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株待兔     

B.旁李     

C.问其        

D.弗能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手   B.鼓  打 台  自吹自

C.   即使   即 即 D.动  强 兵遣将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供应(ɡōng ɡònɡ) 供奉(ɡōnɡ ɡònɡ 血泊(xiě xuè 挣扎(zhēng zhèng)

兴奋(xīng xìng  执著(zhù zhuó  禁不住(jìn jīn  唯一(wēi wéi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5、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__________

(2)大虫又扑过来,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就势把大虫的顶花皮揪住,把它按下地去,然后朝大虫的面门上眼睛里乱踢。__________

(3)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__________

(4)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__________

6、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下面的练习。

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推拉____)(____ 蹦来____)(____

1.描写外貌的词:_______________

2.描写神态的词: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1.用音序查字法查“忌”,应先查_____,再查音节_____,它是个_____结构的字。

2.用数笔画查字法查“丧”气,应查_____画,读音_____,组词_____

3.“羸”的读音是______,“赢”的读音是______,它们可以分别组词为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所代表的岁数。

1.豆蔻年华:__________

2.及笄:__________

3.弱冠:__________

4.而立:__________

5.不惑:__________

6.花甲: __________

7.古稀:__________

8.期颐: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体育课

[意大利]亚米契斯

近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所以我们原来在室内上的体育课改在操场上了。

咋天,当涅(niè)利的母亲,那位金发碧眼、穿一身黑衣服的妇人,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时,加伦刚好就在校长办公室里。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涅利太瘦弱了,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她对校长说。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你会知道的,妈妈。”他说,“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他的母亲默默地望着他,眼光中满是爱怜。过了一会儿,她犹犹豫豫地说:“只是,我怕同学们会……”她是想说“会嘲笑你”。但是涅利回答说:“他们不会怎么我的,况且还有加伦在呢。只要他在,谁也不敢笑话我了。”

于是,涅利的母亲允许他去上体育课。脖子上有一道伤疤,曾经当过兵的体育老师,一上课就把我们带到高高的横木前,我们得爬到横木顶上,然后站在上面。得洛西和科勒提像猴子似的几下就蹿了上去。就连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也很灵巧,尽管他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儿碍手碍脚。在他往上爬的时候,为了逗他发笑,全体男孩子一起在下面喊着他平时常说的那句话——“对不起!对不起!”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但是伏提尼却接连两次在中途滑了下来,他那身新做的蓝色条纹的运动服也没能帮上他什么忙。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莱一碟。我相信他肩上扛着一个人也能爬上去,因为他强壮得就像一头小公牛。

加伦之后就该涅利了,当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时,许多人笑了起来,有的还“嘘嘘!”地起哄。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大伙儿立刻止住了笑。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老师对他喊:“下来吧!”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我觉得他随时都会头朝下栽下来,摔得半死。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1】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可多选)。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1)昨天,当涅利的母亲,那位金发碧眼、穿一身黑衣服的妇人,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时,加伦刚好就在校长办公室里。 _____

(2)斯塔笛喘着气,咬着牙,脸变得像火鸡一样通红,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_____

(3)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_____

【2】“他的母亲默默地望着他,眼光中满是爱怜。”此时,涅利的妈妈可能在想____________;“最后,他终于站在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此时,涅利可能在想__________

【3】下课后,涅利回到家中,见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发挥想象写写。

涅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母亲的纯净水

每逢体育课,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 以便激烈的运动之后,畅饮一番。

跟大家一样,李兰也会带上一瓶。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吃过午饭。母亲就把一瓶纯净水拿出来,递给李兰。接过这瓶水,看着母亲慈爱的面容,李兰心里总会莫名地难过起来。她知道一个她不能揭开的秘密!还好,她总能很快回过神来,坚定、信任又略带感激地对母亲说:“谢谢妈妈!我走了。”

一次体育课,同桌没带纯净水,李兰犹豫了一下,然后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

“咦?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呀!”同学喝了一口,疑惑地说。“怎么会。”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这瓶盖怎么没拧断就能打开呀?”“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像是凉白开!”一个同学尝了一口,说。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

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是的,是凉白开!”她在心里叫道。她快哭出来了。同学们说的她自己早就发现了。那是母亲的秘密,也是自己的秘密,一直压在她心头。现在她实在受不住了,她要一下子把这委屈抛得远远的。

“我带的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门,她就气鼓鼓地问母亲。“是。”母亲平静地说,“你现在才知道吗?”她看了看李兰说:“有人说你什么了吗?”

