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主要写了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B.《牧场之国》在结构方面采用总—分—总的形式,而且在分别叙述每一个小的场景时,都有一个相同的中心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加强了作者感情的抒发。

C.《牧场之国》这篇课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

D.金字塔建在尼罗河的东岸,人类的文明大多发育在河流沿岸,在那个时期人们都是沿河流定居的。

2、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翻(yì) 不(kèi)刀(rèn)

B.想(xiá)及(āi)芳(fēi)

C.稠(zhān)泛(làn)精(zhàn)

D.泥(yū) 熠生辉(xí)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C.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D.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明任务,把读________________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5、按课文内容填空。(7分)

(1) 正是这样,也(   )不错.走过任何(   ,抬头向上看,(   )的窗子前都是(   )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 ),(   )。

(2)船夫的(   )技术特别好。行船的(   )极快,来往( )很多,他(   ),毫不( )。不管(   )。(  )总(   )地挤过去。

 

6、我是拼音小能手

刘伯承________ 局长________ 药品________ 一共________

7、快乐读书吧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 )关系。

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 )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写出中心句。

 

10、课外阅读。

颤抖的羽毛

金 波

①记得大约是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兴起玩儿踢毽子的游戏。一开始,只看谁踢得多,后来又看谁会踢花样儿;再后来,不但看踢的技巧,还要比一比谁制作的毽子最漂亮。

②我踢毽子的技巧在班上属于中等,单脚踢还可以,双脚踢就不熟练了。“里踢”还可以,“外拐”就很差。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

③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它尾巴上的翎(línɡ)毛在阳光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色彩。我要用它的翎毛为自己制作一只漂亮的毽子。

④这一天,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把鸡围住,包围圈慢慢地缩小着、缩小着。大公鸡似乎已经预感到面临的危险,它伸长了脖子,竖起了羽毛,好像要和我们争斗一场。当我们扑向它的时候,它腾空而起,从我们的头顶上飞了过去,逃出了包围圈。

⑤我们第二次又摆开阵势。当我们慢慢地缩小着包围圈的时候,那公鸡还想像第一次那样腾空而起。但是我们一窝蜂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大公鸡咯咯地叫着,它再也忍受不住疼痛,竟然拼出了那么大的力气,一下子就挣脱了我们,又一次腾空飞起来。

⑥大概是因为冲得过猛,它竟然冲进了一个很深、很大的蓄水池。鸡是不会游泳的,水池四周又有高高的围墙,虽然它勉强扑腾到池边,也无法爬上围墙。

⑦我们趴在池边看着公鸡在水中挣扎,心里很着急,便找来长长的竹竿,想让它攀着爬上来。谁知它一见我们的竹竿,以为我们要打它,吓得逃到了池子的另一个角落。

⑧我们找来一根绳子,系上一个活扣儿,打算套住公鸡的脖子把它拽上来。可是我们刚把绳子放下去,它就吓得扑腾起来。

⑨我们都不会游泳,谁也不敢下到水里。

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不再拔它的毛。可是它浮在水面上,向我们眨着不信任的眼睛。

那只大公鸡在水里泡了很久,浑身的羽毛都湿透了,有气无力地闭上了眼睛,眼看着就要被淹死了,它再也无力反抗了。我们找来一根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它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喘着气。同学们见它快要死了,很害怕,都悄悄地逃走了。

我独自一人守护着我的公鸡,给它端来米饭和水,可是它连眼都不睁。

第二天一早,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着新制作的毽子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夸奖我的毽子最漂亮。

可是我却高兴不起来,我还惦记着我那只大公鸡,不知它是死是活。

我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地颤抖着。

后来,我的那只大公鸡还是慢慢地站起来了,又开始吃东西,又能咯咯咯地叫了。

我总觉得对不起它,所以每天放学总是约上我那几个要好的同学,到郊外草地上给大公鸡捉蚂蚱。开始它总是躲着我,好像对我很有戒心,不肯凑上来吃我喂它的蚂蚱。渐渐地,它又恢复了对我的信任,一见到我放学回家,就咯咯地叫着跑过来。

我总是很偏爱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让它看过我那只漂亮的毽子。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我决心要在制作毽子上超过别人”表现了“我”爱慕虚荣的心理,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B.为了救大公鸡,“我们”先后找来了竹竿、绳子,最后用铁钩子才把它打捞上来。

C.第段写大公鸡奄奄一息的样子,反衬出“我们”惴惴不安的内疚心理。

D.“我总是很偏爱它,常常单独喂它一些好吃的”,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公鸡羽毛的喜爱。

【2】参照下面的表述,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_________________ → 包围公鸡,拔毛制毽 → _____ → 捉虫喂鸡,弥补亏欠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抓关键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 但是我们一窝蜂地扑了上去,终于擒住了它,七手八脚地拔着它的翎毛。(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在心里暗暗央求着那只大公鸡,请它飞上来,保证不再拔它的毛。(你读出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望着手中的毽子,它在瑟瑟地颤抖着。”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毽子的翎毛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B.“我”做了一个漂亮的毽子,激动得发抖。

C.“我”的心因为后悔和内疚而瑟瑟地颤抖着。

D.“我”想到公鸡在疼痛和惊吓中瑟瑟颤抖的身体。

【5】你认为本文的题目“颤抖的羽毛”能换成“漂亮的毽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人物描写一组(节选)

A.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B.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1语段A选自儿童小说《______________》。此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形,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来形容。

