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文章时,引用诗句、格言等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表达誓死杀敌的坚定决心的时候,可以引用诗句( )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炙晒暴晒 B.细软绵软
C.酣畅痛快 D.徘徊犹豫
3、体会语言的妙用,选择最得体的回答。
两位男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他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女士的回答是( )
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吗?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4、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jì diàn yōng dài dǎo gào yǔn nuò
( ) ( ) ( ) ( ) ( )
xiū sè xuàn rǎn huò huàn jǔ jué chān fú
( ) ( ) ( ) ( ) ( )
5、根据描述猜人物,并说明理由。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西游记》
这两个句子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我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测出来的。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三国演义》
上面句子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写反义词
澄澈——(_________) 巍峨——(_________) 平凡——(_________)
7、默写。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回顾本课生字词,写出下面词语。
lái( )蒙湖 平沙无yín(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 雨
夏目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笔直的大道,无遮无盖地暴(bào pù)晒在阳光之下。路边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串汗珠摔下地,“吱”的一声,冒了一道白气,就没影了。
空气闷得人发慌……
“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丝云絮。一转眼,狂风尖厉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七颠八倒。“沙沙沙”,一些小沙子平地飞起,撞到窗子的玻璃上,发着声响。不知谁的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似(sì shì)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天色骤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了一片,像块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并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挑(tiāo tiǎo)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似(sì shì)乎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哒哒哒哒”,豆大的雨点急速地落下来了。它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接着,一丝清凉的湿润的空气便沁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眼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仅仅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
这一阵雨,把整个天地洗刷一新。你再看路边那几株柳树……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填上恰当的量词。
几( )柳树 一( )汗珠 一( )白气
一( )云絮 一( )墨布 一( )大雨
(3)在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幼稚________ 寂寞________ 情趣________
(2)本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这篇课文是小说《________》的序言,作者是________。
(3)面对爸爸对骆驼戴铃铛的诠释,“我”的脑中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4)对作者的这种想法,你还有更好的解释吗?试试看。
11、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秋之神韵
①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秋天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遮划过夜空的流星……
②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洒脱。
③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来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④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⑤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把下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_____
【2】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秋之神韵,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之情。
【3】读第②自然段,作者主要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写出了秋天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4】按要求完成练习。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写“我爱秋”,可还提到了春、夏、冬,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
(2)“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
12、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lóng róng)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cuì suì)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酷热——( ) 特别——( )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用“______”画出,读一读并填空。
(1)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第二句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马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13、阅读理解。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巴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1】这两段话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跟武松有关的故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描写老虎拿人的主要动作是:_____________,武松躲避老虎的主要动作是:_________,武松打虎的经过体现出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我可以推测出“霹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一兜兜将回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请用“______”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5】说说,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武松_______的性格特点。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彩池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
今年夏天,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都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漫山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2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水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头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 )
A.描写环境,说明五彩池的景色独特
B.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将瑶池与五彩池进行对比,突出瑶池的美丽
D.说明这是个传说故事,强调了瑶池只是一种幻想
【4】五彩池的成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荷兰散记
细细长长的运河,清澈如镜,一道一道纵横去来。弯弯的拱桥,多情地把柔美的影子留在潋滟的波光里。干干净净的屋子傍河而立,一幢一幢小巧玲珑,好像是奶油做成的,可爱绝顶。微风过处,一架一架傲然挺立的风车,便自得其乐地大转特转。
这里,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站在运河旁边,我心神(恍惚 侊惚)根本分不清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真实的景致呢,还是我不小心掉进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里。
风车,可以说是荷兰最大的标志。荷兰地势低洼,大部分土地低于水平面,需要不断地排水,风车因此应运而生。根据粗略的统计,全荷兰大约有两千架风车。过去,风车除了用来排水外,还同时兼有榨油、锯木、灌(概 溉)、碾磨农作物等用途。时转势移,风车原本担任的这些工作,已经由其他更先进、更现代化的方法取代了,目前“仍操旧业”的风车,只有四五百架,其他的,已变成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点(缀 掇)品了。
春天的荷兰,着实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郁金香狂炽盛放,黑紫色的花心,被倒卵形的鲜花瓣小心翼翼地裏着;纤纤细细的花茎,托着风情万种的花瓣,为大地增添无限异彩。
而披上冬装的荷兰,却又另有一番迷人的风姿。雪花落在运河旁边那一幢一幢色彩缤纷的小屋上,纵然是黑夜,却处处闪着晶亮的光芒,那种美丽,是安(恬 甜)而又宁静的。啊,美丽而令人心醉的荷兰!
