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养尊处优(尊敬)
B.跃跃欲试(想要)
C.悠然自得(闲适的样子)
D.神机妙算(计谋、推测)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玷污(diàn) 敞开(chǎnɡ) 楷书(kái) 矜持(jīn)
B.咆哮(xiào) 丞相(chén) 抽屉(tì) 肋骨(lèi)
C.踉跄(liànɡ) 瞑目(mínɡ) 企望(qǐ) 踌躇(chóu)
D.发怔(zhènɡ) 黯然(àn) 堪称(kān) 彼此(bí)
3、下列句中加点词近义词有误的一项是( )
A.田忌很信任(相信)孙膑。
B.田忌对孙膑非常赏识(赞赏)。
C.田忌满意(满足 )地笑了。
D.田忌向齐威王引荐(推荐)了孙膑。
4、仔细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中国这个古老而又zhǎn xīn( )的国家,充分体现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担当。我们不仅维护自己主权和名誉不容侵犯,也对其他国家给予理解和zūn zhòng( );我们在积极抗疫取得成效的同时,也给许多国家送去了诚挚的wèi wèn( )和宝贵的经验,赢得了世界人民的yóu zhōng( )称赞。中国的风范,让世界为之sù rán qǐ jìng( )!
5、缩句。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手指名称 | 短处 | 长处 | 联想到的人 |
大拇指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食指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中指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无名指、小指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7、《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要从表面到看实质,借箭的原因表面看是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借箭的结果表面是________,实质是________。
8、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 威廉叔叔发回来一封信,上面写着:猛虎有一对黄玉般的眼睛, 看守着价值连城的宝物。(_______)
2.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的入睡了。(_______)
3.这样机智的娜塔莉难道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_______)
4.我们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明如玻璃的带子-----河。(_______)
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小鸟
没有( )绿叶,没有( )炊烟,没有( )泥土,没有( )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海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姗姗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乌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也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捧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学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瞧,它多么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青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宗凉。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带来了乐趣,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乌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学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第一自然段的( )里,应填写的数量词,依次是。(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写序号。)
A.一丝 一缕 一片 一粒
B.一缕 一丝 一片 一粒
C.一片 一丝 一缕 一粒
D.一片 一缕 一粒 一丝
【2】根据所给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非常喜欢,舍不得放手。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_______________
【3】小鸟可爱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对水手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冬阳•童年•骆驼队
“为什么要系(jì xì)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shā mò( )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hánɡ xínɡ)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在拼音旁的括号内写上词语。
【3】把划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4】爸爸认为我的想法更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就骆驼上系铃铛这个问题,你同意谁的看法?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汉字之忧)
《汉字听写大会》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
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狼牙山的壮士们壮烈牺牲,也会被他们恶搞为“挂了”;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
如下面的图片: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
一些商家,为了引人注意,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药品广告,例:咳不容缓,例:刻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
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
【1】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2】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话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文中例子,将(现实之痛)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写在相应的括号或表格中。
【4】保护汉字,迫在眉睫。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刷子李》选段,完成练习。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这句话表面是说______,实际上是在夸赞_______。
【2】选段对刷子李刷墙的____和____进行了细致描写,写出了其刷墙的技术高超。
【3】作者将刷子李刷过的墙比喻成_______,由此你会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术呢?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归纳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清汤荞麦面(节选)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地回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过了晚上十点,店门又被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男孩走了进来。
老板娘看那女人身上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就想起去年大年夜最后那三位顾客。
“……这个……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
“请,请到里边坐,”老板娘又将他们带到去年的那张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
“喂,孩子他爹,给他们下三碗,好吗?” 老板娘在老板耳边轻声说道。
“不行,如果这样的话,他们也许会尴尬的。”老板说着,抓了一份半的面下了锅。
“今年又能吃到北海亭的清汤荞麦面了。”
“明年还能来吃就好了……”
【1】文中划线的内容可以换成______这个成语。
