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
D.意/恐迟迟/归
2、不属于这首诗的特色的一项是( )
A. 联想自然 B. 想象丰富 C. 意境美妙 D. 语言铿锵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清瘦 强旱 筹齐 糖瓷 无边无涯
B. 咆哮 恶耗 柳絮 困窘 掩掩一息
C. 蚌壳 岂止 咀嚼 巍峨 雪中送炭
D. 钢强 勾勒 侮辱 疙搭 同归于尽
4、把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四字词语。
1.爸爸早就想好了办法,非常有把握地说:“你放心吧,我一定按时把洗衣机修好。”___
2.我站在玻璃栈道上,两腿发抖,非常害怕,急忙闭上眼睛坐在上面。____
5、填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2)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写出你的发现。
摩(____)擦(____) (____)惊(____)战 (____)重(____)轻
龇(____)咧(____) 张(____)结(____) (____)疾(____)快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子歌,我会背。
(1)云对( ),雪对( ),晚照对( )。来鸿对( ),宿鸟对( )
(2)松对( ),柳对( ),紫萼对( )。葡萄对( ),石竹对( )
翠麦摇风( ),红桃映日( )。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无________无________ ________自在 身________其________
________生机 语________心________ ________容容
莫________其________ 筋________力________
9、阅读理解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良 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神 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用“——”画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突出了兵马俑的_______。(选用片段中的一个词)
【3】这段话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选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请仿照片段的表达方式,试在“……”处补写一句______________。
【4】“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童年河
【材料一】
【材料二】后记选摘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材料三】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文字——无论是对小读者,对大读者,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部著作。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评论二:《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收获。小说追求一种深入心底的真,这是经过生命体验和岁月淘洗的记忆,是以过去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字。
——刘绪源,儿童文学评论家
评论三: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1】《童年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该书适合阅读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小说。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童年河》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的故事。( )
(2)赵丽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自己童年时在北京发生的真实故事。( )
(3)梅子涵、刘绪源、金波三人从不同角度对《童年河》进行了“点赞”。( )
【3】在班级读书会上,你需要向同学们推荐《童年河》这本书,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推荐理由。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想象《童年河》的封面会是怎样的?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以“童年回忆”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除了《童年河》这本书,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他多么希望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安回到自己身边啊!
B.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C.这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D.这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2】读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这句话是对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的______描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___________的心情。
【3】对于选段的最后一句,应该如何朗读?( )
A.语速较快,语调激昂。
B.语速略慢,语调低沉。
C.语速适中,语调低沉。
12、阅读理解
苦瓜
淡红色的表皮上隆起许多小小的红疙瘩,连她的名字听起来都让人感到它是苦的,苦瓜。
我第一次吃它 真是苦啊 我想 这样苦 为什么还有一些人为它传种呢
尽管我和姐姐都讨厌它,可是妈妈偏要种它,还经常说:“人啊,多吃点苦不是坏事!”
我们的一切怨恨都无济于事。苦瓜籽还是照样的发芽,像一团绿绿的水。转眼间,那嫩绿的小芽抽出了许多线藤,顺着一切可以攀缘的东西向上爬,仿佛可以爬到半空似的。那藤子好像有眼睛,总是向着竿子爬上去,一点也不向别处爬,怪不得有人叫它“生物探测器”呢!
苦瓜叶像小齿轮,叶子小得很,和“苦瓜”的名字一样,不起眼。藤条更不必说,青丝似的,但他经得起暴风雨的袭击,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的绿色的生命,它的顽强的意志使我的看法有了转变。
我讨厌它,是因为它的苦;我讨厌苦,是因为吃惯了甜。妈妈爱吃苦的,因为她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甜”。
妈妈爱吃,那我也该学着吃吃……
【1】“转眼间”是表示了时间极短的意思,请再写出3个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标点。
【3】“怪不得有人叫它‘生物探测器’呢” 中的“它”指什么?为什么叫它“生物探测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短文中用曲线画出描写“藤条”的句子,读一读,把它的特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脊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______”部分是对毛主席得知儿子毛岸英为国捐躯后__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的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表现了毛主席是____________的人。
【3】为什么说“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夹 jiā( ) jiá ( ) 散 sǎn( )sàn ( )
鲜xiān( ) xiǎn ( ) 泊 bó ( ) pō (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______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______”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 ”)——(“ ”) ——(“ ”),人们从“拥”——(“ ”) ——(“ ”) ——(“ ”),城市也由( )到( ),“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5、课内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先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 ),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哀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词语的序号。
A.汗如雨下B.汗珠滚滚C.汗流浃背D.挥汗如雨
【2】读划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这句话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沃克医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这句话应该用(______)语气朗读。
【3】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沃克医生在手术时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割了多少刀。
B.写出了手术中动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C.从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
16、语段阅读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1】这段话是对石猴的_________描写,写石猴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现了石猴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一句歇后语:孙悟空到了花果山——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爬山的汉子
最初认识他,是在一个笔会上。组织笔会的朋友王少军,中途领着一个人给我引荐。少军说,这是他同村的本家兄弟王少山,做太行崖柏生意的。我看那汉子脸色赤红,走路扎实稳健,想他定是个常走太行的人。
他请我为他写“凌云”二字。我知道,一般来说,求这俩字的,除了喜欢这幅字的章法气势之外,一定还是心怀凌云之志的人。
晚上一起吃饭,我问他一些崖柏的事。他很认真地给我介绍关于太行崖柏的知识。他说,他多次爬太行山,去实地考察崖柏。我问,听说太行山崖柏都生长在险峻之地,你爬山不会有危险吧?他说,没事,去了很多次,习以为常了。他又对我说,他老家沂(yí)水的几座山,他的艺术馆所在地——青州小李广花荣占山为王的清风寨,他都如履平地。
我不禁钦佩这个沂蒙汉子,一个把爬山这样轻描淡写的人,一定是身体与精神都特棒的人。但是,这个时候,王少军突然说:“少山,你给鲁老师看看你的腿!”我惊诧道:“腿怎么了?”王少山很不好意思,在少军一再示意之下,卷起裤腿。我和所有在场的不熟悉他的人,都惊呆了——他的左腿是义肢!我们一个下午的笔会和晚餐,大家都在谈论爬太行山,爬他家乡沂蒙山区的山,他也一直在给我介绍他爬山的经验和感受。可是,他居然是一条腿!
