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课文多次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用是( )

A.既向人们介绍了荷兰的特点,也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B.更强调荷兰是牧场之国。

C.说明荷兰的真实面目让作者很失望。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田老师娓娓动听地给大家讲起故事,那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B. 这次元旦汇演活动现场直播,谁要想滥竽充数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C. 学习和做人一样,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一定要发奋图强,开拓创新。

D. 社会上那些碰瓷的人,他们故意碰撞别人的汽车,索要钱财,以达到劫富济贫的目的。

3、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广mào  bào)   gěng  gèng   gōu  gòu)火

黝黝yŏu  yòu  )伏 lèi  lěi)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之”字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誉曰。 ________

2.以子矛。 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6、读拼音,写汉字。

yǐn bì___   cōng huì___  dù jì___)     yí tài duān zhuāng____

jì sù___      hóu long___   qī fu___  yǎng zūn chǔ yōu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不用墨线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从许多古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从杨万里的笔下找寻到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__________。从辛弃疾的笔下我们找寻到无忧无虑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美好时光的孩子:“__________。”课文《杨氏之子》闪烁着儿童的智慧,我们从“_____”中找寻到了孩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3)诸葛亮采用_____的计策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能写出与他们相关的歇后语:_____。(至少写一句)

8、组词,并选择组的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他是这个大酒楼的_____,工作二十年了

2.孙悟空是唐僧的_____

3.夏明最喜欢穿____黑裤,一身黑

4.这个邢老板真是____十足

5.____很久以前,女娲创造人类

6.这个小厮一直____倒水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选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用选段中“___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好的一项是( )

A.行船速度极快,操纵自如。

B.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地穿过。

C.拥挤时,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D.我们的眼睛不知看哪一处好。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选段中,作者追忆了_________等趣事,表达了____________之情。

2“乐此不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在选段中“此”指的是________

3画横线句子描写出故乡月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故乡月亮的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借明月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凝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小熊,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子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是无法体味的。

【1】密西西比河西岸主要描写了什么风光?(  )

A.蓝天、一群野牛

B.广阔无垠的草原、河心小岛

C.一头年迈的野牛、两弯新月

D.广阔无垠的草原、安静的野牛

【2】第三自然段侧重对密西西比河哪种状态的描写?(  )

A.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静态描写

B.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动态描写

C.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静态描写

D.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动态描写

【3】作者在描写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

A.动物嬉戏、骚动和聒噪

B.花草树木众多、缠绕交错

C.生物混杂交错、骚动和聒噪

D.植物繁茂,动物众多、骚动和聒噪

【4】“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风光的嫌弃。

B.这句话把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和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进行对比。

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风光的喜欢和赞叹。

D.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下文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的描写。

【5】“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密西西比河的什么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试联系文本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松树的风格

松树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  赞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敬  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我对松树总是怀(瞻仰  敬仰)之心。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里,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落下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健壮  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树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读短文,用“√”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树的风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树有什么用途?用“ ”画出来。

5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特点之一是“借物喻人”。想一想,作者借松树喻的什么人?(抓住“物”和“人”的共同特征简要回答)由松树,你想到了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地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他多么希望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安回到自己身边啊!

B.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C.这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D.这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2】读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句话是对毛主席接电报后的____________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________的心情。

(2)那一刻,作为父亲,毛主席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拓展阅读。

橘园

清晨,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嗬!仿佛是群芳斗艳的花海。一团团,一簇簇绿的苍翠欲滴,白的晶莹透亮。整个橘园绿白相衬,明暗相间,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橘园,一朵朵洁白的橘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娇艳。细细观赏,橘花有五个花瓣,花瓣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花蕊中央有一根像火柴一样的花柱,花柱头长大了就是橘子。  

    这些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楚楚动人。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受。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慕。有的则高立枝头,山风一吹,宛如妩媚秀丽的白衣少女,翩翩起舞。忽然,耳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抬眼望去,一群蜜峰正贪婪地采花粉。有的钻进花瓣环抱的花蕊,有的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多么勤劳的小生灵啊! 

不管是谁!经过我家的橘园,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群芳斗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楚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了橘花外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抄写文中带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想想橘花还会有哪些姿态?动笔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飘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从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最早是怎么得来的。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但无论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汉文的“金”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世界历史上,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选文第一段描写的是______。作者将金字塔比作______,表现了作者对金字塔的_____。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字塔的_______

【2】选文第二段描写的是______。作者由金字塔_____入手,思考着“金字塔”汉文译名的来历。作者觉得名字出于象形的原因是______。觉得名字出于会意,是因为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你有机会站在金字塔下,你想对金字塔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文末刘备的话,可以用“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2】文中画“ ”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其中的“卧龙”还指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我最棒。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 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 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 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 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 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 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 杯酒就走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妒忌  

(2) 才干:  

2第一自然段中的意思是 。一个、一个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讲的事情的起因是(   )

A. 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B.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4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什么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东南沿海高铁明起调价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从4月21日起,东南沿海高铁的车票价格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此次调价只涉及东南沿海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高铁(D字头)列车部分票价。

本次票价调整,对乘客有啥利弊?有媒体以深圳北至潮汕高铁票价变化为例(如下表)指出,以后,同日同段旅程的高铁车次可能出现多档价格,旅客可认真比对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时间充裕的旅客,可以避开高峰时段,出行成本更低;而对出行时间更在意的旅客,就得多掏点钱。

“深圳北至潮汕”的列车时刻与价格变化:

媒体报道称,本次调价与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亏损不无关系。亏损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定价偏低,且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如厦门至深圳,公路运行8小时,票价372元;高铁运行3.5小时,票价仅150元),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也不利于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和充分竞争。

1本次东南沿海高铁票价是怎样调整的?(   

A. 都涨价 B. 都降价 C. 有涨有降 D. 不涨不降

2本次调整,一等座票价大多涨幅(   

A. 较高 B. 不高 C. 较低 D. 很低

3从深圳北到潮汕,如果时间充裕买哪个车次的二等座最合算?(   

A. D3108 B. D2342 C. D2350 D. D7406

4利用文中的信息,谈谈你对本次票价调整的看法。

19、课内阅读。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1第二自然段中的诗句分别出自哪首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外祖父读诗的时候会落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梅花盛开时作者会想到外祖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表达与交流。

题目:假如我是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想想假如你是这个人物会怎么样。展开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