“你为什么不跟我说明白?”李兰反问道。“我是怕你爱面子,瞧,你这不是受不了了吗?”李兰哑口无言。

“唉,家里不宽裕,妈妈是想省点儿钱。”母亲给她打圆场,又说,“你知道吗?要是给你买纯净水,一星期两瓶的钱,就相当于家里一个月的水费了。”

她知道,母亲说得对。父亲的厂子不景气,工资不高;母亲几年前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贴补家用。在家里,自己是唯一消费不挣钱的人,是应该为家里节省一些。况且,喝凉白开跟喝纯净水,对身体来说没什么区别。

“我们是穷,但是穷也不是错呀。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

母亲接着说:“不管是穷还是富,攀比、死要面子都不对,都得实实在在地生活。要不富的也会变穷,穷的还会更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有的同学故意问她:“里面是凉白开吗?”她就沉静地看着问话的人说:“是。”对她来说,凉白开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她慢慢明白了: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物质生活状态。总会有人富裕一些,有人清贫一些。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养成一个宽广的心灵;不限于眼前,更在于未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纯净水”使她产生了这些心理变化:

(难过和感激)——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

从“_____”和“_____”两个字中,可以猜到李兰在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含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一)

秦兵马俑(片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gān  gàn)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mó  mú)氛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在  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国千乘的宏伟(姿势  气势),形象在(展示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  再)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对号。(3分)

(2)片段的第一自然段中,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兵马俑特征,就是(   )。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气相。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

 

12、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子(zhuō   zuō)                 案(tú   tū)                 苹果(qiē   qiě)

不多(chā   chà   chāi)     奇(hǎo   hào)            往小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选段中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猴子越来越____________

2不是孩子处于这样危险境地的原因是(   )

A.孩子被猴子逗得恼羞成怒。

B.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

C.孩子非常喜欢那顶帽子。

D.水手们没有及时阻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3当被猴子一次又一次地逗弄时,孩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让报告更加有说服力,其他组员还找了一篇体现汉字文化价值的文章放在了研究报告旁,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课文同主旨:探索汉字)

于方正之间溯源中华文明

与兴

①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字”无双。近日,众多国宝级文物跨南北、越八方来到成都博物馆,构成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②展览的故事从8000余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讲起。陶器上的刻画、龟甲上的符号,是汉字最初的源头。而这件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龟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③作为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害藏出土的史墙盘填补西周重大史料空白,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zhào)版,其上附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

④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因此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写字速度,以及适应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变,一场“秦篆隶变”让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也成为“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展厅中,一段段居延汉简,体现出隶书普及之后对于汉王朝对外传播和疆域扩展的重要作用。

⑤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从本次特展的展品可以看出,在汉代,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汉字”之名即由此定格。

⑥从上古图语到书风万千,从龟甲铜器到绢帛()纸张,汉字的魅力在形貌、载体、书写方式的更迭(dié)中不曾消减,反而历久弥新。汉字不仅体现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

⑦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隐逸品格。宋代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观者从力透纸背的尺牍文书中可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⑧整个展览以苍虬有力的“为万世开太平”书法作品结束。柳公权曾言:“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方寸之间抒写出的人格气韵、精神风骨,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永恒跳动的脉搏,是江河万古、未曾断绝的华夏民族精魂所归。

⑨文明之璀璨历程,自汉字始,载于文物,融于时代。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在祖国日益强盛、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驰骋于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聪聪读完文章后,有些地方没记住,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帮他回忆一下。

文物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失。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源头是____________,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的文物是____________,见证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文物是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下面是妙妙对于这篇文章的认识,请你选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       

A.最初的汉字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有很多其他的载体。

B.“书同文字”政策的推行是“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

C.从第⑦段中可以得知汉字中蕴藏着文人的精神风骨。

D.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以及它的重要价值。

【3】(段落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战题(迁移运用)上二年级的弟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老是教育他“写字的时候要用心”,请你结合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向他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磁疗表带的问世

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住着一个( )的知识分子——田中正一,他没有职业,一文不名,却整天关着门在家里研制一种“铁酸盐磁铁”,被邻居看成是"怪人"。

当时他患上了“神经性头痛”的毛病,病一发作折腾的他( ),怎么治也治不好。那时候,每逢星期四他都要带着许多制好的磁石,到大井都工业试验所去测试。时间一长,一个偶然的现象出现了:每逢星期四,他的神经痛就得到缓解。田中正一是一个探究心很强的人,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找来一条橡皮膏,在上面均匀地粘上五粒小磁石贴在自己手腕上做试验。