他向我们介绍起他的经历。他自幼跟人学做生意,但在29岁那一年,遭遇车祸,他失去了左腿。他说:“那时我就想,我不能躺在床上啊,我有两个孩子,上面还有老人。”于是,他就告诫自己,要像健康人一样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开始,他让自己在平地上适应;后来,就去爬村子附近的山;然后,去爬沂水最高的山。
我想象得出,他爬山时的那种坚毅、坚强和目光炯炯的神情。
【1】下列对文中“凌云之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形容人很傲气 B.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
C.形容一个人喜欢白云 D.形容路很难走
【2】对王少山的人物刻画,没有用到下列哪种方法?(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3】短文第5自然段写道:“开始,他让自己在平地上适应;后来,就去爬村子附近的山;然后,去爬沂水最高的山。”这句话表明王少山( )
A.靠爬山来进行身体康复 B.喜欢四处游历
C.靠爬山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D.特别喜欢爬山
【4】最初认识王少山,“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请“我”写字,“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他很认真地给“我”介绍关于太行崖柏的知识,“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他向“我们”介绍起他的经历,“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
A.心怀凌云之志 B.常走太行
C.坚强 D.身体与精神都特棒
【5】如果让你送一句话给王少山,你会选择( )
A.满招损,谦受益。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8、下面是阿司匹林泡腾片的使用说明书,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
(药品名称)通用名:阿司匹林泡腾片(西药名)。
(成分)本品每片含主要成分阿司匹林0.5g。
(作用类别)本品为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品。
(适应症)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痛经及关节痛等。
(用法用量)温开水溶解后口服。成人一次1片,若发热或疼痛持续不缓解,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片。
(禁忌)
①本品易于通过胎盘屏障,并可由乳汁分泌,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
②哮喘、鼻息肉综合征、对阿司匹林及其他解热镇痛药过敏者禁用。
③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溃疡病活动期的患者禁用。
④服用本品期间禁止饮酒。
(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应与含有本品的同类制剂及其他解热镇痛药合用。
(贮藏)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2年。
(批准文号)苏卫药准字(1985)第343401号。
【1】该药品是( )
A.中药 B.西药
【2】该药品的保存要求是_______和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该药品为处方药品。(__________)
(2)哺乳期的妇女如果发热,不可以服用本品。(__________)
(3)在服药期间禁止饮酒。(__________)
【4】2019年4月,小红发热了。她从家里找到了一盒2016年1月生产的阿司匹林泡腾片。请问这盒药小红还能服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拥你入怀
①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②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跨 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她的女儿才八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与一大摞作业本。
③她回了家,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家里穷,相片还是女儿周岁时照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 虽然)埋葬了他,还在她肩上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尝尽了人情冷暖。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让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不如和我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④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屋外,寒风凛冽,像一把三棱尖刀。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小鸡炖蘑菇。女儿回来了,兴(xīng xìng)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似乎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水。
⑤这天晚上,她紧闭窗户,扭开了煤气阀,然后早早地上了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这种死法应该是最安静的吧!她默默想着。
⑥就在这时,她忽然听见女儿喊:“妈妈,妈妈!”“怎么了?”她问。“妈妈,今天考试了。我语文囗数学都是一百分。”女儿得意地说。“真乖!”她差点哽咽(yàn yè)出声。
⑦“妈妈,你上次说我考了一百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等待 期待)而闪闪发亮。女儿噘起小嘴:“妈妈,你不会耍赖吧囗”“妈妈不……耍赖。”她用枕巾挡住女儿的视线,并把枕巾一角塞入自己的嘴里。她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已经没法控制泪水。这种液体似乎能烫伤人,脸上火辣辣的。
⑧“那你以后再也不准哭,好吗?妈妈!”女儿的声音有些迟疑。“不哭……妈妈不哭!”她(敢 赶)忙用枕巾擦去眼泪。“还有,妈妈,如果你实在想哭,那就请等我长大,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好吗?”女儿小声说道。“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
⑨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阀,打开了窗户。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汉字或词语。
【2】在文中的“囗”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1)相互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________)
(2)内心难过得像刀割一样。(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窗户和煤气阀”:第一次出现在第______段,妈妈这么做是想________,她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第二次出现在第________段,她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两处点明题目的语句,并分别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妈妈做出了两次选择,你更赞同哪一种选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如登山,需要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才能登上高峰,这是十分清楚的道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综合运用,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母亲是老师。( 扩写句子)
(2)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喂,卖东西的,给我一支英雄牌钢笔。(改成礼貌用语)
(4)这件事你能做好。(改为反问句)
23、表达与交流。
想起这件事我就_________
生活中你学会了做什么事情?学习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每每想起这段经历,你的心情如何?把它写成一篇习作与大家分享。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按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