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元元要在网上搜索关于汉字的一些故事,他应该检索的关键词是( )

A.故事

B.汉字

C.汉字故事

D.成语故事

2、李白在弱冠之年登庐山时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也就是说,李白创作这首诗时的年龄为(   

A.十三四岁左右

B.年满十五岁

C.二十岁左右

D.三十岁

3、将下列词语填入语段中,最准确的项是(   

他是屹立在文学名著中神一样的人物。隐居深山时,他  ;面对周瑜屡次陷害,他    ;空城迎敌,他却能  。他,就是诸葛亮。

A.以德报怨 淡泊明志 镇定自若

B.镇定自若 以德报怨 淡泊明志

C.淡泊明志 以德报怨 镇定自若

D.淡泊明志 镇定自若 以德报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辨字组词。(8分)

篙(   漠(     瞻(     患(  

稿(   寞(     檐(     串(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巍峨( )     恍然大悟( )     乐此不疲( )

6、写近、反义词。

1.近义词。奔赴(_________  拟定(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

2.反义词。倾注(_________   特殊(________     无限(__________

7、填写修饰词。

_____地揪住  ___________的拳头 

______的哨棒   ___________的家当

______的虎尾  ____________的天

8、在(    )填上合适的词。

( )地研究   ( )的艺术   ( )的历史   ( )的文化

( )基础       ( )文字       ( )资料       ( )书籍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满分5 manfen5.com

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____的文章。

(4)息”字的解释有:A.呼吸时进出的气。B.停止。C.消息。D.利钱;利息。短文中的“息息相关”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选________解释。

(5)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请判断。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0、阅读芳草地。

晏子巧救烛邹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派烛邹看管捉来的鸟。一天,鸟全都飞走了,齐景公大怒,下令要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看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你的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你的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晏子话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怒不可遏”指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为什么要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呢?请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斥责烛邹的三大罪状分别是什么?他想婉转地表达什么呢?照样子,填一填。

4齐景公为什么不杀烛邹了呢?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齐景公明白了,烛邹的过失还不至于让他被处死

B.齐景公害怕晏子继续指出烛邹的错误,让烛邹在大臣面前丢脸

C.齐景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想小题大做

D.齐景公采纳了晏子的谏言,知道要以大局为重

5联系全文,写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1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前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这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被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子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是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的我丢失的东西。

(1)用~~~~~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2)填上适当的词。

一(   )摊子   一(   )梨香 ( )的梨   (   )的孩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连忙(   )   随手(   ) 究竟(   ) 称赞(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文中写了  次脸红。

②“丢失的东西是指  

(5)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那是在芭堤雅的东巴乐园,一群大象为人们表 演。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观众都拥到了宽阔的场 地上,人群和象群混杂在一起舞之蹈之,热烈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舞蹈的大 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它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晃脑,踮脚抬腿,前后左右颤动着身 子,长长的鼻子在空中挥舞。毫无疑问,它们和人一样,”在音乐之中了。这时,它们的 表情仿佛也是快乐的。我想,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翩翩起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叙述方式是____________ (先概述再具体叙述  先讲原因再讲结果) 。

3把具体描写舞蹈的大象,没有一点儿笨重的感觉的句子画上    ”。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用“  ”标出描写食指姿态的句子。

2拇指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食指比拇指更加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

3文中画“  ”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试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写一写大拇指的其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的部分对______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运用了_____ 描写,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A.突出食指工作比大拇指复杂。

B.突出相比大拇指,食指更重要。

C.强调食指在五指中最辛苦。

D.食指和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

14、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完成练习。

食物

消化所用时间

例1

例2

水果

30分钟~1小时

西瓜、苹果、橘子所需时间最短

香蕉时间最长

蔬菜

45分钟~2小时

瓜类蔬菜(冬瓜)所需时间最短

芋头时间最长

谷物

1小时30分~3小时

流质或半流质的谷物食品时间短

发酵食品消化率高,达98%

蛋白质

1小时30分~4小时

牛奶、豆浆比较容易消化

牛肉等完全消化需要4小时

脂肪类

2~4小时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容易消化

脂肪与谷物或蛋白质类食物共同摄入会延长后者的消化时间

【1】小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食物,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 )

A.猪肉、面包、牛肉

B.香蕉、牛肉、鸡蛋

C.芋头、猪肉、豆浆

D.苹果、牛奶、面包

【2】小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 )

A.香蕉

B.牛奶

C.牛肉

D.猪油煎鸡蛋

【3】小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根据《食物消化时间表》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这个学校靠近南圩子墙,校园很空阔,树木很多。花草茂密,景色算是秀丽的。在用木架子支撑起来的一座柴门上面,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刻着“循規蹈矩”四个大字。我当时并不懂这四个字的含义,只觉得笔画多得好玩而已。我就天天从这个木匾下出出进进,上学,游戏。当时立匾者的用心到了后来我才了解,便觉得他非我族类。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作“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秆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演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都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吐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我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把假的当作真的。___________

(2)好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________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___________

【2】读选文,我们可以从哪些事情中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给下面的人物分类。(只填序号)

A孙悟空 B关羽 C唐僧 D张飞 E沙和尚 F周瑜

(1)《西游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次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我们的   ( )我们 的食品——我们将共( )。

我们的   给予我们 的彩虹——我们将保卫它们。

我们的   给予我们 的生命——我们保持它们洁净。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在横线上添恰当的词语。

3这段话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

4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

  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转折。③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17、阅读《祖父的园子》选文,回答问题。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③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④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本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并在横线上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似______: 结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祖父的园子是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语烘托了一种__________的氛围。

5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再列举一两个事物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

①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②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_____写的______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选择正确的答案(                 

A.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

B.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C.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

D.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3】你对“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片段)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这段文字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的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2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3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表情变化是:________

4文中贾母以“凤辣子”介绍王熙凤,流露出贾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瑞恩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人们称瑞恩为加拿大的灵魂

①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一口井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肯定句。

诸葛亮不是不知道三天交不出十万支箭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你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吗?请选择曾经游览过或感兴趣的中国名胜古迹写一篇习作,注意将内容介绍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