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月亮的无限怀念之情。

C.“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

D.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明亮,令“我”十分怀念。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丽受了很大的委屈,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B.王老师表扬学生总能一针见血

C.跑到这里的时候,陈成的额头上已经是汗如雨下了。

D.我们不要老想着意外之财,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吧。

3、“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中,分别给“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换一个词语,句子意思仍相同的一项是(   )

A.俯首听命伶牙俐齿 B.静静聆听伶牙俐齿

C.俯首听命按序排列 D.静静聆听按序排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带着问题来读书。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选自__________的儿童小说________________;《临死前的严监生》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凤辣子就是__________,她是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___》里的一个主要人物。作者____________呕尽心血,用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知道了搜集资料的方法有网络搜索、请教别人、_______。在网上搜集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需要搜集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可以检索关键词____________

(2)我国古代出现了好多书法家,我能写出一个__________

6、多音字辨析。

1.了:①le _____    liǎo ____  

2.着:①zhe _____   zháo____ 

3.应:①yīng_____  yìng_____ 

4.间:①jiān____  jiàn_____

7、回想课文内容填一填

1)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____,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阿炳用这_____________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________他度过一生的音乐,他爱那_____________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_______________ 的月光……

3)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

4)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___________,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________

8、字谜游戏。

1.你一半,我一半。____

2.二人手拉手,钢丝绳上走。 ____

3.大雨下在横山上。___

4.一条狗,两个口。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片段一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威尼斯小艇》)

片段二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牧场之国》)

【1】边读边想象画面,片段一用了静态描写,通过( )、高大的石头建筑、( )、大大小小的船舶等景物的特征来描绘画面。片段二用了( )描写,主要通过( )和圈里的牲畜来描绘画面。

【2】片段二中,“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能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选择错误的一项。(               

A.这句话通过描写狗、牛、马等动物跟平常不同的表现,来凸显牧场的宁静。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天暗后牧场上动物们都安静下来了。

C.“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个表达很有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并且间接写出了牧场上的宁静。

D.作者写狗、牛、马的安静,是想来表达它们跟牧场以及跟自然的和谐。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 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  三  孩子往下一纵身 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

2“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心惊胆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停顿、延长

4四十秒钟并不长,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下面不属于的是?(    )

A.突出了落水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B.人们对落水孩子的担心、紧张、着急的心情,让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C.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

D.以前水手遇到这种情况时,救人的时间是不超过四十秒的。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维码)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二维码包含的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民警查户口时,用智能手机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准确获取该住户的信息;公交车引入二维码后,乘客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便可获知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有人把传统名片和二维码结合起来,既美观,使用起来又方便,无需交换名片,只要手机扫一扫,大量信息就进入他人手机中。另外,一些艺术品展览也引入二维码管理系统,当游客参观展览时,只要使用智能手机拍下展品上的二维码,经过解码后,再耳贴手机,就能听到语音介绍……

【材料二】

“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优势:

类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中,二维码常常被应用于商品防伪领域,通过给每个商品建立一个独立的身份ID,以验证商品的真假。然而,普通二维码容易被篡改和复制,伪造手段层出不穷,使人真假难辨,损害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一种产品,既有二维码的存储功能,又具备防伪功能呢?“结构三维码”便可将二者充分兼容。“结构三维码”的灵感来源于打水花。往水里扔石子,水花飞溅,但它的高低永远不同。“结构三维码”正是利用结构多层纸,将防伪元素及信息集合用物理方式随机深浅雕琢其上,使之不同部位随机呈现不同深浅和不同颜色的结构特征,再使用AI智能识别将这种工艺所形成的结构组合特征识别出来,最终形成专属于每一件产品“不可复制的脸”。“结构三维码”是对二维码技术的创新性发展,较好解决了普通二维码的易复制问题,具有结构的、立体的唯一的和难以复制的特点。

【1】以下关于二维码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想要让二维码包含的信息显示出来,要用特定软件拍摄。

B.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

C.二维码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彩色的图形。

D.人们在一维码的基础上发明了二维码,二维码在生活中非常实用。

【2】李明要介绍二维码在生活中的运用,以下材料不能选用的是( )

A.乘坐公交时,扫码便可获知你乘坐的公交车离站点还有多远。

B.第一次见面时,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对方的大量信息。

C.民警调查案件时,通过扫描嫌疑人门牌上的二维码就可获知他的位置。

D.在博物馆参观马王堆汉墓时,可以通过扫描指定的二维码听相关讲解。

【3】二维码相对于一维码的优势是( )

A.数据容量较小。

B.数据密度较小。

C.条码受损时,可以让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

D.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

【4】【材料二】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 打比方

B.作比较 打比方

C.举例子 打比方

D.作比较 举例子

【5】根据以上材料,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三维码”的灵感来源于打水花。

B.二维码既有存储功能,又具备防伪功能。

C.“结构三维码”是对一维码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D.二维码可以给每个商品建立一个独立的身份ID,不容易被篡改和复制。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结构三维码”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当今社会:轻松一扫,信息全有。“二维码”是一项完美的发明。你同意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以下是李凡同学预习课文时,对各部分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①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但仍然坚持着。②拖行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

③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④沃克医生伸视伯承,发现他是军人。   ⑤刘伯承被土扉打伤眼睛,来到诊所。

【1】用“__”画出其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这几项内容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部分内容还可以概括得更准确?试着写一写。

( )_____________

13、阅读直通车。

书堂站战役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

 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但是,勇士们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和用刺刀跟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持续——(   )  姿势——(   )

壮烈——(   )

2.第二自然段的段意是                    

3.  画出描写战后场面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       

                       

4.作者一一列出烈士的名字,表达了               

                 

14、课内阅读运用。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那一次次的分离指的是岸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对毛主席主要的描写手法是(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岸英!岸英!”当毛泽东喊儿子的名字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呢?(  )

A.这次,你怎么回不来了呢?

B.你为人民献出了生命,值得!

C.你在哪儿?我想你啊!

D.你是志愿军战士,你尽了一名战士的义务。

【4】能形容选段中毛泽东心情的成语有(   )(多选)

A.忐忑不安

B.肝肠寸断

C.心烦意乱

D.悲痛欲绝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明小学对二到六年级的学生(3624人)进行了一次视力检测,请你仔细阅读表格中的信息,再填空。

年级

近视率

13%

19%

31%

42%

48%

【1】从这份表格中,你得到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造成他们近视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实际写两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保护视力行动”写一条宣传标语,呼吁大家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钟

18.91分钟

98.95分钟

材料三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

【1】根据材料一,人们读书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周国平阅读观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所有书籍中都藏着一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他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C.他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也是一种阅读。

【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周国平认为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______

(2)我国国民读书、读报的时间远远超过看电视的时间。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阅读书籍是在和右脑交流”这一观点。______

(4)电视主要是在和人们的心智对话。______

【4】读完上述材料,请你给那些爱看电视、不爱看书的朋友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阅读。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lòu lù)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xiān xiǎn)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wéi wèi)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______依恋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短文画横线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照样子运用动作描写写一写“久别重逢”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感悟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 急)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极 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恰当的词。

2第二自然段中哪个词能概括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威尼斯小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是对____________的描写:①小艇的静态  ②小艇的动态  ③新月的静态

4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5《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进行描写。

19、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出。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杨》一文表面上写 ),实际上是写   ),作者借白杨树的精神 来比喻边疆建设者(   ,借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比喻 )。这是(   )的写法。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字句

②改为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2、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先读懂下面漫画的内容,然后任选一幅,想想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