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是故乡明》以 为线索,流露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
A.月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生活经历 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C.月 对家乡的思念。
D.生活经历 对祖国的怀念。
2、下列词语中的“委”与“委托”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委实 B.原委 C.委以重任 D.委曲求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困窘(jiǒng) 胚胎(péi) 祸患(huàn)
B.薄弱(báo) 天赋(fù) 痴迷(cī)
C.秽物(huì) 纽扣(niǔ) 渺小(miǎo)
D.轧伤(yà) 爱憎(zhèng) 附庸(yōng)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_________
2.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_________
3.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_________
5、日积月累
(1)云对(_____),雪对(_____),晚照对(______)。来鸿对(_____),宿鸟对(________)。三尺(________),六均(________),岭北对(_________)。
(2)海纳百川,(____________);壁立千仞,(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5)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游览庐山,唐代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赞颂庐山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描写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神态的成语:
失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惊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 (季节)的诗,叶绍翁要到别人家的园子里游赏,却没能如愿,可以从课题中的“__________”看出,不过,诗人还是感受到了春天,因为他看见“ , ”。
2.《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 代诗人 ,题目的意思是: ,这首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 和 的生动场面。诗中描写描写静景的是这两句: , 。描写动景的是这两句: , 。充分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像这类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请写两首。
8、指出下面歌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1)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摘草莓》) (_________)
(2)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好日子》) (_________)
(3)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小雨沙沙》) (_________)
(4)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________)
9、课外阅读。
武松醉打蒋门神(节选)
武松又行不到三四里路,再吃过十来碗酒。此时已有午牌时分,天色正热,却有些微风。武松酒却涌上来,把布衫摊开,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后偃,东倒西歪,来到林子前。那仆人用手指道:“只前头丁字路口,便是蒋门神酒店。”武松道:“既是到了,你自去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é),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说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猜测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赶将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通过“装醉”来表现武松的________,写武松交代仆人“躲得远着。等我打倒了,你们却来”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有“踅”“踢”“追入”“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动传神地突出了武松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尝试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各题。
地图的背画
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
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
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门,手中拿着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儿子2角5分钱,对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如果要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1】“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声音的延长
【2】面对儿子的吵闹,牧师是怎么做的呢?( )
A.他拿出一本旧杂志,让儿子撕着玩。
B.他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把插图撕下来,让儿子玩。
C.他看到旧杂志的插图上有地图,就把地图撕成碎片,让儿子拼图。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孩子做事很神速,同时是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人。
B.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约翰对地图有着非凡的了解,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个天才。
C.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约翰很轻松,也很得意,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
【4】谈谈你对“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来源,都是从它们哪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1】从选段第一句话我们了解到金字塔位于(__________);从第二句“沙海”一词,我们了解到沙漠的(_______)的特点。
【2】“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刻画细致入微,通过这些极具(________)的景色描写调动了读者的(________),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12、课外阅读。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刘翔,1983年生,现为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中获得冠军。
谁都记得,在雅典奥运会上,美国的约翰逊因为在预赛中摔倒而没能进入(决 绝)赛,不管你是否承认,这让许多“刘翔(谜 迷)”大松了一口气。一个外国记者就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他采访正要进入决赛的刘翔时问:“约翰逊出局了,是不是意味着增加了你夺冠的机会?”
刘翔听出了这位记者的“言外之意”,他感觉血“腾”地涌上了脸,当即毫不(视 示)弱地回答:“中国有我,亚洲有我!”
