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

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尔一笑

B.    

C.     疲于

3、下列各项中的“之”与“吾盾之坚”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誉之曰 B.以子之矛 C.吾矛之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本书?请写出书名和主人公。

(1)焚稿断痴情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误入白虎堂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大战红孩儿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刮骨疗毒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一带一路”倡议shī xíng______以来,沿线国家非常友好。我国的军舰在háng xíng______途中可以在外国的mǎ tóu______停靠。外国友人看到中国zhǎn xīn______的军舰,都yóu zhōng______地赞叹我国人民伟大的创造力。

6、依据文中古诗内容解释字词。

穿金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兰____________________

终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仞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涕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襄阳___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审”按照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是______结构的字。按照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可组词为____________。“审”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详细,周密;②审问,讯问案件;③知道;④的确,果然。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明是非之分,治乱之纪?_________

2.他态度慎地核对着每一个数据,生怕有半点差错。_________

3.在警察的讯中,她坦白了所有罪行。_________

8、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在那里,英雄驰骋的大道,男女购物的集市,赛马休息的英雄……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 难道)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稳 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 tiáo 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yàn yàng)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作者的介绍,你知道怎样走搭石了吗?简单地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①避景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国林之一。地虽然名为山庄,但规模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婉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现精巧的宫厥区开始,尔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越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

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的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令人流连忘返。但是,奇妙得很,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它,她有着一 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③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如意湖五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

④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温柔、清澈,像多情的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入霞中,还是红霞落进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到了湖

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交融:________________

(2)乱真: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顺序,先是从___________勾勒出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绘出塞湖早晨___________的景色。

【3】请用“______” 画出描写动态美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11、(一)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眨、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麻麻、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竞)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储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1.从片断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横线划下来,使短文更通顺。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短文中的 等词语写出了海棠花的多,文中把 比作 ,是为了表现  

4.文章主要是写了儿童,而这两个自然段却集中笔墨写了海棠花,联系全文思考,作者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么?

 

 

 

12、阅读理解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   ),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  )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   ),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上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

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佯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梁而去了。

魏王发觉齐军已经逼近都城,顿时(   ),立刻派人火速传令,要庞涓快来保驾。庞涓得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撤离邯郸,带领自己的部下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

再说魏军这次攻打赵国,连续行军打仗,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将士们现在一听说自己的国都被齐军包围,一个个都乱了方寸,连武器、粮草都顾不得多带,就一个劲儿地往回赶,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孙膑就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魏军急急忙忙赶到桂陵时,早已是精疲力竭。

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1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胸有成竹  惊慌失措  乘虚而入  所向披靡

2根据短文的叙述顺序填空。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______________→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3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用“ ”画出来。

2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________________

3师傅刷人们都是怎样议论刷子李刷墙的?实际上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起码的品质

每逢考试,我总会想起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一次,我数学考试只得了65分,心里十分难过,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爸爸肯定会伤心的,我还是不把考卷给他看吧,可是,老师偏要我们把试卷给爸爸妈妈看后签名。怎么办呢?我怕爸爸看了试卷会打我,又怕老师批评我。我为了不让家长签名,就壮起胆子用钢笔草草地在试卷上写了爸爸的名字。

第二天,提心吊胆地把试卷交上去,没想到老师一眼看出我使的花招(严肃 严峻)地对我说:回家请你爸爸重签。我不敢(违抗  抵抗),只好拿着试卷回去了。

回到家里,我战战兢兢地把试卷交给了爸爸。爸爸看到我签着他的名字后大发雷霆厉声说:你知道这么做是什么行为吗?这是欺骗,欺骗了家长,也欺骗你自己。我哭了,哭得十分伤心。爸爸突然说:把手伸出来。我害怕极了,手连忙往后缩。爸爸举起大手就要打我,我哭得更厉害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我透过泪花,惊慌地望着爸爸的大手。可是,那只大手半空中停了片刻,终于慢慢地垂了下来。爸爸的口气(缓和 暖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是诚实,不能因为有缺点百般(掩饰 掩盖)自己的过失。我听了,泪汪汪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教训,它使我懂得: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就是诚实。

1“/”划掉括号里用错的词。

2老师一眼就看出我使的花招,这里的花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一件这样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想说些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

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他的部分。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ē  jié)    (chāi  cāi)得    (qī  qí)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人便宝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之情。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17、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进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____________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 B.清明时 C.过年时 D.喜悦时 E.慷慨时 F.送别时

3仔细读短文,回答问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有的答案不止一个)

(1)下面不是汉字的特点是__________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2)下面不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__________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4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背景音乐,唱词都是书里的原句,只有谱曲是剧集人员的创作,但是每一曲都映衬了当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义。剧中的制作精细,别说宝黛钗,就连里面的丫鬟、婆子,从发型、脸妆到服装、配饰,都想得细致周到,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人物造型符合人物身份,贴近人物性格。另外,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配音也为电视剧的成功增色不少,经典难忘。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读过原著的

24人

29人

18人

看过影视的

98人

83人

42人

材料二:下面是对某小学五年级同学“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的数据统计表。

【1】读材料一可知,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__________

【2】由“剧中的制作精细”,我们可以猜测,黛玉的服饰特点应该是清雅的,她的服饰一般会缀以( )等物,很好地衬托了她的形象。

A.芍药

B.兰花

C.牡丹

D.小竹

【3】阅读材料二,你从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摔跤(节选)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_____ 漏洞—______ 趁机—______)   眼明手快—______

2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儿的劣势各是什么?小嘎子为什么会失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的小嘎子形象。

A.憨厚、诚实、争强好胜 B.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1、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是你自已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就能办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耕耘没有收获,不学习没有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常常会有一些事情,波动你的内心,影响你的心情,请选择一件具体写下来。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2.要求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角度描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