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诗句出自秦观的《浣溪沙》一词的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用对号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息(xī  qī)细jūn  jǔn)浑身数(jiè  xiè

xià  shà)倔jiàng  qiáng)战车千chéng  shèng

 

3、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杨氏之子》一文出自《________》,杨氏之子回答孔君平的话“________”说明了他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手指》一文通过刻画五根手指的形象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3.一个懂得羞耻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就像《朱子语类》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4.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正如《左传》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刷子李被作家冯骥才称为“俗世奇人”,他的绝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烘托人物形象,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将曹小三对师傅________的态度和刷子李________的自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刷子李高超技艺的赞叹。

8、在括号里各填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不要重复),并回答问题。

_____草帽  _______________地  _____蜻蜓

_____黄瓜  _____倭瓜花  _____蚂蚱  _____

读以上短语,想象作者在园中的活动,我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给予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他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就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把水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思索再三,决定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灌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又加了两 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是哪个? 

(1)(pīn  bīn)               (2)(rēng  réng)

2在第②自然段中,用“____”画出描写人物心情的句子,并分析人物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的小心翼翼一词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三个这样的(ABCC)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属于对人物_________的描写,它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

5请把第④自然段中如果把水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改为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短文,说说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给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积累与运用

《白杨》片段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反义词。

坚强——___ 粗壮——___ 动摇——___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4】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也借白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_________ 勉励自己 ______,这种写法叫 ________

【6】用“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幼稚________      寂寞________      情趣________  

(2)本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这篇课文是小说《________》的序言,作者是________。  

(3)面对爸爸对骆驼戴铃铛的诠释,的脑中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4)对作者的这种想法,你还有更好的解释吗?试试看。

12、品味探究。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 人缘 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 孩子们走到门口 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阳光随着门扉旋转 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 穿越的时刻  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组成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2)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3)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

                                                                                      

(4)教导主任会在门上贴上怎样的警示语,请你试着写上两条。

                                                                                      

(5)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6)如果你是那位校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那扇门?

                                                 

 

14、课外阅读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kūn)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王,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王,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沉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虽然齐国的一些发国人士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威王,所以没有人敢出来劝谏。

其实齐成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別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微臣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齐国有只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展翅飞翔,也不发出鸣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缩着。大王您猜,这只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身是个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像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实在也不是一个昏席的君王,于是沉吟了一会儿之后便般然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呃,这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一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政。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用“一鸣惊人”这句成语来比喻一个人如果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地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1读读画线的句子,然后用其中两个关联词各写一句话。

虽然……但是……________________

不但不……甚至……__________________

2“一呜惊人”后来用到比喻____________

3文中的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劝齐威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文中的淳于髡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迈进后园,( )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       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加油站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她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暗光,愿幸福陪伴着你。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 竭力(   )   

(2) 抑制(   )

2. 写出近义词。

竭力——(   ) 祝福一( 

3. “”画出达格妮从音乐的旋律里听到的音乐家对她的祝福。

4.  体会句子的含义。

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住呜咽,把脸埋在手里。

 

 

 

 

17、课外阅读

生命的药方

德诺10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4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朵熬成汤,说不定能治好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熬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他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病。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看见杂志上的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是沿着那条小河走的。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个很结实的船,他们躺在小船上,艾迪告诉德诺,等找到了费医生,他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地生活了。不知道漂了多远,船进水了,他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晚上他们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德诺咳得很厉害,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

距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的路程,德诺的身体却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他回到了家乡。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艾迪依旧常常去看他,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里便充满了快乐。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却杳无音信。

秋天的一个下午,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他们又玩装死的游戏,这回德诺却再也没有醒来。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艾迪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1】“杳无音信”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生命的药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表现出了艾迪和德诺的友情。

【4】从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体会到德诺是孤独的?请你把它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他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病。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说说你从这两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加油站

考察完铁矿,我背着沉甸甸的矿石标本,兴奋地返回营地。此时,已是夜里11点了。从早上10点出发,整整13个小时,我没有喝一口水,没有进一口食。我艰难地顺着冰坡往下移动,多次从陡崖上摔下来,手被坚硬的岩石划出一道道血口。突然,我一脚踩空,掉进了冰裂缝。我拼命用冰镐扒住冰块,用力向上。我要活下去!我要把我的发现奉献给我的祖国!幸好,冰裂缝只有40多厘米宽,背着背包的上身卡在了上面。

1.“”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从这几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考察完铁矿,返回营地的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19、课内阅读。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①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②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总是掩藏在语言之中。仔细阅读句①和句②,周瑜间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时,以下哪个不是他的真实想法?( )

A.明知故问

B.虚心请教

C.设下圈套

D.借机陷害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儿的景色真美,使我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桂花香。    

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你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感兴趣吗?请你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