2语段B选自古典文学名著《   》。王熙凤表面是夸 ,实际还有另外两层意思,即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多选题

A.阿谀贾母   B.抱怨贾母偏心林黛玉 C.安慰迎春等嫡亲孙女

3这两段话,主要运用了 描写来刻画人物。从中我能体会到小嘎子 的性格和王熙凤 的性格。

4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以上两种外,还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我至少能运用一种方法来写出一个同学的特点,先把特点填在括号里,再具体写下来。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拓展阅读。

小城三月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蒜苗的了。更有些孩子,他们按着时节去折了那刚发芽的柳条,正好可以拧成哨子,就放在嘴里满街地吹,声音有高有低,因为那哨子有粗有细。

大街小巷到处的呜呜呜,呜呜呜,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呼回来的。但是这为期甚短。一转眼,吹哨子的不见了。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在我的家乡那里,春天是快的。五天不出屋,树发芽了;再过五天不看树,树长叶了;再过五天,这树就绿得使人不认识它了。使人想,这棵树,还是前天的那棵树吗?自己回答自己:当然是的。春天就是跑得那么快。春天从者远的地方跑来了,跑到这个地方,只向人的耳朵吹一句小小的声音:“我来了啊”,而后很快地就跑过去了。

春,好像它不知道多么忙碌,好像什么地方都在招呼它。假若它晚到一刻,阳光会变色的,大地会干成石头,尤其是树木,那好像真是再多一刻功夫也不能忍耐。假若春天稍稍在什么地方流连了一下,就会误了不少的生命。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 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地到另外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也多住一些日子?

【1】多音字组词

折zhé_______shé__________

转 zhuǎn______________zhuàn______________

假jiǎ______________jià______________

【2】声音有高有低,因为哨子有粗有细。(改写成原因在前面的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春天的景色有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全文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 ”画出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

【5】从哪里可以看出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片断中划线的句子是司马迁的的心里想法,这里用了引号表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请你写出下面几句话中引号的作用。

(1)写文章开头要简洁明了,这就叫开门见山”。_________

(2)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尽管自己还没有到站,就抢在车门口,为的是方便自己下车,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_________

2文章划线的句子出自司马迁的一句名言,请你把他的原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就这样死了是怎样的一种死?完成下面的填空。

司马迁想我如果就这样死,就是 ___________  的死;就是___________ 的死;

就是___________的死……这样的死就是轻于鸿毛的死。而只有意义的死,才是重于泰山的死。

14、课外拓展我能行。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周岩璧

①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仲春时节,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续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救,我们男孩子常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蔑,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蔑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栽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最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④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媳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凤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⑦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瞩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册课本中《_________》也是写放风筝的,春天,放风筝是很多地区的一个风俗,除了放风筝,你还知道其他的风俗吗?如: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蔑——___________——糊纸涂色——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觉得文章结尾“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还可换为“啊,我的_______的童年!”

【6】谈谈你对这句话“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说作者的童年是系在风筝线上的,那么你的童年是系在什么上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在“忠骨”指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乐园。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代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寒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复杂______  昏暗______  温暖______

2这位盲人为什么晚上出门总是挑着一盏灯笼?(  )

A.为他人照亮夜路。

B.怕别人撞到他。

C.既为他人照亮,又使别人不会撞到他。

3下列句子中的“明灯”分别指的是什么?填到括号里。

(1)他们心中没有明灯。_____

(2)他们手上没有提明灯啊!_____

明亮的灯   放在明处的灯 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A.要学习盲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B.我们夜晚出门时都应该提盏明灯

C.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5下面的句子和本文表达的思想不一致的是(  )。

A.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B.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C.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选文中的拟人句,这样写的好处是            

【3】画“  ”的部分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____________的品质。

【4】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作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船上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18、(二)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的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上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它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所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着老人连声道谢。

老人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用曲线画出老人所讲的使两个孩子开始新的追求的话。(2分)

(2)用直线画出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2分)

(3)给第一段选择一种恰当的段意,在后面的括号里画“√”。(2分)

两个孩子都有不幸的命运:一个耳聋了,一个眼瞎了。(   )

两个孩子的理想破灭了。他们感到失望,埋怨命运的不公。(   )

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

(4)从文中找出带点字的近义词,写下来。(4分)

避免( ) 专心( )

(5)细读文章,把相应的内容填入括号内。(5分)

两个孩子的理想分别是( )和(   ),结果想当(   )家的突然( );想当( )家的突然( )。

在一位老人的鼓励下,经过新的追求,(   )的孩子成了(   ),(   )的孩子成了( )。

(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9、阅读加油站

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即使环境突然改变,仍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有人把招潮蟹放在完全黑暗、没有潮汐、没有温度变化的水族箱里长达35天之久,它仍能按照被捕地点的潮汐节律来改变身体的颜色,而且每天的变化都推迟50分钟。有一位科学家曾一个人在离地面40米的地洞里生活了205天。虽然洞内没有自然的昼夜之分,没有任何计时器,但是他的活动仍能保持昼夜节律。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稳定一 黑暗一 推迟一

2. “—”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 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同语,并用这个关联词造句。

(   )洞内没有自然的昼夜之分,没有任何计时器,(   )他的活动仍然保持昼夜节律。

4.这段文字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生物节律是相当稳定的?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8)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

 

 

21、改为双重否定句。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_____________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_____________

22、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园

如果有一次机会去探险,你想去哪里?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想象合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