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字音或字形正确的一个是(  )

A.谋(shēn B.神机秒算 C.半信半疑 D.养遵处优

2、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茎灯草》——《儒林外史》——蒲松龄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骆驼祥子》——老舍

C.《摔跤》——《小兵张嘎》——徐光耀

D.《刷子李》——《俗世奇人》——冯骥才

3、下而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沮嚼  棉袄  看伐  喜悦 B.裁树  闲逛  嫉妒  都督

C.鬼计  崭新  海鸥  奔驰 D.拟定  踢腿  家禽  享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一针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敬 一声______

1.画横线的词语中“半”和“三”都表示数字,请照样子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2.用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意思的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5、拼写乐园。

niǎn zhuǎn   bú mián   wǎn rú   gěng yān

( ) ( )( ) ( )

 

 

6、写近、反义词。

(1)近义词。   

遗憾—( )      悲凉—( )

(2)反义词。   

满足—( )      悲凉—( )

7、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绩”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__,再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绩”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②功业,成果。在“昼夜耘田夜麻”中应选_____种解释;在“成”一词中应选______种解释。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敏捷_______   可耻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名著故事,完成练习。

①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议事,孔明也在座。周瑜说道:“曹军有一百万,不是一朝一夕能打败的。众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长期御敌。”话音未落,黄盖说道:“恐怕即使三十个月也不能打败曹操。依我之见,这个月能打败曹军最好,如果不能,不如听从张昭的主张,尽早投降曹操。”周瑜脸色大变,怒道:“我奉主公之命与曹操决战,谁再敢提投降,定斩不饶!”黄盖也大怒,骂道:“我纵横江东多少年,三代主公谁不知道我?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竟敢教训我!”周瑜怒不可遏(è),喝道:“黄盖惑乱军心,不罚不能服众,推出去斩首!”甘宁见状,急忙出列为黄盖求情,周瑜喝道:“你竟敢扰乱军法!”喝令军士将甘宁乱棍打出军帐。众将纷纷跪下求情,希望能宽恕黄盖。周瑜指着黄盖骂道:“如果不看众将情面,今天非斩你不可!”说罢,令军士现打黄盖一百脊杖以示惩戒。打到五十脊杖时,众将见黄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已经昏死过去,再次苦苦哀求,周瑜才说道:“看在众将的情面上,先记下这五十脊杖,再敢小觑本都督,定斩不饶!”

②众将将黄盖扶回营寨,围着黄盖叹息不已。鲁肃从黄盖营中出来,径直来见诸葛亮,说道:“我们都是都督的手下,不敢劝他。先生是座上宾,怎么不劝一劝?”诸葛亮笑道:“先生不知道周都督责打黄盖是苦肉计?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劝解?”鲁肃这才恍然大悟。诸葛亮又说道:“子敬见到周都督时,千万不要说我识破了他的计谋。”鲁肃点头答应,转头去见周瑜,问道:“都督为什么责打黄盖?”周瑜说道:“责打黄盖是苦肉计,为了瞒住曹操,再派黄盖诈降,就势放火烧曹营。”接着又问道:“诸葛亮有何看法?”鲁肃回答道:“他也埋怨都督不讲人情。”周瑜哈哈大笑,说道:“终于瞒过他了!”鲁肃听了,低头不语。(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改编)

【1】下面关于第①段内容的概括,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主张及早投降,周瑜依照军法责打黄盖。

B.黄盖提出如果三十日打不败曹操,不如及早投降,以求保全。

C.周瑜召集众将议事,黄盖故意出言不逊,周瑜依计下令责打黄盖。

D.周瑜责打黄盖,众将苦苦哀求,才让黄盖少挨五十脊杖。

【2】第①段最主要的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外貌描写

【3】第②段中众将“叹息不已”是因为(  )

A.怨恨周瑜不该如此残暴地对待黄盖。

B.未能及时阻止周瑜责打黄盖而感到后悔。

C.黄盖是江东老将,受此重刑,让人心疼。

D.抱怨诸葛亮不该眼见黄盖被打而袖手旁观。

【4】第②段中鲁肃“低头不语”是因为(  )

A.诸葛亮没有识破周瑜的苦肉计。

B.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周瑜却以为瞒过了诸葛亮。

C.鲁肃被周瑜的智谋折服。

D.鲁肃不相信苦肉计能够成功。

【5】诸葛亮明明识破了周瑜的苦肉计,为什么还要让鲁肃帮他隐瞒?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发挥想象,推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 ”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一个苹果

张计发

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 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 惊慌)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干得烟熏火燎似的。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 坚持),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小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安静 平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晩,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感动着,眼里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送来苹果—传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落泪。

【3】找出两个表现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润喉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画“﹏﹏”的句子是对战士们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大家都______。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1听了护士的话,沃克医生的眉毛为什么扬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为什么会拒绝使用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开心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填空。

(1)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得知,手术过程对于病人来说是_______________的,而病人却一直坚持着,这足以反映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十二刀”,准确地数出刀数,说明了病人的______,更衬托出他的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充分流露出了沃克医生内心的_____________。朗读这句话时要用________(A.激动高昂 B.低沉缓慢)的语调。

2选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沃克医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不恰当的是(   )

