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B.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C.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D.蜜蜂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一样的是 ( ) (本题2分)
A.出差 差错 差评 B.停泊 血泊 湖泊
C.燕子 燕山 燕窝 D.摇晃 晃动 明晃晃
3、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幼稚 穿梭 理直气壮
B.呐喊 迟延 百折不挠
C.清晰 拘束 杯水车薪
D.胚胎 祭奠 冲峰陷阵
4、按意思写词语。
(1)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_______)
(2)屋顶中间高起的部分。(_______)
(3)事物妩媚多姿,让人着迷。(_______)
(4)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_______)
5、将下面的偏房部首组成一个成语写在括号里。
彐 少 冂 火 纟 艹 亠 女 勹 ( )
6、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神情 ________的大脑 ________的脸色
________的男子汉 ________的白床单 ________的目光
7、我能填。
十五的月亮像()。
8、书法欣赏。
(1)以上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最喜欢_____的作品,因为________。
9、课内阅读。
我们(幕 暮)天席地的生(涯 崖)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玫瑰和丁香丛中更有青鸟和知更雀的巢,那巢都是(住 筑)得极低,一伸手便可触到。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母亲和父亲已这样地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
【1】用“﹨”画去括号中用得不当的字。
【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探望——( )永远——( )
(2)反义词:破坏——( )暂时——(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在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介绍一下青鸟和知更雀的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韦德的礼物
一天,老师讲完圣诞老人的故事,问同学们:“如果圣诞老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从国外赶来给大家送礼物,你们希望得到什么?”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有说要金子的,有说要洋楼的,有说要考试得高分的。
一个男同学,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丝毫不为这热闹的场面所感染。
他叫韦德,家境不好,出生不久便没了母亲,父亲在他3岁时又不幸葬身深崖。他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韦德很懂事,在班里人缘儿好,成绩总排前几名。可最近几个星期,他时不时在课堂上低头。
老师提醒了儿次,他老不改。为此他吃了好几回“冰激凌”——同学们上课走神儿,老师就用冰冷的手摸揽他们暖暖的小脸蛋。
“韦德,你呢?最喜欢和希望得到什么礼物?”老师走到他面前轻声问道。
韦德慢慢站起来,垂着眼睛,在努力地想着。老师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
只一会儿工夫, 韦德便抬起眼睛,眼神那样晶亮,显得非常高兴,他几乎是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喊道:“我想要一双棉手和一双棉鞋!”
同学“哄”的一声笑开了,这愿望太微不足道了。韦德也笑了,笑得真挚、纯洁。
“为什么?”老师突然觉得这个矮小又穷困的孩子,他这个朴素的愿望绝对不会像听起来那样低微。
“老师的手很冰,有了棉手套就暖和了;奶奶的脚生冻疮,穿上棉鞋就会好了。”韦德雅嫩的童音在教室上空盘旋着。
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蓐,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渺小得不值一提。(_____)
(2)争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_)
【2】当韦德说想得到一双棉手套和一双棉鞋时,孩子们为什么“哄”的一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
【3】韦德想得到的圣诞老人的礼物和其他孩子们想得到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个个若有所思地抿紧嘴唇,似乎有什么东西敲中了自己的心灵。”请回答敲中心灵的东西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换成你,你希望得到怎样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五彩的园子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重复的只画一个)
【2】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这段话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而在描写蜜蜂时则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各具特色,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A.神态 B.颜色 C.动作 D.外形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妙答“一”字诗
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
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一日,他离家进京赶考,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不巧,艄公已经摇橹离岸。要等船回来,还需半个时辰。于是陈沆高声呼唤艄公,求他回转。船上有人知道陈沆是个才子,愿意出面替他恳求艄公,但有个条件,要陈沆立即吟诗一首,而且诗中必须要有十个“一”字,如能做到,便请艄公回来渡他。陈沆听后,沉思片刻,大声吟出:
一( )一桨一渔舟,一位( )一钓钩。
一俯一( )一场笑,一江( )一江秋。
船上的人听了无不叫好,艄公便掉转船头,将陈沆接上船。
【1】读了上面的小故事,请你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A.渔翁 B.明月 C.仰 D.帆
13、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又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饱。”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卢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誓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14、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上,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 飘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能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他画了一个“爸爸”,又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 精细)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 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用“\”画掉。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从短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1)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蜡 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杆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自己,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该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吹嘘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 黑暗——____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趾高气扬____
A.足,脚 B.脚趾
(2)炫耀____
A.照耀 B.夸耀
【3】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反映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1)台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蜡烛: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4】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_。
16、看回目,完成练习。
【1】从回目上可以知道这本书的书名是《______》。
【2】看到第十三回的回目“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我大致能够猜到这一回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阅读回目,我还对第____回很感兴趣,因为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不为什么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是摒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地劈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假使我走到幕后,将我二十年的历史和一切都更变了,再走出到她面前,世界上纵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只要我仍是她的女儿,她就仍用她坚强无尽的爱来包围我。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哧哧繁响。海波如山一般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着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有删改)
【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她的原名是________。你还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的我”的__________和母亲的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画“______”的句子说明了母亲的爱(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A.温馨 B.无私 C.博大 D.深沉
【4】读一读画“﹏﹏”的语句,再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母亲的爱是“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用文中的陈述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删去最后一段对全文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 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 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 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些选项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吝啬的特点( )
A.她的衣裳穿了很多年,如今都洗的发白了。
B.老太婆心想:“我宁可把鸡蛋放臭了,也不给别人吃”。
19、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这里,“屏障”是指 ________。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_____。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________。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___________的姿态和________的特点。
20、句式改换。(2分)
照样子,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使句意不变。
例:他难道不是一个好学生吗?
他是一个好学生。
⑴不劳动连棵花都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
⑵难道他真的愿意去?
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观察下面的图画,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收获了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