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古诗词匹配。

1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似曾相识燕归来

D.壮士十年归

E.小桥流水人家

2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 )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似曾相识燕归来

D.壮士十年归

E.小桥流水人家

3将军百战死, 。(北朝民歌《木兰诗》)( )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似曾相识燕归来

D.壮士十年归

E.小桥流水人家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似曾相识燕归来

D.壮士十年归

E.小桥流水人家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A.天下谁人不识君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似曾相识燕归来

D.壮士十年归

E.小桥流水人家

2、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B.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

C.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D.谁也不能否认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是(  

A. 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以后要早到

B. 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

C. 我喜欢的电视节目有《动物世界》《智力快车》《探索  发现》……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内容填空。

1.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5、看拼音,写词语

chóu jí     jīn chí   bèi fú     jīn zhuó     wēi hè

( ) ( ) ( ) ( ) ( )

   dāng   qǐ wàng     bǐ cǐ          kù guà     shēn shān wù

( ) ( ) ( ) ( ) ( )

6、先把句子补充完整,再选择A、B、C项填空。

恰当地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够呈现景物独特的魅力。本单元描写的景物中,有的呈现了A.自然风光的________美,有的呈现了B.自然风光的________美,有的是C.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为一体。

(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______

(2)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______

(3)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这篇课文表现了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故事以_________为主线,按_________________进行叙述。

(2)《草船借箭》一文中“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借箭,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景阳冈》一文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详细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马背上的小红军( )牺牲自己,( )拖累别人。

(2) )环境很艰苦,我们( )想办法坚持学习。

(3)   )朝鲜妈妈先把自己的小孙孙背进防空洞,那我们的伤员(   )会被炸死。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现代文阅读

绿叶颂

你不如鲜花那样香飘四溢,五彩斑斓,你不比秋实那样硕大肥美,令人赞叹。但是,你却是有金子一样高贵的品德,有春天一样美好的心灵。你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你倾出自己的心血,为人类酿造甘甜;你不停地为世界编织锦缎。人们离开你,将无法生存,世界离开你,将一片荒芜。//

早春,寒风依然刺骨,细碎的小雪花仍在飘飘洒洒,大地还没有苏醒,万物还在冬眠。是你,绿叶,率先爬上枝头,悄悄越过庭院。当幼小的蓓蕾刚刚伸个懒腰,睁开惺松的睡眠时,你已像一位姣美的村姑,水嫩、丰满,绿荫一片。

盛夏的夜晚,热浪袭人。你用倩影逗孩子玩耍,你用衣袖为老人舞扇,你用柔情给人以惬意,你用细语催宝宝入眠。

秋天的风越刮越大,要把你赶离大树,将你抛向地面,而你却没有半句怨言。你将自己的残躯,化作肥料,无私地奉献给大地。

隆冬季节,满目萧瑟,就连勤劳的耕牛都躲进了温暖的草棚,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冬闲。你,绿叶,却不动声色,养精蓄锐,待明年春风一唤,便又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奉献。//

1文章的写作顺序是(  )

A.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B.按总分顺序。

2作者赞颂绿叶是因为( )

A.绿叶有金子一样的高尚品德,有春天一样的美好心灵。

B.绿叶终日默默无语。

C.绿叶不怕寒风刺骨。

D.绿叶终日默默无语,只知辛勤劳作,无私奉献。

3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对比 B.夸张 C.拟人 D.比喻

4短文分为两段,请写出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_____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_______

5本文开头把绿叶跟 ___________ 对比,突出绿叶______ 高贵的品德,______的心灵。

10、阅读短文。

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卸)。”诸葛亮说:“都督(拜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划去选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周瑜______,从中反映出周瑜的______

3“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三天“造”十万只箭_________(填一个成语),一点儿也不担心。

4结合全文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叙述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温暖的雪书

清晨出门,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地上积起了厚厚的一层。

这几年,杭州难得下雪,即使下雪,落地就融化了。这场意外的大雪,立即引起了早起的人们一阵阵的惊呼。

雪景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 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他是在提醒我吗?他会是谁呢?我的心里暖暖的。

 

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走出来。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回头一看,是停在我后面的一辆车。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幅画,是一座房子,还有一只高高的烟囱。女车主不解地看着画, 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小心开车吧。女车主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

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我突然很想知道。

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孩童什么的;还有一辆车上,画着几个大大的惊叹号。

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我们啊。

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路过的行人?