是的,当刘翔还不知跨栏为何物时,约翰逊已经功成名就。刘翔承认,他对他曾经是“仰望”的,但是,在合过影要过他的签名之后,刘翔便义无反顾地成了他的强劲对手,他一次次向全神云逊发起挑战,并在奥运会之前有两次成绩超过约翰逊。
在刘翔取得 110 米栏奥运冠军后, 《 今日美国 》 称,“他(刘翔)技术水平令所有美国跨栏运动员自叹弗如”。他靠精确的跨栏技术成为名(幅 副)其实的“跨栏王”。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这情急之下被逼出来的豪言壮语,成为赛后刘翔不用注册的金牌商标。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毅然决然—( ) 自叹不如—( ) 弦外之音—( )
【2】用“√”标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
【3】你喜欢刘翔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人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我们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啊!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上、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涂了闪金光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韶光如流水。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⑦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本文回忆童年,作者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件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__________的。
【2】做风筝是作者心中美好的回忆,请根据第③自然段的描述,将下面做风筝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3】下面对第⑥自然段中画“——”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B.风筝承载着童年的欢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因为时间过于久远,“我”对童年的记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只能凭借风筝线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D.虽然童年生活已悄然逝去,但是“我”永难忘怀。
【4】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用“______”划出其中一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空白的地方)
14、阅读理解
南极冰架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千米。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纳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后,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⑤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文第①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选文第②自然段:
选文第③自然段:
选文第④自然段:
【3】选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别说明第③段中A、B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内阅读。
《草原》(节选)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用“______”画出句子。“洒脱”这个词还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标出描写草原“静寂”的句子;用“ ”标出描写草原“热闹”的句子。
【3】“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与感悟。
醒悟
①这天,秀梅从手机回收店里走出来,看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流动摊位,便上前翻看。
②书摊不大,有一个顾客在跟摊主讨价还价。秀梅原本只想随便看看,可当她拿起一本名为《醒悟》的书,翻看了几页后,临时决定买下这本书。书的定价是二十元,她也不讲价,拿出一张二十元的票子往摊主面前一放,指着书后面的标价说:“这本书二十块,我买了。”
③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炽热的阳光把他的脸晒成了古铜色。他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定价,点点头,收了钱,说:“姑娘,把书给我,我给你把书装起来。”秀梅说了句“不用了”,便飞快地离开了书摊。
④走出没多远,秀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姑娘,等一等!”她没回头,加快了步伐,直奔前方的公共汽车站。
⑤眼看就要上车了,突然有人在身后拉住了她,把她吓了一跳。她猛地回头一看,拉她的人正是卖书的老汉,她大声问道:“你干吗?”老汉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⑥“没有哇!”秀梅回答道。
⑦老汉笑着说:“不对吧,姑娘,刚才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买书,你走后,我就发现你掉了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⑧秀梅摸摸自己的衣兜,突然,她惊慌失措地叫道:“糟了,我的手机不见了,是黑色带蓝边的。”
⑨老汉拿出一部手机,笑着对秀梅说:“你刚走,我就发现你的手机落在书摊上,可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他边说边把手机塞到秀梅手里。
⑩秀梅拿着手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转身要上车。这时,老汉的一只手却紧紧地抓住了秀梅的(yī jīn),他涨红了脸,说:“姑娘,刚才卖给你的那本书有点儿问题!书可以卖给你,可书里夹的东西……不能给你!”
⑪“书里夹着东西?”秀梅大吃一惊,“什么东西?”老汉说:“是一张百元钞票。”秀梅不相信地说:“书里有钱?不会吧,我怎么没发现呢?”
⑫秀梅把夹在腋下的那本《醒悟》打开,开始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一张钞票,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老汉拿回钞票,说:“这张钞票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来买书时给我的,事后我才发现是假币。我随手就把钱夹在了书里,一是不让它再流通骗人,二是说不定哪天那个小伙子回来找我。”“回来找你?”秀梅直摇头,“不可能!你想,那小伙子明摆着是用假币骗你,又怎么会再回来?”老汉说:“可我相信,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⑬上车后,秀梅望着车窗外往来(chuān suō)的人群,不由得羞愧难当。她去手机回收店卖手机,店方说她的手机虽然外壳很新,但机芯已经彻底报废,最多只能卖几十块。当她发现书中夹着钱时,灵机一动,故意把手机落在书摊上,本以为老汉看见手机,就不会追她……
⑭从那天起,她记住了老汉的话: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炽热(chì zhì) (2)塞到(sāi sēi)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yī jīn_________ (2)chuān suō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汉向“秀梅”要回假币的态度__________。
【4】文中与第⑫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表现秀梅神态变化过程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吓了一跳→________→________→不好意思→________
【6】老汉急着追赶秀梅的真正原因是( )
A.书的价格错了。
B.希望秀梅能有所醒悟。
C.要回自己的书。
D.不能让百元假钞继续流通。
【7】文中那个用假币的青年并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文中的作用却很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衬托了老汉这个形象,影射了秀梅的行为。
B.为了故事的完整,作者随便安排的一个人物。
C.这是一条暗线,暗示了秀梅行为的“不光彩”。
D.这样写使故事的情节扑朔迷离,更具有可读性。
17、课外阅读。
刮骨疗伤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关羽的胳膊是怎样受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佗计划怎样给关羽治疗胳膊?实际上是怎样治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本文,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锺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趋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幅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国外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痘……”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时尚——( ) 风雨同舟——( )
【2】文章通过不同的事例来表现三位老人的幽默,请试着写一写。
杨绛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
启功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本文写杨绛先生的幽默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写冰心老人的幽默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写启功先生的幽默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的呢?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_____结构,第⑩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6】结合第⑩自然段,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一语未了(liǎo le),只听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彩乡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风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搂擞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着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间是个嫡亲的孙女。想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姑偏见就去世了。”
【1】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王熙风衣着的句子,“﹏﹏﹏”画出描写王熙凤相貌的句子。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的名著《_______》,文段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芳草屋。
经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也发现一些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请同学们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或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反映这次社会用字调查情况,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