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模仿动作 勇敢的水手 平稳地行驶 紧缩的眉头
B.拉开阵势 金色的田野 不时地回头 阴凉的地方
C.战胜困难 惊异的目光 威吓地吼道 微弱的夜晚
D.打消念头 慈祥的神情 熟练地操作 优美的故事
2、选词填空。
(1)果然 竟然
①这样一座几十层的大楼,(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建成了。真让人难以相信。
②昨天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雨,下午( )下起了大雨。
(2)印象 影响
①小芳喜欢摄影是受她爸爸的( )。
②长江三峡那奇美壮丽的景色给外国游客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 )。
(3)镇静 寂静
①空旷的山林( )无声,见不到一个人影。
②立安看见特务突然出现吃了一惊,但他很快就( )了下来。
3、最能表达我们对诸葛亮的佩服之意的句子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
B.不能不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C.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
4、读拼音,写词语。
zhěn suǒ nián líng juàn liàn qíng bù zì jīn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nǐ dìng zhǎn xīn yóu zhōng sù rán qǐ jìng
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5、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____________,从小读书____________。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____________;饿了,就用____________。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____________书院求学。
6、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______
2.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它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______
3.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____________
7、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含辛(_______)苦 风雨无(_______) 百折不(_______) (_______)汤蹈火
千里(_______)(_______) 雪中送(_______) (_______)门立雪 坚贞不(_______)
1.(______________)赞扬了尊师重道的精神。
2.意思最接近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属于“ABCC式”词语。
4.(______________)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予支援或帮助。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牧童归去横看牛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2.浓浓爱国情,拳拳爱国志。“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炙热的爱国情怀。
3.通过学习古典名著,我们认识了_________的诸葛亮、刚勇豪爽的武松、率直纯真的贾宝玉、_________的孙悟空,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横撇竖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_________这样的过程。遨游汉字的王国,我积累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如: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
5.“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的“忠骨”一词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星光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惘,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
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动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晩,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天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蔗园;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蔗园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在树丛间、蔗园里,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的人打着灯笼来找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豁然惊觉,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1】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件事串起了全文,并采用了第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说明时光流逝的语句。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不曾褪色”是因为这件事刚刚发生。( )
(2)“我”非常喜欢星星,母亲也支持“我”去找星星。( )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看到被“我”当作星星而紧捏在手中的萤火虫,想到她曾经说过的“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的话,非常感慨和激动,因此流了泪。
B.找到“我”时,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母亲赶过来抱住“我”,非常心疼,因此流了泪。
C.“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这句话与前面妈妈说的“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相照应。
【5】作者最后说“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lèng nèng)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pū pù)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倒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警。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sì shì)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了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xuē xiāo)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熟一熟的橘瓣儿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1】用“√”画出括号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词语中可以概括语段内容的是( )
A.初遇 B.探望 C.怀念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对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由惊讶到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
【4】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画“ ”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汉字的魅力
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雪”“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读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样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字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有……”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中国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家小饭馆的中文店招牌,几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验,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全文不长,译成中文也仅有一百零几个字:
“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脍炙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独一无二——_______ 无可替代——_______
【3】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为什么把汉字比作“一团火”“一盏灯”“一声乡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到一个“明”字,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请你找一个汉字试着用这种方法解释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曲调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在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习惯。
【1】“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几乎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乐曲可以用许多词语,本文就用了这样三个: ______、 ______、 ______
【3】本段从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样几个方面写了从们对音乐的喜爱。
【4】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 ”在文中画出来。
13、课外阅读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 普遍),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 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 自大),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花园那边没有动静, 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 ,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 ,一面摇扇子 , 一面看着我笑呢!
④ 今天下午 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 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 多方便 外婆看着我说 多大的姑娘啦 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⑤以后,( )外婆哪次上山,( )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 )摇扇子,( )等着我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hé huo)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大阳呢, 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温度)?
⑥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上方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读音。
【3】给第④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给第⑤小节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泪眼盈盈:__________________
(2)一去不返: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6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横线画出一处文中描写外婆神态的句子,从这个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呢?
