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土匪   千仞   眷恋   施行

B.荣幸   由忠   年龄   药剂

C.参谋   革命   吭声   奔赴

D.拟定   损失   签字   摩天

2、下列画线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千百(满)

B. 化险为(平安、平坦)

C. 儿童不春何在(明白、知道)

D. 屐齿印苍苔(可怜)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化险为:( A. 古代称外国 B. 消灭 C. 平安 D. 喜悦

2左顾右:( A. 盼望 B. 用眼睛看 C. 眼睛黑白分明 D. 探望

3惊叹不:( A. 表示过去 B. 停止,罢了 C. 太,过 D. 后来

4所向披:( A. 无,没有 B. 浪费,奢侈 C. 倒下 D. 腐烂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猜一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榜文—( )   印信—( ) 驿站—( )   郎中—( )   钱庄—( )

店家—( ) 客舍—( ) 货郎——( )   墨客—( )官府—( )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一个词造句

无价之________    ________妙算     语重心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有礼

半信半________    目不________     迫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动听

造句:________

6、根据下面的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四时田园杂兴》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稚子弄冰》中写小孩快乐游戏及游戏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凉州词》一诗借自然现象来暗喻最高统治者不关心征人的生活,对戍守边境的士兵不给予一点温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劝人珍惜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fànɡ sì ɡōu zi mó quán cā zhǎ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chuán cānɡ hǎi ōu   miáo zhǔn niǔ dò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8、填字成词,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尔一笑    (  )(  )自如    目不(  )

耐人(  )(  )   (  )(  )交叉   (  )(  )

熟视无(  )   含情(  )(  )   (  )(  )

1.“德国人给我们营造的境界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句中画横线的部分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来代替。

2.“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可以用“____________”一词概括。

3.最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旁无人( )            (2)某等之见( )

(3)必弃城而( )        (4)吾兵有二千五( )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个字)

第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3、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

(2)抚掌而笑:__________________

(3)拍手大笑: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

(1)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中,孔明计策为何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文中故事里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诸葛亮                    ( )的司马懿

【7】请给故事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0、课内阅读。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必须要精读。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认真——___ 帮助——___

2精读的方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精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xiàn  qiān)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dǎnɡ  dānɡ),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bǎn  bān)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趋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用“√”在文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摔跤方式上,小嘎子为什么选择“随便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摔跤过程中,文中写了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读读短文,把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根据提示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起初,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___________

(2)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揪在一起时,他便____________,硬是扳不动小胖墩儿。

(3)就是在他与小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用脚腕子_______

4从这段描写,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保护益鸟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组有趣的漫画。画面描述的内容大致如下:

星期天,小明和小军相约到公园去玩。小军的脚刚迈出家门,突然觉得头被一个雨点似的东西砸了一下。小军摸了摸头,哎呀!原来是燕子的粪便。小明在一旁看不下去了,愤愤地说:“小军,我来替你报仇,看我不把这只讨厌的燕子消灭了!”说着他从墙边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朝燕子狠狠打去,燕子却“叽”的一声拍着翅膀飞走了。

小明帮小军把头擦干净,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它飞回来,我再好好收拾它!”这时小军的火消了,想了想,突然大声说:“哎,小明,我有办法了。”

小军从家里搬来梯子,搭在靠近燕子窝的屋檐上,又找来一块木板、几颗钉子和一把铁锤。拿着这些东西,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梯子。小明站在下面,静静地看着小军忙活,心里直犯嘀咕:他要干什么呢?莫不是要把燕子窝给钉死吧!

小军爬上梯子,把木板试着放到燕子窝下边,直到恰好能接住燕子拉的屎。然后他取出钉子,“叮叮当当”地敲起来。不一会儿,木板被牢牢地钉在燕子窝下面,他这才放心地退下来。小明还是不解地笑了笑,说:“还要不要我帮你消灭燕子啊?”

小军走过去一本正经地说:“你忘了吗?保护益鸟是我们每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我们怎能为这一点鸟屎就把它消灭了呢?”

小明听了恍然大悟,赶紧放好了竹竿,自责地说:“嗨,我也真是的,好糊涂呀!”小军接着又说:“你弄死一只燕子,等于放掉了许多害虫,这些害虫又要糟蹋掉多少庄稼呀!”小明更不好意思了,赶紧认真地道歉说:“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鸟了,请你监督我,好吗?”小军谅解地说:“哪里,我们要互相监督,保护益鸟。”小明摸了摸后脑勺,说:“走,咱们到公园去玩吧。”他俩高兴地向公园走去。

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像漫画中的同学一样一起保护小鸟。让小鸟与人类和谐相处吧!

