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期末考试中,他因考了班级第一名而喜不自胜。
B.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周瑜自叹不如。
C.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真是天造地设的美景。
D.小明莫名其妙地被妈妈训斥了一顿,心里很不服气。
2、下列故事中,和孙膑有关的是( )
A.马陵之战
B.完璧归赵
C.草船借箭
D.桃园结义
3、观察事物要用心,不能( )。
A. 走马观花
B. 生吞活剥
C. 狼吞虎咽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拖男(_____)女 乐此不(_____) 相(_____)成趣
美妙绝(_____) 能(_____)善(_____) (_____)机(_____)算
(_____)头(_____)颈 抓耳(_____)(_____) (_____)(_____)镇定
(_____)(_____)起敬 情不(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_)
5、填写关联词语,使句子通顺。
1.它燃烧起来,会放出大量的烟,_________留下许多残渣,______________在城市住宅区里使用较少,但是,______________它的产量多。_______________比较便宜,___________________在工厂里多用到它。
2.在找不到二哥和三哥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用它来做燃料。
6、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______要不______摔跤______
2.俩人把______枪______和______鞭______放在门墩儿上______各自虎势儿一站______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______
3.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______小三______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______
4.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______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______故此记念______
7、结合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yù_____之曰:“wú dùn_________之坚,物莫能陷也;wú máo_________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8、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 ):相当有名。
( ):弄脏;使有污点。多用于比喻。
(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 ):境况和遭遇。
( ):欺负;凌辱。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并完成练习。
文中一连六个“叫他”,让大拇指化身为一个个不同的角色,表现了大拇指的 特点。
【3】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从大拇指的姿态和作用两个方面展开介绍的
B.选文采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大拇指的特点
C.大拇指不喜欢做讨好人的事,所以讨巧的事才轮不上他
D.“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这句话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10、记叙文《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身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地,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备注:在泰国,人家帮忙处理垃圾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废品也属于可回收垃圾,乱扔垃圾会被罚款的。1泰币=0.2279人民币。)
【1】下列对加点的词“不速之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速之客”中“速”在文中指邀请,所以这个词的意思是没有邀请到贵客。
B.“不速之客”指没有被邀请的客人,本文指的是中年妇女和小男孩。
C.“不速之客”指行走不快速,不方便的客人来到此地。
D.“不速之客”指行走十分快速,未邀约却能很快到的客人。
【2】下列对“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再次到来而感到“不耐烦”表示歉意,又对他们送还项链的行为表示谢意。
B.既为刚才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心生厌恶”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心爱之物表示谢意。
C.既为自己对母子俩的最开始的同情表示歉意,又对他们帮“我”找回纪念品表示谢意。
D.既为自己误会他们俩感到一丝丝歉疚,又对他们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赞赏。
【3】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
A.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外貌描写、
C.外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本文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A.叙述真实生动,自然亲切。
B.语言表达简洁,意思清晰。
C.文章结构明朗,详略得当。
D.表意更加明确,妙趣横生。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暖冬(节选)
周海亮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奇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照例是一个午后,我站在小河的冰面上,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裂的咔嚓声。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母亲把我大骂一通,最后还是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可那些衣服很快被冷成了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①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疲惫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我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
②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句子①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句子连用三个“小心翼翼”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写出对句子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写下表。
时 间 | 午后 | ______ | ______ |
事 件 | “我”掉进河里 | ______ | “我”穿上新衣 |
【4】从文中找出与题目“暖冬”相对应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5】(阅读要素)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浓浓的思乡之情
B.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C.对童年犯错的愧疚之
情
12、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钟 | 18.91分钟 | 98.95分钟 |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1】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下列关于周国平阅读观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所有书籍中都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他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也是一种阅读。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国平认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______
(2)我国国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的时间。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阅读书籍是在和右脑交流”这一观点。______
(4)电视主要是在和人们的心智对话。______
【4】读完上述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朋友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1】照样子,写一写。
胖乎乎_________