【2】以下哪一项的省略号与例句用法一样?( )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A.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B.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认错了。”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
【5】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为什么不干脆给母子三人下三碗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6】想象“躲在妈妈身后担心会遭到拒绝的两个孩子”在等待回答时,心理的想法。
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回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给“饶”扩词:
饶:( 求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才”是意思有:①能力;②从才能方面指称某类人;③方,始;④仅仅。
文中带点的“才”字,应取第(________)种意思。
【3】用“——”画出具体描写官绅们害怕被惩治的句子,它们是按( )顺序写的。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马上,他又拨弦奏起“志在流水”的乐段。才奏了一会儿,子期又出乎意料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垠的江河流水!”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 )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1】括号里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衷心 B.初衷 C.由衷 D.折衷
【2】画线句子中的“出乎意料”用词不当,应换成的词语是( )。
A.意味深长 B.三心二意 C.别出心裁 D.马马虎虎
【3】“喜悦”的“悦”字读___,它的同音字有___、___、___等。
【4】伯牙和子期说的话,要读出___之情。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九岁的时候,(似乎、几乎)每天夜里做梦我都在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几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我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像我一样在梦中飞腾。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呢?”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还曾经是草履虫,是鱼,是青蛙,是兔子……还曾经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1】文中括号里不适当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几个词语中,________的“解”同其他几个“解”意思不同。( )
A.讲解 B.解答 C.解释 D.令人不解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的身体轻盈,随心所欲。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
①眼前的情景和我们当年相似。________
②学校里,老师亲切,同学热情。________
【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位低年级老师的讲解,你有疑问吗?请选择1~2个问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樱桃情
①在乡下外婆家,我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就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与樱桃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岁月随风飘逝,然而那树、那人依然令我醉心回首。
②外婆家门前有三棵樱桃树,树干粗细比碗口小一点,一身粗皮很难看。每当早春时节,光秃秃的枝条上便长出一点点芽苞来。不几天,那些芽芭便绽开一部分,长成了嫩嫩的叶子。又仿佛是一夜之间,剩下的那部分芽苞便成了白色的小花,点缀在枝头。
③这时候,我那被关闭了一冬的心便开始萌动,继而雀跃起来。我开始围着那棵樱桃树转呀转,外婆则总是将一只脚放在门上,侍着门框慈爱地望着我。
④有一天,我在树下发现了一片花,我知道,要开始结樱桃了。于是我开始抱着树干拼命地摇,看着那花瓣飘落下来,我更得意忘形了。那时候,只是出于一种想吃樱桃的急切心情,现在想起来,那满天飞花乱坠的情景实在美丽。
⑤外婆可不依,一发现我摇树,就捡一根棍子开始追我,她踮着一双小脚当然是跑不过我的。我也有不注意被抓住的时侯,她凶神恶煞般地扬起手,却总是轻轻地将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说:“你不想吃樱桃啦?”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说:“咋不想呢?我把花摇落了就会快点结呀!"外婆无可奈何,摇摇头,笑了。
⑥从樱桃只有一丁点儿大到樱桃成熟,我每天都要去摘几颗。开始,外婆总是不许,我只得偷偷摘。渐渐地,外婆也就不管了,随便我怎样想方设法地摘樱桃。外婆还是倚着门,一只脚放在门上,微笑着望着我。
⑦暮春时节,樱桃真正成熟的时候到了,可是,那剩下来的红透的樱桃尽管随着枝条,在风中摇曳,我却只能望而兴叹。这时候,外婆一边搬来椅子,一边唠叨:“这回好,剩下的全归我啦!”然后将椅子放在树下,颤巍巍地爬上椅子,踮着脚,将身子伏在树干上,费劲地将有樱桃的枝条拉近,将樱桃小心翼翼地摘下放在身前的口袋里。当外婆从椅子上下来后,却将樱桃全部给我。偶尔,她也会摘下一颗轻轻地放在嘴里,眯着眼一吮一吮的,似乎在细细品味……
⑧时光一去不复返。每当我想起童年,就想起那几林樱桃树,想起外婆……
【1】阅读第④自然段,那满天飞花乱坠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婆非常疼爱“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外婆对“我”的___________ ,以及“我”对外婆的___________之情。
18、课文片段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1】“再不回头”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医家都不下药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的”点明严监生___________了,可还 “伸着两个指头”,他心里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3】“大侄子”“二侄子”上前去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人物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严监生因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表现了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说明严监生害怕侄子们瓜分他的财产。
D.表明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严监生。
【6】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
【4】船夫技术非常好,体现在(多选)( )
A.行船速度极快。
B.不管怎样拥挤,都能挤过去。
C.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地穿过。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描写一位在车站焦急等待亲人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弟弟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这和平时活泼爱闹的他可是截然相反呀,他一定是做了什么错事吧。(仿写句子,表现出人物前后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志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13分)
(1)我们不能忘记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 (改为反问句)
(2)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为“被”字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大象的舞蹈很精彩。大象很笨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3)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3、习作展示。
歇后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其实每则歇后语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歇后语,发挥想象,写一个生动的故事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