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歇后语]下列与中国古典名著有关的歇后语,搭配错误的是(  )

A.武松打虎——单刀直入

B.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C.草船借箭——有误(雾)

D.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A.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之类的句子,外公总要落泪。

B.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样样都有。

C.祖父戴大草帽,我戴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D.我终于知道了严监生为什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3、五(4)班举行期末复习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他应该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李东说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颜勤礼碑》。

C.小亮认为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D.《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说明了威尼斯小艇的构造和功用。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形近字组词。

订( )叽( )帐( )蹦( )倚(

叮( )讥( )账( )绷( )椅(

5、根据语境填空。

1.“君子喻于义,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拉帮结派。

2.美国有些人挑起的中美贸易之战吓不倒中国人民,“多行不义,______”,他们必定会自食其果。

3.爷爷常告诉我要保护弱小,他常说:“‘恻隐之心,_______。’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警世名言,我们一定要牢记。”

4.一个人只有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所谓“人有耻,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姐姐把shì jiè______地图______zhuō_____子上让大家一起找比______时。

7、按文章叙述顺序,把小标题补充完整。

喝酒→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8、写出近义词

镇定—________ 崭新—________ 注视—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选文一:民国元年,一位打山东来的摔跤手成了无敌手。那摔跤手个子大赛面墙,肩厚似牛臀,臂粗如大腿,光头圆脸冒红光;浑身的肌肉一使劲,好比上上下下到处肉球,再动两下,肉球满身乱滚。这小子拿手的本事是摔跤时,两手往对手肩上一搭,就紧紧抓住,腰一给劲,就把对手端起来。你两脚离地使不上劲,他胳膊长你踢不上他,你有再好的跤法也用不上。他呢?端着你一动不动,你再沉再重也没他劲大。等你折腾够了,他把你往地上一扔,就赛给他玩够的小小狗,扔在一边。据说他这手是从小练的一个怪招:端缸。

选文二:这怪人在街头站了一会儿,忽然打腰里掏出一个小纸盒,从里边抽出一根一寸多长的小细木棍儿,棍儿一头顶着个白头。他举起小木棍儿,从上向下一划,白头一蹭衣褂,嚓地生出火来,把木棍儿引着,令街上的众人一大惊,不知怪人这小棍儿是嘛奇物。怪人待手里的小木棍儿烧到多半扔在地上,跟着从小盒再抽一根,再划,再生火,再烧,再扔。就这么连划了十多根,表演完了,嘛话没说,扬长而去。

从此天津人称怪人这种“一划就着”的玩意儿叫“自来火”。呵呵,其实就是咱们用的“火柴”而已。

【1】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片段

选文一

选文二

主要人物

山东小子

_____

主要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_____

“奇怪”之处

_____

怪人点“自来火”

【2】选文一中,“肩厚似牛臀”“________”等词句是对“山东小子”的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词是动作描写。这样写表现出“山东小子”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二中,“表演”一词极具深意。请你联系选文,说一说它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两篇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小子”之所以能成为称霸一方的“无敌手”,是因为他有一身的蛮力。

B.“自来火”就是火柴,只是当时未普及使用,因此人们称之为“奇物”。

C.“怪人”表演结束后扬长而去,作者对此持批判态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无知。

D.两段选文选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目的在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特点,突显主旨。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扑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惊失色—______)   出错—______

2先用“ ”画出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词语或句子,再说说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3你能想一个救孩子的方法吗?和船长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谁的方法好?你觉得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海伦·凯勒》节选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老师

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这个单词。海伦猛然醒悟,原来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希望。

1结合短文填词语。

___的水 ___的喜悦

2沙利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是 ________。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海伦对知识的渴望?