【2】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___、___、___、___、___”,还对蜜蜂的___和___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我们的眼前明亮绚丽起来。
【3】本文的作者是___,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___,课文选自她的回忆录《___》。
14、课内阅读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1】赵王一方面担心______,一方面又担心_____。所以很为难。
【2】根据画“ ”的句子改写一封以秦王口吻向赵王索要和氏璧的信。(日期为秦昭襄王十年春)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怀念小时候
我长大了,已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了。但是我还十分怀念小时候那个调皮、好奇、爱哭的我。怀念那童趣十足的生活,怀念我的那些小伙伴们,怀念小时候每一个欢乐的场面。
小时候我很调皮,整天嘻嘻哈哈的疯玩。不是把东家的玻璃打碎了,就是把西家的花草给拔了起来。邻居们都拿我没办法,如果我干了一点调皮的事,他们常摇摇头说,小孩子家嘛不懂事,瞧他那样子也蛮可爱的。不过爸爸是饶不了我的,只要他知道我干了调皮事,我就要挨一顿“竹丝炒肉”了。
小时候我很好奇。看到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甚至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幼稚的我居然也想跟着一起飞。我还常常问大人们一些“无聊”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有多少星星呀?”大人们总是笑着说:“小孩子不懂,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大哭大叫:“不嘛,我现在就要长大,现在就要长大嘛!”
小时候的我很爱哭。
小时候呀,小时候,你为什么过得那么快。你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永远是金色的,美丽的。
【1】文中的“竹笋炒肉”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调皮—________好奇—________
美丽—________幼稚—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你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有一段话没写,请你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小时候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文章中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语段精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的站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 ) 留恋——( ) 敬重——( )
【2】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毛泽东凡人的情怀?用“ ”画出来。
【3】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A.这句是毛泽东的语言描写,写了毛泽东既有着跟普通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情怀。
B.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C.这向外貌描写,表现了毛泽东对儿子的思念。
17、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3】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别让人偷走你的梦
蒙迪·罗伯特上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梦想。罗伯特兴奋无比地将心中(躲藏 蕴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详尽地写出来,足足占据了七张纸,配有一幅200英亩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和场内平面设计图。在昏黄的灯光下,罗伯特沉浸在英姿飒爽纵横驰骋于牧马场的梦境中。
可是,老师并不领他的情,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个大大的“F”(差)字,这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下课后,他满怀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差’?”
老师是个有一点儿绅士派头的、相貌冷峻的男子。他平静地看着这个几乎和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我很欣赏你作文的那份苦劲。但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个理想太不现实,你出身于贫困家庭,要拥有一个牧场,需要很多钱买地买种畜和其他许多东西,你根本无法实现这些!”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重新给你打分。这个分数对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是想为难你。”
这个分数,是罗伯特能否毕业的关键。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你已经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一个星期以后,罗伯特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您可以不改动这个‘差’字,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
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后来,那个老师知道后,不无歉意地说:“蒙迪,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的矢志不移,那样的勇敢,从始而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
其实,每个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会有许许多多瑰丽多彩的梦。它们极有可能是我们明天成功事业的雏形,但是由于立场的不坚定,生活的挫折,经济的拮据,往往容易因别人的“好言相劝”而(破碎 破灭)。
记住,别让人偷走你的梦。
【1】从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2】从文中找到下列词的近义词。
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 难为——(_______)
【3】题目中的“梦”其实是指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文中蒙迪·罗伯特的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为什么给罗伯特作业批了个“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7】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检测台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工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到这段文字,每想到这一幕,我就会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生命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牺牲,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 淡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
【1】用“____”把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画出来。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第五自然段中“每想到这一幕,我就会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一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①人们保护环境。 ②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1、按要求写句子。
1.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改成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把”字句: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修改病句。
①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老师带我们到野外采用了许多植物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1.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纯真岁月。祖父的园子是作家萧红童年时的乐园;;而一个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发现,给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2. 的同桌
要求: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你同桌的典型特点。条理要清晰,形象要鲜明。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