务老师为什么会沉默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弹性水库
弹性水库,就是那些装点着青山的树林。
树林,在调节降水时间不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人估计过,树大根深的森林区土壤,每公顷可蓄水500~2000吨。因而,森林享有大气和水资源“绿色卫士”的美称。比如说我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那里有20万公顷的森林土壤,如果按每公顷蓄水1000吨计算,则可蓄水2亿吨。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森林水库是“弹性”的呢?因为一棵树不但是一台“吸水器”,还是一台“降雨机”。植物的体内,90%以上是水,天旱时,植物的叶子向大气蒸腾水分,甚至可以把它所吸收的水分放出去99%。这样一来,依靠茂密的森林,就会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使旱情因而减轻。它雨季能蓄,旱季能吐,完全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自动变化,无需人工操纵。
山区有了森林,就可以贮存和过滤雨水,就有可能把将要泛滥成灾的降雨,分解为清清细流注入江河。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曾经作过比较仔细的研究。
比如,福建省惠安县有个村子,地处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既易旱又易涝,十年九不收。1954年,村民们开始大搞植树造林,到1965年时树林已长到3米多高,且郁蔽成林,水土流失也得到了控制。过去只要降水量达到30毫米,山洪便泛滥成灾,水土直泻而下,农田大遭其殃,农田的抗旱能力不到7天。现在,同样下这么多雨,山洪却不见了,代替的是涓涓细流,数周不绝,农田的抗旱能力达到了30天以上。
科学家认为,世界上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多都是森林贫乏的地区,如果把这些地区植起树来,使森林覆盖度均匀地提高到30%以上,旱季用水就可以增加5~8倍。可见,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建立起弹性水库,对于扩大水源改变缺水现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弹性水库还有着地上水库和地下水库所不易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改善小气候。
在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城市里,这个功能最明显。这里,人们不但感到空气清新,还会感受到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双重影响。冬季,它能挡风御寒,既可使寒冷的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又可使冬天不至于过分干燥;夏季,它能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造成了夏天绿地里的良好小气候环境,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1】结合文意,仿照注释①解释下面词语。
①“吸水器”,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在降雨时能蓄水的特征。
②“降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性水库”,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主要说明它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的功用。
【3】把文中画“_______”句中“大多”这两个字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结尾段介绍的内容,你觉得树林能__________________
【5】习主席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结合上文,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阅读。
一个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不管 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用,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又(严肃 严厉)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严重 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十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妺妺。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孩子,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一百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像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猴子,一下子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抬起了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五十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知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______) 便宜——(______)
【3】短文用哪两件事表现了“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说“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联系上下文,你觉得男孩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特点,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游子回到家乡”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男孩的言行一定给了你很多思考,请你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________怎么拥挤,他________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________能平稳地穿过,________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答案。
①由画“________”的句子你能想到的成语是____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②选文侧重的是________描写。____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4】学习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写“微风吹过湖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枣核(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
A.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
【2】简述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妙笔生花。
课文的最后一段中“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鲁肃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人们保护环境。 ②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发现你学习劲头很足,我奖励你周末去郊游。”(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不会没有钱!(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有些时候别人的一些做法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接受,但先不要急着对他带上有色眼镜,或许偶然的一件小事会让你知道,他其实只是暂时被误解了而已。请选择你身边的某个人,向大家讲一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吧。
要求:1.题目自拟。2.观点正确,叙述有条理。3.表达真情实感。4.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