很快,他发现这玩艺对治神经痛很灵,就立即申请了专利。田中正一认为:“将磁石的南极、北极相互交错排列,让磁力线作用于人体,由于人体内有纵横交错的血管,血液流过磁场时,便能感生出微电流,这种电流能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取得专利权后,田中正一模仿表带的式样,制造四周镶有六粒小磁石的磁疗带,向市场推出。产品上市后,果然( ),在全日本出现了人人争购、趋之若鹜的现象。工厂三班制生产也( )。在销售最好的时期,仅一周销售额达两亿日元。

就这样,转眼之间 ,一个穷汉就变成了大富翁!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选项。

A.不同凡响

B.痛不欲生

C.穷困潦倒

D.供不应求

【2】根据原文内容判断对错。

(1)田中正一因为有“神经性头痛”,因此被称为“怪人” 。________

(2)磁石能够治疗田中正一所有的头痛问题。________

(3)田中正一模仿项链的样式做了磁疗带,推向市场。________

【3】磁石治疗神经痛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田中正一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他幸运,对此,你认同吗?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认真阅读下面三份材料,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现在是信息社会,快速便捷的互联网将网络语言送进了我们的生活。“囧”“槑”等网络用语激活了沉睡在字典中的“死”字;“敲黑板”“开脑洞”等词语鲜活贴切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现象,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锦鲤”表达了人们收获好运气的喜悦;“亲情价”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关爱。网络语言正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朝气蓬勃的语言文化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在表述率性、直接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类似“菜鸟”“弱鸡”等不雅的词语。人们在交流中过度调侃(kǎn)、恶意羞辱,使得语言的纯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优良美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家池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当一位耄耋(mào dié)老人、一位公务员、一位银行职员,都称呼我为‘亲’时,我何止被惊呆,简直是崩溃。”语言并不仅仅是表达与交流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与美德的重要载体与直接表现。古人对贤者、长辈称“子”称“君”,近代以来我们称呼“先生”“您”。这不光是用语的文明礼貌,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长幼有序”“人敬人高”,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作为礼仪之邦的子孙,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吗?我们呼吁:

(材料三)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全世界目前存有7099种语言,然而97%语言的使用者只占世界人口的4%。今年2月21日是第20个国际母语日,口号是:“尊重、守护每一种母语!”保护语言的同时,我们还要推动语言及文化的多元发展。我们深知保护母语,并不是闭关自守,墨守成规,语言自然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解、宽容与对话的基础上,接纳、吸收,不断继承与发展,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语言传统及其背后文化传统的认识,让我们的母语更好地传承下去!

【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与一个共同话题有关,这个话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表达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把(材料二)的结尾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能够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条理清晰地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④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⑥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短文通过写秋悄悄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秋的___________感情。

2(1)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

3展开你的想象,秋还能走进哪里?仿照文章第3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处,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秋悄悄走来,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句,请你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猜诗谜

祝枝山与唐伯虎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去拜访唐伯虎, 不料他刚进庭院就被这位好友拦在屋门外。

祝枝山不解其意,故作生气地说“:唐寅,老兄我前来拜访,你如此无理,究竟是为什么?”

唐伯虎笑道“:老兄息怒,小弟我有诗谜一首请你猜一猜。猜对了,热情招待;猜不对,就不能怪我闭门谢客了。”

祝枝山说“:好吧,一言为定!”

唐伯虎解释说“:我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打一个字。”说完,唐伯虎念出了四句诗:言有青山青又青,两人土坡观风景,三人牵牛少只角,一人坐在草木中。

祝枝山听了笑道“:如此简单的诗谜也值得我去猜吗?”他说着便自信地走进屋去,坐到太师椅上就朝唐伯虎招呼到“:好,佩服!佩服!快奉茶吧!”唐伯虎见诗谜已破,立即端上香茶一杯,连连说“:此谜破得妙!”

这首诗的谜底就是“______”这四个字。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悟 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zhé)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 引诱)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镇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等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晴。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 倾泻)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把文中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2】短文采用先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

【3】文中画线句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作者把“她”比作了__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分析句子,回答问题。

(1)“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这句话写出了湖水的_____(动态 静态)美,读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能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又软又烂的淤泥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改成陈述句)

2诺贝尔把自己巨大的财富献给了在科学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缩写句子)

3在这棵高大的松树林上,有几只蜘蛛在爬来爬去.(修改病句)

 

21、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只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妙笔生花。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司机……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选用典型事例,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题目自拟,字数: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