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课外阅读。
大闹天宫(节选)
玉帝听到报告,大发脾气,命令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布下十八层( ),一定要捉拿悟空回来。但是天兵天将都不是悟空的对手,一个个都败下来。于是观音菩萨就建议让二郎神到花果山来捉拿孙悟空。
二郎神奉命,带领梅山六兄弟,点了些精兵良将,杀向花果山。悟空主动迎战,与二郎神打得( )。梅山六兄弟见悟空这时顾不上他们,就乘机杀进了水帘洞。
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心里一慌,变成麻雀想跑,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抖抖翅膀就去啄麻雀;悟空急忙又变成一只大鹚鸟,冲向天空,二郎神急忙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悟空一见“嗖”的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
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悟空见了,急忙变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立在芦苇上。二郎神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鸨就打,把悟空打得( )。
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追过来,见有个旗杆立在庙的后面,就知道是悟空变的,拿起兵器就朝门砸过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打,又来到花果山跟前。
各路的天兵天将一拥而上,把悟空( ),在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趁机把金刚琢朝悟空扔过去,悟空被打中头部,摔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咬住了悟空,其他天神扑上去把悟空按住,用铁链穿住琵琶骨捆了回去。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团团围住 天罗地网 站立不稳 难分难解
【2】悟空与二郎神大战的过程中,分别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悟空是怎样被抓住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游记》的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的相似。地球上的水( )能保留下来,( )孕育出了生命;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这样,( )彗星和陨石能给火星带来大量的水,( )很快都被火星气体裹挟着逃向太空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集体大逃亡”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正确答案下划“_________”
“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这是一个(1.设问句 2.疑问句 3.反问句)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1.表示疑问 2.提出疑问,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4】“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上的还多”一句中的“可能”不能删去,因为________
【5】选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的原因,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6、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嘁“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
【2】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插鼓,一边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用波浪线画出三个表现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词语。
【4】鲁肃的“__”和诸葛亮的“_____”形成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下列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解释正确的是( )
A.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诸葛亮嘲笑鲁肃因为不明白自己的用意而惊慌失措
C.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17、课内阅读。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根据选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算盘 ( )螺丝 ( )机枪 ( )电话 ( )纽扣
【2】下面对食指的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敢于冒险
B.机敏
C.勤奋卖力
D.最肯吃苦
【3】用“ ”画出描写食指外形特点的句子。
【4】你认为食指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是邮递员老张的儿子。老张不小心把腿摔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小张就替爸爸来送报纸了。
②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准能听到一阵轻捷的脚步声。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您的报纸来了!”
③我与小张闲聊过,得知他每天穿街过巷,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得上下近万级台阶。为了把报纸按时送到,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一大早,汗水就浸湿了他的脸庞,短袖衬衣湿透了一大截。我曾开玩笑似的跟他说:“你这可真算是闻鸡起舞呀!”小张也爽朗地笑着说:“就算是吧!”
④看着这个送报的少年,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他和小张一样大,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蜷缩在空调呼呼作响的卧室里。自从接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就更过分了,几乎每天都是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靠在沙发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不停地滑动着手机的屏幕……我说:“你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就看他能不能珍惜大好时光!你看看那送报的小张……”
⑤儿子却不屑地说:“您这观念早过时了!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考上大学了,还要攻读硕士、博士……”儿子学习成绩的确很好,但是他的回答仍然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⑥一个大雨瓢泼的日子,小张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湿透了,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吞吞吐吐地说:“对不起,我……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不能骑了,报纸……也弄湿了……”
⑦我急忙安慰他,赶快接过他手里的报纸。他笑笑说:“今天我是最后一次给您送报纸了,从明天起,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他说:“我被大学录取了,明天去报到。”
⑧我惊讶了,心里真为小张高兴!看着他那满脸的笑容,我也笑着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了,以后就不用闻鸡起舞了。”小张却摇摇头说:“不,进入大学,我要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活,更要闻鸡起舞了!”
⑨听了他的话,我不知说什么好。他又补充道:“我爸爸的腿伤刚刚好,行动可能会慢一点儿,以后送报迟到了,您多包涵!”
⑩他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我为这个送报的少年竖起大拇指,我也要为你鞠上一躬,你让我见到了一个真正的少年。
⑪我关上门,一转身,看见儿子呆呆地站着,仿佛有了什么心事……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放暑假的时候,邮递员老张的腿摔了,他的儿子小张_________。小张每天要为________,可是给“我”送报纸从不迟到。一天,下着大雨,他送报晚了,原来________。不过,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我”送报纸,因为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外貌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少年语言的描写,透过这个描写我能体会少年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1)“我”,说的“不用闻鸡起舞”,指的是_____________
(2)少年说的“更要闻鸡起舞了”,指的是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内容想一想,送报的小张是个怎样的少年呢?并结合短文内容简单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④自然段,对“我”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
家乡的小河
①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②小河是娴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小河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中飘扬的七彩绸。
③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而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④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自己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⑤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倒映在水中的两岸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⑥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她照镜子。这时,寒风肆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xī)窸窣(su)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⑦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联系上下文,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轻掩 ①遮盖;②关;③乘人不备。 ______
凝固 ①结实,牢固;②坚硬;③坚决地;④本来。 ______
【2】本文第③一⑥段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②段,用“____”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部分;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部分。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③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作者把夕阳西下时小河中倒映的树影比作醉汉?“站定”又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多处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请写下来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农夫在地里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改为“把”字句)
【2】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由于激动,她起初无法静听音乐。(换个方式表示因果关系)
【4】奶奶经常回忆她小时候的往事。(修改病句)
【5】乱扔废电池怎么不是污染环境呢?(改为陈述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用你的笔介绍一下这个人吧。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