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选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 ,而且( ) ,还能作急(zhuǎn zhuàn) 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dǎo dào) 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按原文填空。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本片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 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曹操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路过麦田。曹操发布命令说:“现在正是麦子成熟时节,大小官兵不得践踏麦田,有违令者斩首!”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小心地扶着麦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还有的人望着官军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谢。

曹操骑马正在赶路,忽然,田中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窜入田中,踏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自己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兵士呢?”他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于是,曹操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于是三军将士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违反军令了。

——改编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注释)①割发:剪头发。剪头发在现在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予我们的,不可毁伤,随便割掉不仅是不孝的表现,而且是大逆不道。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自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割发代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句子中把描写官兵动作的词画上横线,并说说你读了这个句子后体会到了什么。

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小心地扶着麦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的马踏坏了麦田,其原因是什么?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4曹操的马踏坏了麦田,他割发代首,有人说曹操狡猾,也有人说曹操严于律己,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地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写出描写孩子“气极了”以后追赶猴子时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能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3想象一下,当孩子获救后,大家会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捧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麾术难变多了!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④“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⑤“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⑥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

⑦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我满心疑惑。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我惊讶不已。

⑧“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⑨我臊得脸皮发烫,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⑩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加点部分“再普通不过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把街头上的土戏法和舞台上的魔术进行对比,这样写强调了______________。请你也用上对比的表现手法,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⑨自然段,作者在观看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______)——疑惑——惊讶——(______)。

【5】“快手刘”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踌躇满志,凝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小熊,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子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是无法体味的。

【1】密西西比河西岸主要描写了什么风光?(  )

A.蓝天、一群野牛

B.广阔无垠的草原、河心小岛

C.一头年迈的野牛、两弯新月

D.广阔无垠的草原、安静的野牛

【2】第三自然段侧重对密西西比河哪种状态的描写?(  )

A.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静态描写

B.对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的动态描写

C.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静态描写

D.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动态描写

【3】作者在描写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的时候主要抓住了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

A.动物嬉戏、骚动和聒噪

B.花草树木众多、缠绕交错

C.生物混杂交错、骚动和聒噪

D.植物繁茂,动物众多、骚动和聒噪

【4】“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下列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风光的嫌弃。

B.这句话把密西西比河东岸风光和密西西比河西岸风光进行对比。

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风光的喜欢和赞叹。

D.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下文对密西西比河东岸骚动和聒噪的描写。

【5】“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密西西比河的什么风光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试联系文本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12分)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 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 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1分)

2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与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词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没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4读完短文,你认为助手是一个 的人。(1分)

5苏格拉底在死前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前,他对助手有暗示吗?请用“____”把相关句子画下来。(2分)

6读完短文,你想说点儿什么? (2分)

 

 

7读完短文,你一定有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吧,把你的问题写下来,能通过仔细阅读自己写出答案更好。(3分)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家是什么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漠然地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  那是什么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世界上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走出,那里便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的百姓来讲,只能说曾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么?1983年,这个发生在卢旺达的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作一个贴切的注解。

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在卢旺达内战期间,他的亲人几乎全部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加,将女儿仅仅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1给第一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1)故  ①住   ②住所 ③停留 ④在(某种位置)

(2)    ①允许,许可  ②答应(送人东西或给人做事) ③或许 ④处,地方

3洛杉矶的一位富翁有自己的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拉尔找到女儿后说自己又有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想一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再填空。

一个幸福的家,不在于   ,而在于 ,只有

  的地方,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5根据你对的理解,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是我的家,     是我的家,  

6读了这篇短文,我最想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买鹿制楚

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1】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

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

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

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困境是钱多腐败,国外困境是外敌压境。

【3】阅读短文,推测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遇到问题

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

(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_________

鹿比较稀少,楚国才有,且价廉。

如果_______________

(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4】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问我:你了解什么是诺贝尔奖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仿写句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风景线。

“龙卷风来了,大家快跑……”船长的声音渐渐消失,我也失去了知觉。当我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竟然在一座荒岛上……

根据上面提供的开头,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探险故事,题目自拟。注意写清楚探险的过程,特别注意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