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船艄(shāo) 翘起(qiào) 哞哞(mōu) 祈祷(dǎo)
B.雇主(ɡù) 码头(mǎ) 牛犊(dú) 眺望(tiào)
C.飞驰(chí) 仪态(yí) 黏胶(zhān) 牲畜(chù)
D.翻译(yì) 羞愧(kuì) 遐想(xiá) 泛滥(làn)
2、《白壳艇》中辫子姐因为( )而牺牲。
A. 救黑天鹅 B. 救二丫 C. 追回有毒的铁桶 D. 被黑脸汉子打伤
3、《红楼春趣》所选名著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吴承恩
4、看拼音写汉字,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qiáocuì kāng kǎi léi nà
面容(____) (____)激昂 (____)鼓(____)喊
juānzèng dǎitú bèi kān
(____)财物 抓住(____) 疲(____)不(____)
5、感受下面汉字的风韵,想一想,填一填。
例:休-一个人累了,依靠大树一下。
(1)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会补充词语,并选其中的一个词造句。(8)
任( )任( ) ( )( )相照 含( )茹( )
风( )( )阻 坚( )( )屈 全( )全( )
———————————————————————————
7、先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选词填空。
不可____数 ____天立地 恍然大____ 乐此不____
能书____画 相映成____ ____光旖旎 ____波万顷
良辰____景 唐诗宋____ ____乡背井 颇负____名
(1)描写景色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几种事物互相衬托,让人觉得很有趣味。
(3)这位老人从小就__________,来到了国外谋生。
(4)爸爸最近迷上了下象棋,整天__________。
8、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聆听——________ 充沛——________ 渗透——________
反义词:
悠闲——________ 硕大——________ 笨重——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
孔明曰:“司马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 , 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造。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空城计》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
【2】请用横线画出司马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联系上下文“此人”和“吾”分别指( )。
A. 司马懿、诸葛亮 B. 诸葛亮、司马懿 C. 司马昭、诸葛亮
【4】下面歇后语中与本故事有关的是( )。
A.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 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从“神鬼莫测”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故事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至少从两方面谈)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结合全文,我们得知诸葛亮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箭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诸葛亮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一定”说明什么?你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 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_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2、课外阅读。
①周末下午,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 ),一定要上街买点儿好(hào hǎo)吃的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家,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场(需 须)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人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的人群匆匆而行。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霎时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过马路时,她总是先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皱纹满面,手指枯瘦,( )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捋头发一样一一捋散了。但,永远也捋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了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候( )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 )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 )母亲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认真默读短文,在①②自然段中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和字。
【2】根据①②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3】在⑤⑥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4】在第⑦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边读边体验,写出自己对句子的感悟。
(1)①中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是因为 。
(2)④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是因为 。
(3)⑦中母亲眼里闪过惊喜是因为 。
【6】第⑥自然段写20年后许多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是运用了____的写法,突出了 。文章最让你感动的是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功夫变出一匹马来,一会儿功夫变出一条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有改动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繁盛——( ) 记挂——( )
【2】短文中划“ ”部分,作者不厌其烦地细数祖父的年龄,你读出了什么意味?请填序号。( )
A.作者对数字感兴趣;
B.作者对祖父的熟悉、爱和依恋;
C.强调祖父长寿
【3】仿照文中划“ ”的句子,用“那……那……那……”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吧。”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是不是已经感冒了,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他赶紧截住,说:“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啊?”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1】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对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2】看完电视后,老王为什么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自源性文字。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记录。
材料一 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里,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了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发现一些带有刻粮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最初的龙骨只是作为中药使用,在1899年清代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京书更早的丈字。后来,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丈,1899 年被学术,定为“甲骨文发现年”。甲骨文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它的发现,有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材料二 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全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材料三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青,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汉宇有动感之美。淀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众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甲骨文被誉为世界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B.汉字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
C.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袁书早于楷书。
D.汉字的美体现在音、形,义等多方面。
【2】如果有同学想深入了解甲骨文,可以推荐他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
【3】(阅读要素)材料三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
下面这句话体现的是汉字的_______美。
“轻”字给人飘忽的感觉,“重”字一望而沉坠。
【4】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语是“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调缪”。结合材料,写出你对这个栏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1】选文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写故乡的________来体现的。
【2】读画线句,第①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________。第②句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故乡的月亮在“我”的记忆中远比这些广阔世界的月亮给“我”的印象更加深刻。
【3】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题目是为了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三年以后,我升入了高年级。有一次上生物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我被“请”出教室。这时,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常常会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
(2)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句排比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再回答。
(1)文中的“这时候”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出的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最后的时刻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④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旗袍,脱下了打着“×”号的囚服。
⑤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于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中、牙刷收拾在一个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⑧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⑨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⑩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⑪ “同志们,永别了!”
⑫“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⑬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文中已用“//”分成了三部分,请梳理文章内容,完成示意图。
【2】题目“最后的时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请用横线画出至少二句。
【3】第②段画曲线的句子通过对江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她面对敌人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⑤段,想一想,江姐当时心里会在想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⑪段在朗读时,用( )的语调更能表达江姐的情感。
A.低沉悲伤
B.舒缓轻快
C.高昂深情
19、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已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从床上爬起来。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儿。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的生物钟。
【2】下列不属于人早上起床时,人体按生物钟的指示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一项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生物钟?谈谈你对生物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2)客人被蒙古族人接进了蒙古包。(改为把字句)
(3)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4)小树成长。(扩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小嘎子没有小胖墩壮实。小胖墩摔不过小嘎子。(关联词合成一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陈述句)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5)妈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改成“被”字句)
(6)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被他打开了(改“把”字句)
(7)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改第三人称转述)
(8)今天早上下雨,妈妈一定要送我上学。(改双重否定句)
(9)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加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10)秋天,枯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消息大大增进了中国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信心。(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对我们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一)那次 真难忘。
提示:题目中可以补充上“表扬”、“班会”;“旅行”等内容。作文时要努力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感情真实,使用钢笔书写,最好不少于500字。80分钟完成。
(二)生活中,你一定感受过亲情、友情、师生情……请从中选择一个方面,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作文中要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用钢笔书写,最好不少于500字。80分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