猜不透。大家恍然明白,是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提醒和问候,是大家的安全啊。一个有经验的老驾驶员,告诉我们雪天开车的注意事项,大家听了直点头。

这是我搬到这个小区以来,第一次感受到大家离得这么近,是大雪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啊。

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赶往单位。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

 

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1这篇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慢’字和积雪,都已经消融,可是, 一个陌生人无声的问候,暖暖地,留在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理解正确的 是 ( )。

A.这件事情令“我”和邻居的关系更加亲近,令人难以忘怀。

B.这件事情是“我”从来不曾遇到过的,让“我”难以忘怀

C.那些写在雪上的字随积雪消融,但善意提醒传达的关爱却给“我”和其他人留下了深深的感动,永远难以忘怀。

3“小区外,停在室外的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积雪,就像覆盖着一床厚实的棉絮。”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发挥想象补充最后一自然段“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 3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

①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A.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②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guàn guān】。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

③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B.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④时光悄悄地溜走,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C.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⑤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对”在【】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进括号里。

(1)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____________

(2)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沙等景物,展现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4】选文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过程,按顺序描写了四个阶段的情景,下列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收敛光芒

B.收敛光芒 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C.收敛光芒 慢慢下沉 顽皮蹦跳 悄然入水

【5】作者笔下有画,行文有情。通读全文可知,作者把三亚的落日比作__________、比作大红灯笼、比作__________,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之情;文中_________句话则直接抒发作者这种情感(从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中选,填序号)。

13、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的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要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用音查字法应查 ,再查  

2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近义词。 

拥戴_______     放肆_________

3把画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而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要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文中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地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

2第一段是从________三方面来写的,它们之间是________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 

吃的呢,简直没有。这句话是说:( 

A. 吃的东西根本没有。

B. 吃的东西数量少,质量差。

C. 吃的东西还可以,说得过去。

4文中描述的是凡卡的童年,与之对比,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怀念写信的日子

前两天给妈妈打电话时,妈妈非常生气地说:你就不会给我写一封信吗?由此想到久违了的书信,想到以前书信带给人们的快乐。

古时候没有邮政设施,传递书信非常困难,于是有了鸿雁传书的神话故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鸾笺”“鲤鱼”都是用来比喻书信来往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人们对书信的渴望。平安、祝福、牵挂、思念,尽在文字之中了。在战乱时候,一封书信有时候要辗转数月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那就是杜甫说的“家书抵万金”了。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电话、电子邮件代替了书信,尽管是快速便捷,但是那排列整齐的宋体字怎么也代替不了个性的手写,那格式固定的E-mail也难以和飘散着墨香、蕴含着写信人心情和感情的信笺相提并论。

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们写字如同涂鸦,错别字连篇,写信不懂格式,不会称呼,就觉得可惜和遗憾。

今后,我会多多给妈妈写信的。

1理解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①辗转:________

②相提并论:________

2给下列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久违——________       蕴含——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鸾笺”“鲤鱼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

人类进人信息社会,________________代替了书信。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诗句中提到的是什么信息传递方式。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________

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________

5把你了解到的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写下来。

6作者在文中提到: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们写字如同涂鸦,错别字连篇,写信不懂格式,不会称呼,就觉得可惜和遗憾。你懂得写信的格式吗?请你完成下面关于书信格式的填空题。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 )擂鼓,(   )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请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理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考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诸葛亮这样做,各是为了什么呢?选一选。

A.双面受箭,容易返回   B.使受箭面积更大

C.虚张声势,迷惑曹军   D.让曹操摸不清楚虚实

“大雾漫天”去取箭_____,“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目的是____,“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擂鼓呐喊”是为了_____

4这两个文段最能表现诸葛亮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成语概括)

5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选段中有两个问句,请用波浪线依次画出来。第一句是________句式,第二句是________句式

3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小故事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段,请你来评价一下廉颇和蔺相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青的时候,有同事像我借了钱,赖帐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全都除了有一部分必需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轻松地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因为心里不是滋味,所以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有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贴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有删改)

【1】文中最后一句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解释或说明

C.声音的延续或停顿

【2】第三自然段有许多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过来。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为什么选它作为你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草船借箭》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惩罚——_________    推却——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_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____

4填空。

(1)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_____________的感觉真好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回家”“读书”等。②写自己的亲身经历。③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