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充满趣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隶书的演变过程。
B.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C.星、抄、狼、漂,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
D.有趣的形声字、甲骨文的发现、书法欣赏等,都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汉字文化。
2、下列歇后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瞎子点灯——白费蜡
B.小葱拌豆腐——名声在外
C.秃子头上的虱子——藏不住
D.四月的冰河——开动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茂林修( 修理,修整)竹。 B.相映(对照,映衬)成趣
C.美妙绝(没有,无法)伦(比) D.乐不可支(支撑,受得住)
4、多音字组词
1.假:① jiǎ (____) ② jià (_____)
2.好:① hǎo (_____) ② hào (_____)
3.少:① shǎo(_____) ② shào(_____)
4.行:① xínɡ(_____) ② hánɡ(_____)
5、先填空,再把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在括号里。
“承”部首是____,除部首外再查____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接着,托;②承担,担当;③继续,接续;④接受。
(1)承上启下(______) (2)继承(______)
6、辨字组词。
很( ) 剧( ) 线( ) 慷( )
恨( ) 刷( ) 栈( ) 糠( )
7、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滁州西涧》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
(2)作者去游西涧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雨野渡时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古诗按照从“涧边”到“涧内”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__________和水上的__________,泾渭分明。
(4)诗的后两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8、读一读,写出怪体诗的下句。
龙 湖湖湖湖湖
虎虎 海海海海
望 会
山山山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_________________。
9、加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最美丽的。 夹竹桃最值得我留恋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手指》选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拇指外形的句子。
【2】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
【3】大拇指有哪些作用呢?请写出四种。
_________________
【4】讨巧的事,轮不上大拇指,比如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会儿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尖尖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浸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他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用左手接过钱,很激动地说:“谢谢您。”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努力挣来的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您的。”他对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们家门口,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以后还来过几个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的那些大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那人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那人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让人看了很难受”的原因是什么?( )
A.乞丐的穿着很邋遢。
B.乞丐十分懒惰,不劳动。
C.乞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母亲。
D.乞丐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掉了。
【2】“刁难”在文中指什么?( )
A.母亲不给乞丐20元钱。
B.母亲要乞丐用一只手搬砖。
C.母亲不要那人给她买的房子。
D.母亲让乞丐把砖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3】乞丐“怔住了”的原因是什么?( )
A.母亲的举动让他意外,使他明白一只手也能挣钱。
B.他没想到母亲会递雪白的毛巾给他擦汗。
C.他没想到母亲会在他劳动结束后给他20元钱。
D.他没想到搬那一堆砖,花了两个小时才搬完。
【4】那人为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买好了房子,是为了要感谢母亲什么?( )
A.感谢母亲给了他劳动的机会。
B.感谢母亲让他短时间赚到钱。
C.感谢母亲递条毛巾给他擦汗。
D.感谢母亲教他学会自立自强。
【5】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本至少说三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剥豆
(1)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2)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3)“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4)“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5)“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6)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7)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8)“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9)“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10)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11)转念一想:“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12)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13)“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14)“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15)“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16)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8-11自然段,照样子填写表格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我”的表现 | 慢下来 | (______) | (_______) | 紧了许多 |
“我”的内心 | 想让儿子赢,使他多一些自信。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结合“我”的表现和内心想法,推测“我”有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最后说“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A.联系12-15自然段儿子的言行回答,为什么“实在是多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结合全文思考,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爱如茉莉(节选)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jīn jìn) 怔住了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安静 恬静) 的微笑; 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 慢慢地) 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 安静) 美好,一切都(沉浸 浸润) 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用“√”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读音或词语。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怔”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我”为什么会“怔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段细节描写,妈妈的细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的细节体现在_________,对阳光描写的细节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的“生命的芬芳与光泽”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用“______”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用“﹏﹏”画出这段话中运用夸张的句子。这句话将大虫的______表现得活灵活现。
【3】比喻句和夸张句你也会写。任意选择一种,写上一句吧!
_________________
【4】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
【5】武松面对大虫,连续用了三次_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联系上下文,解释“粉身碎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中找出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头像雹子一样”形容砸向敌人的石头非常____________,这体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
【5】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文中的“敌人”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请列举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晏子使楚<节选>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A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B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C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于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说( )您这一问( )我实在不好回答( ) 撒个谎吧( )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说实话吧( )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敞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要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积,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赋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成语“摩肩接踵”是指选文中的___句 ,成语“联袂成云”是指选文中的______句 ,成语“挥汗如雨”是指选文中的_____句。(填序号)。
【3】晏子为什么举“淮南为橘,准北为枳”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阴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小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作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文章第三、四个自然段末尾都用了省略号。在下列表示意思正确的序号下画“∨”。
①表示内容省略。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③表示话没说完。
(2)文章第三自然段写无名花是( )的,第四自然段写无名花是( )的。
(3)本文第二、三自然段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6)用横线画出描写无名花“无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无名花“坚强”的语句。
18、阅读《草船借箭》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惩罚——(_________) 推却——(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_)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 (____)
【4】填空。
(1)周瑜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
19、阅读分析。
最后的时刻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
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
“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催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______,同时也说明敌的____。
【4】“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两句话是江姐对_____________说的,也是对_____________说的。表达了江姐_______的崇高革命精神。
【5】《最后的时刻》本意是指(____________),文中是指(__________)。
A.江姐牺牲前的短暂时刻 B.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对理想执着的追寻,对责任虔诚的坚守……疫情当下,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请选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