1图2中的人物拿着长竹竿想干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中的人物又在干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组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发——   规矩——

(2)《晏子使楚》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意概括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②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是楚王嘲笑晏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晏子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个动作中你看出小萝卜头非常喜欢小虫子?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小萝卜头因为___而捉虫子,又因为___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

15、主题阅读拓展。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引得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

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地,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讽______    胸襟______ 

健全______)   不露声色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1)________;(2)______________。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5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幽默的人?请用“﹏﹏”在本文画出答案。

6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读读下面的故事,在横线处补上合适的内容。

(1)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与一位批评家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相遇。批评家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歌德笑着退到路边,说:“____________。”

(2)一次,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__________,忘了写内容。”

16、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把一切献给党

吴运铎(duó)爷爷是革命的老前辈,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tuò)者.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前不久,我专程拜访了这位革命老人,听老人讲述那难忘年代中的故事……

有一次,吴运铎爷爷从废旧的炮弹里挖取雷管时,突然,雷管爆炸了。吴爷爷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眼炸瞎,左腿炸成残废,全身皮肤伤痕累累。战友们非常着急,紧急把他送进了医院。吴爷爷在昏迷中还在喊“我要去挖炮弹!”

1943年,吴运铎爷爷在兵工厂工作。他听说有一种叫“枪榴弹”的武器,可以利用步枪发射小型炮弹。吴爷爷就反复琢磨,尝试着研制起来。他把粗铁棍锯断、掏空,然后套在战士们常用的步枪枪口上,最后又用铸(zhù)铁造出了迫击炮弹形状的“子弹”。试验那天,“枪榴弹”射了出去,只见尘土冲天而起,惊得野兔四下逃窜……领导、战士都来祝贺“枪榴弹”的威力巨大,但是吴爷爷并不满足。他又继续试验,最终使“枪榴弹”的射程从200米提升到了540米。后来,在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大显神威。我军密集的“枪榴弹”如倾盆大雨一般飞向敌群,打死了80多个敌人。

1944年的一天,吴运铎爷爷接到边区农民的报告,说是发现了敌人埋藏的定时炸弹,就赶忙亲自拿着工具走下了弹坑。当看到弹坑里8颗一人多高,双臂合围才勉强抱过来的大炸弹时,吴爷爷有说不出的高兴。这8颗大炸弹能取出多少炸药哇!可是,谁又知道它们什么时候爆炸呢?在死亡面前,吴爷爷想.如果我拆掉引信时没有发生爆炸,那就是我的胜利;如果爆炸了,我就甘愿为党的兵工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迅速拿起工具卡住了引信,大喊一声:“你炸吧!”他咬紧牙,一使劲从炸弹上取出了比迫击炮还大的一个引信。吴爷爷一秒钟也不敢停息,接着又去取第二颗炸弹上的引信……就这样,吴爷爷终于把8颗炸弹上的引信都拆掉了。后来,战士们从炸弹里取出了上千斤的炸药,为兵工厂解决了炸药不足的困难。

1953年,吴运铎爷爷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并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一书,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吴爷爷说:“我现在身体不好了,能为党工作的时间不多了,但‘把一切献给党’仍然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要为少年朋友们写书,告诉他们祖国的昨天和今天,鼓励他们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______,他是我国______事业的开拓者,是新中国第一代______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______。1953年,他出版了《____________》一书。

【2】文章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段写吴运铎爷爷研制新型武器。第______自然段写吴爷爷写书鼓励少年朋友们为祖国创造光辉灿烂的明天。

【3】简要写出以下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第4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第3、4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吴运铎爷爷忠诚于党的兵工事业,具有____________的精神。

【5】用“﹏﹏﹏”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6】阅读第3自然段,用原文中的字词填空。

(1)画线的句子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具体写了吴爷爷研制“枪榴弹”的过程。

(2)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____________两个四字词语分别描写了“枪榴弹”爆炸时的尘土和野兔,表现了“枪榴弹”的______

【7】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

满足——______ 迅速——______

【8】以下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

B.第4自然段中出现的问句是个反问句。

C.第5自然段反复出现“把一切献给党”,突出了吴爷爷的崇高精神。

17、阅读理解。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青的时候,有同事像我借了钱,赖帐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全都除了有一部分必需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轻松地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因为心里不是滋味,所以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有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贴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有删改)

【1】文中最后一句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解释或说明

C.声音的延续或停顿

【2】第三自然段有许多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过来。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为什么选它作为你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某广播电台1947年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1月12日,有一个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官问她:“你是共产党员吗?”她说:“是。”阎军官又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说:“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阎军官又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这时候,士兵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6个人,又问她:“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她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阎军官指着6位身首分离者说:“一个样!”说完,又要伤害其他村民。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1】这是一篇通讯。通讯通常包括六个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经过。这篇通讯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几项要素?

A.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通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2自然段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这正符合新闻(  )的特点。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3】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__方式,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4】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19、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

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约占25%。第三层是水果,约占20%。第四层是鱼肉蛋奶,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该尽量少吃。

材料三: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短文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一样的“金字塔”。

【2】在数学课上,韩老师经常让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弄明白的数学题讲给其他同学听。你觉得韩老师自己讲题和小老师讲题,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好多女孩子为了追求“A4腰、水蛇腰”,天天不吃饭,只吃水果和蔬菜,她们的做法合适吗?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通过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构成,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江姐走了!永远的离开我们,但她走的时候神情是那么庄重。请开动脑筋,写段你与江姐的小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