A.刘伯承不使用麻醉药接受手术,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手术时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像神仙一样厉害。

D.刘伯承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14、阅读短文《父亲》,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父亲

父亲很小就远离家人到兰州煤矿里做工,我是在外公外婆和母亲的呵护下一点点长大的。我是那么快乐而满足,从来没觉得父亲不在身边有什么两样,有什么不妥。转眼,我6岁了,突然有一天我被告知是有父亲的,并且他要回家来了。

还没等我意识到是怎么回事,一个黑瘦矮小的男人出现在我视线里,甚至在我还没来得及想象我的父亲该是如何的高大魁梧,现实就已摆在眼前,想闭上眼睛拒绝一回也来不及了。比外婆还矮的父亲给我一个打击,我竟有些恨他,全然没有亲切的感觉。“爸爸”这两个字眼,我使用的频率极低,有这样一个父亲,不值得我引以为自豪。‖

我渐渐“懂事”,每次与他上街,总是先“扫描”一下,看看四周有没有熟人。如果有,我立即跳下他的自行车,很要面子地自己朝前走,装作与他没有关系似的。他呢,也从来不追,更不问为什么,只是远远跟着,看着我“拙劣”的表演。‖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就在父亲接连地找到工作又接连地失去工作的喜喜忧忧中过去。我渐渐明白,兰州十几年的煤矿生活并没有给父亲留下什么,除了仅存的一份死力气。那些技巧性的、在办公桌上写写画画就能赚到钱的工作,注定与小学都没毕业的父亲无缘。

在承受了别人的白眼和妻女疑惑的眼神后,父亲不声不响买回来一辆破三轮,埋头修理并重新油漆了一番,于是,父亲的“运输公司”草草开张了。尽管我在作文中歌颂过清洁工,赞美过搬运工,但那是没摊在我身上——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在骨子里,我对这种廉价劳动力的工作是有些轻视的。

我毫不掩饰我的反感,但父亲对我的皱眉撅嘴视而不见,每天早早晚晚地把三轮车推进推出。‖

渐渐地,我和母亲习惯了父亲每天在餐桌上讲蹬三轮时看到的新鲜事,沉闷的父亲竟也有这样绘声绘色的口才。我们也习惯了父亲每天清晨把三轮车“砰”地一声推出去,平平淡淡说一声“我出去了”的招呼。渐渐地,我对同学说起父亲的职业已不会脸红。父亲对他的工作是那么充满希望,甚至引以为荣。父亲在用他的踏实和诚实无声地告诉我:工作不分贵贱高低,只要你劳动,只要你尽力,就一定会有所得。‖

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习惯缠着父亲撒娇,讨点零花钱,看父亲憨憨又得意地笑着:“拿去吧。”在不知不觉中,家里充满了和谐的笑声,我叫起父亲来声音那么清亮。

若有一天,你和我一同上街,看到前面有个黑黑瘦瘦的男人挥汗如雨卖力地蹬三轮,听到我大声地叫“爸爸”后,你一定会看到掉转头的那一张满足而快乐的脸……‖

1短文已经用“‖”划分成五个部分了。默读短文,然后在横线上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思考“我”对父亲的内心情感变化,然后按照变化的顺序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自豪

3句子“每次与他上街,总是先‘扫描’一下”中的“扫描”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用横线画着的句子表达了父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短文中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语句。

 

15、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券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黑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2】本段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这两处写明了两点内容:①严监生________;②严监生的家境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此刻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②此刻,如果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

__________;③读了这句话,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5】读完以上选段,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花园。

《草房子》节选

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1朝夕相伴在文中读作________,请你给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朝夕相伴——___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意思的转折 C. 表示声音的延续

3读了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桑桑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7、课外阅读。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恐,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候。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候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zèng)□一句逐渐演化为成语□破登沉舟□

1“□”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破釜沉舟”意思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

(1)生性豪迈,勇敢无畏的人。(   )

(2)刚愎自用,霸道蛮横的人。(   )

5项羽的“破釜沉舟”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对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的正确理解是(   

A. 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B. 我几天没有吃饭,没有力气。

C. 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2意思只有我知道,老班长的意思是________

3用线画出这两段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

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秋时代有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晨,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在括号里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白:(1)明亮(  )   (2)清楚(  )   (3)公开(  )

学:(1)痛苦(  )   (2)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   (3)有耐心地,尽力地(  )

3仔细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    

4“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句中,“他”指的是______,“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句子。

(1)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泰国,如果你在公路边或者树林里遇到大象,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象是泰国的国宝。(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班队课上,我们修订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2、句子乐园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成字句: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改成双重否定句)

【3】我总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缩句)

【4】难道你不为他具有像梅花那样的美好品质而自豪吗?(改成陈述句) 

【5】陈羽在学校里始终一贯表现得很好。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父母的关爱中渐渐长大。一次拥抱,一个亲吻,个祝福,一句叮咛,一次谈心,一个眼神……无不倾注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对于这些,你一定也曾深深感动。那就请用你将曾令你感动的那——次拥抱(一亲吻,一个祝福,一句叮咛,一次谈心,一个眼神……)记录下来,把父母对你的爱记录下来吧。

(要有中心,有条理地叙述清楚,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