【1】用“/”把短文中不恰当的字词划掉。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澈——_________ 宁静——_________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展现了荷兰的美丽。
【4】用“﹏﹏”画出文中描写郁金香的句子。
【5】荷兰最大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它的大部分功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完文章后你的心情是否和作者一样呢?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梦圆飞天(节选)
①飞船一般为多舱体结构,舱体之间要能分离,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神舟号”载人飞船为三舱段复合结构。最前端的一个舱体称为轨道舱,它具备可独立运行卫星的一切功能,与飞船分离后可在太空独立进行各种飞行试验;位于最后端的推进舱也称为设备舱(或资源舱),完成既定任务后,再入大气层自毁。居中的返回舱完成任务后,承载着航天员安全返回预定的着陆场。“神舟号”飞船从发射升空至返回地面,要成功地进行9次分离操作。
②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TM”飞船相比,“神舟号”比“联盟TM”尺寸大、重量重,航天员的活动空间大,携带有效载荷的能力强。“神舟号”还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其设计方案在某些方面优于国外的第二代载人飞船,“神舟号”飞船载人发射成功后,其技术水平将达到或优于前苏联第二代载人飞船的水平。
【1】第①段首句中“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2】这段文字的说明重点是( )。
A.神舟号飞船三舱体的功能
B.多舱体的样子
C.“联盟TM”的缺点
【3】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舱体自前往后依次是( )。
A.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
B.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C.轨道舱、推进舱、返回舱
【4】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仔细读选文,给借箭过程排序,并用“√”给图片选择对应的内容。
①绳索连船 ②排船受箭 ③掉转船身 ④靠近曹营 ⑤顺利回程
( )→( )→( )→( )→( )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他“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方面。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并分别在句子旁边批注“识人心、知天象、晓地理”三个词语。
【3】对加点的“诸葛亮笑着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对自己的安排自信满满 B.诸葛亮了解曹操,断定他不敢出兵
C.体现了诸葛亮的从容淡定 D.诸葛亮为了安抚鲁肃,故意笑给他看
18、课内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
【1】在短文方框内加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凡卡“挨打”的至少四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含义。
挨了一顿打: 打发: 打酒:
【4】下面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地方作语气停顿?请用∥在句中标示出来。
只 有 老 板 自 己 才 大 吃 大 喝
【5】下面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在重读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6】短文已经用∥划分为三层,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降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为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的。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用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刺、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反对—(____________)轻视一(____________)讥讽一(____________) 聪慧一(____________)
【2】“长于辞令”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两点之间的距离大。 ②长度。 ③长处。 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 ⑤剩余
结合下文,可以知道“长于辞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人吗?它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孔融是东汉末年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________)
(2)孔融是李太守的亲戚,所以敢去拜访。 (________)
(3)中大夫陈韪夸奖孔融非常聪明,觉得孔融长大后必有一番作为。 (________)
(4)孔融反驳陈韪的话的意思是:陈韪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却没有什么作为。(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聪明的你觉得怎样做才不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我拒绝使用麻醉剂。(用恰当地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脸色苍白。(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肃然起敬。(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蹦来蹦。(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2)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3、这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你在这学期都有哪些收获呢?请以写信的方式告诉你远方的亲人吧!注意写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