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诗句所写何人?请选一选。(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A.刘备 B.关羽 C.曹操 D.诸葛亮

2、与“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意思不同的是(   )

A.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可以一滴不掉。

B.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也不能一滴不掉。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没有人能一滴不掉。

D.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掉。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B.

C.大

D.恐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1.画中的人物仪态duān zhuāng______,显得无比尊贵,有种shén shèng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的感觉。

2.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村zhǎn xīn______的面貌。一些小朋友来体验用chú tou______松土、喂shēng chù______等农活,感受劳动的乐趣。

5、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如果你不会读,你应选择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第七笔是________。

如果你不懂得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人干冷的空气中字的意思,字典里的解释有:融化;融合,调和;流通。你应选择第________种解释。

如果你查字,应先查________部,然后查________画。舒展一词的含义有:不卷缩,不皱;身心安适,舒适。下列句子中的舒展应选哪种解释?请填序号。

A.荷叶舒展着,发出清香。________

B.在祖父的园子里,我自由快乐,心情舒展。________

C.登上长城,放眼嘹望,只感到胸怀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__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有成( 目( )口( )头丧( 得意(   )(   

 

7、快乐调音师。(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可千万别跑调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回顾。

三首古诗都描写了___________,不同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写的是____________,《稚子弄冰》写的是_____________,《村晚》写的是_________。虽然三首古诗描写的场景不同,但表达的感情却有相同之处,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与男孩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慰问 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腿上的皮都蹭破了。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冷漠。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父亲那双冷漠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 刚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转过身。迈着大步走开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假装不在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的眼神。两行热泪(滑 流)过他的脸颊。

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依旧坚定。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分别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第一处表现了父亲________

第二处表现了父亲________

10、阅读

湘西吊脚楼(节选)

聂鑫森

我曾数次叩访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于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

湘西吊脚楼建筑形式活泼,可临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坝边。稍稍开凿修砌,选上好木料支撑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脚楼来,旁边饰以几丛茂林修竹,省时又省工,温馨而有意境。这种楼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吊”着几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绣球或金瓜的悬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并嵌有花窗,通风向阳。花窗也往往用意极深,镂有“双凤朝阳”“喜鹊恋梅”等图案,古朴而秀雅。

吊脚楼的妙处,一是防潮避湿,通风干爽;二是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着田坝而建的吊脚楼,悬柱之间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喂养家畜。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

古老的黑瓦木结构吊脚楼,堂屋很敞亮,温暖而亲切。我曾有幸叩访,热情的湘西人泡茶筛酒,端出种种野味,令人宾至如归。

【1】根据短文填空,再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湘西吊脚楼的奇特韵致。

(1)美丽的湘西山______水______,其间点缀着__________、建筑风格独特的吊脚楼。

(2)吊脚楼的大体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吊”着悬柱,并嵌有花窗,花窗上的图案________而_______。

(3)吊脚楼的堂屋很敞亮,______而________,楼旁饰以几丛茂林修竹,__________而有__________。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分别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A.举例子(  ) B.列数字(  )

C.引用 (  ) D.作诠释(  )

【4】为什么长江流域地区的人们修建吊脚楼作为自己的居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十。

②(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 )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了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你们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③可能是她觉察到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老了,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他们过得好不好。”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吗?”“没缴。”“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__ 》。

【2】在第②段开头的括号里填上标点符号。

【3】照样子,写词语。

(1)叽叽喳喳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自言自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

【5】第②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的________(填文中词语)形成对比。

【6】从老人替子女缴电话费这件事情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出一辙:__________________

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1)“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___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______

(3)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______

(4)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而并不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黑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起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把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文中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3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无边的绿毯指的是   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中国画指的是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类文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

[法]夏多布里昂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rán),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chóu chú)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③以上是西岸的情景。东岸的风光不同,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zhí zhú);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整体感知)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密西西比河两岸给你的整体印象是________。作者使用______的写作手法来表现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不同风光,其中西岸主要描写了草原上的_______,而东岸则主要描写了丛林里的__________

2(品词析句)体会下列词句的妙处。

(1)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劈开”“游到”“卧在”三个动词,准确地刻画出了野牛的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草原的______

(2)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3(品读理解)下面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是全文的中心句,短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B.短文中将河的西岸的风光作为描写的重点,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细致描写。

C.第③自然段主要描写东岸的各种植物,是静态描写。

D.第④自然段描写动物的活动,第⑤自然段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两个自然段是对景物的动态描写。

16、阅读理解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木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土,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I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_______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的美丽迷人。

【2】第三自然段是_________________态描写,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了密西西比河水面的美。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的静谧之美。

B.文章主要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本文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文章通过描写密西西比河边的树木、水面、鸟儿、阳光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展开想象,对密西西比河入夜时的景物进行静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某学校对100名在家里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调查项目

主要内容

结果

价格

低档手机1000元以下

37人

中档手机1000~3000元

53人

高档手机3000元以上

10人

话费

每月50元以下

40人

每月50~100 元

43人

每月100元以上

17人

主要用途

①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60%

②同学之间交流,遇到疑难问题时相互讨论

57%

③用手机拍摄功能,拍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40%

④遇到危险及时求救

13%

⑤打游戏,消磨时间

95%

⑥听歌打发时间

22%

【1】调查表中,使用中低档手机的学生有多少人?( )

A.10人

B.80人

C.90人

D.100人

【2】在话费调查栏中,一年消费1200元以上的学生有多少人?( )

A.40人

B.43人

C.17人

D.20人

【3】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③

D.④⑤⑥

【4】你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说理由(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母 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挺立 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粱 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 停留)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词,打“√”。

【2】阅读片段,完成思维导图。

【3】朗读画“____”的句子时,适合用________的语气。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请仿照上文第①段的写法,写一写“一大群人拥出来”时的画面。

一大群人拥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现代文阅读。

我会读课文片断,并能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书院,可以免费就学。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那时,他的生活(   ),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这便是成语(   )的由来。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   ),每天差不多都是(   )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   )。据说,他曾五年(   )。

(1)按原文内容填空。(3分)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废寝忘食:  

毫不介意:  

(3)仿照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2分)

这里既有名师指教,又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还可以与许多饱学之士切磋学问。

(4)   标出范仲淹生活极其艰苦的句子。(2分)

(5)﹏﹏﹏标出范仲淹发愤苦读的句子。(2分)

(6)请你评价一下范仲淹。(2分)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我拒绝使用麻醉剂。(用恰当地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脸色苍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肃然起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

刘三姐聪明伶俐、美丽动人。刘三姐有一幅美妙的歌喉。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发挥想象,完成练习。

课文《跳水》中的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开头,写一段话。

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