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反问)

B.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比喻)

C.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比喻)

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夸张)

2、下面文学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威尼斯的小艇》 马克·吐温 B.《祖父的园子》 萧红

C.《童年的发现》 托尔斯泰 D.《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关于古诗和作者,下列说法中理解错误的是(  )

A.《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B.诗中用梅子金黄、杏子肥满、麦花雪白、油菜花稀疏写出了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C.最后一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D.诗人随兴而写的乡村景物表达了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古诗积累。

草铺横野六七里,___________________。 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_____。  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

醉里吴音相媚好, 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只有在 ,大家才可以 。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   ,在雨中   ,尽情地  

我们的   ,还   ,去

 

6、组词,并用组的词填空。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大雁在天空中_____

2.姥姥的____太大了,老远都能听见

3.小男孩在用滑板____

4.他深深____上了那个男明星

5.他眉头一皱发现_____并不简单

6.这些东西加起来_____有四五十个

7、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给“望”组成合适的词填在文段中的括号里。

两个国方兵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同志,他们满肚子____在他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____发个意外之财,可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什么,最后他们一边威吓一边仔细地捏衣服各个角落,总____着有新的发现,可最终一无所得,他们是多么____啊!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比赛结果,田忌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   清晰——______

5给课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画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6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7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祖父·后园·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这篇文章的开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玫瑰、插玫瑰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祖父的慈祥、和蔼。

【3】文章中多处写了“笑”,使人感到了人物的快乐。下面对“笑”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祖父插上花后,非常的滑稽,“我”看到忍不住笑起来。

B.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红彤彤的花。

C.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他知道了那玫瑰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

【4】画“____”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与感悟。

醒悟

①这天,秀梅从手机回收店里走出来,看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流动摊位,便上前翻看。

②书摊不大,有一个顾客在跟摊主讨价还价。秀梅原本只想随便看看,可当她拿起一本名为《醒悟》的书,翻看了几页后,临时决定买下这本书。书的定价是二十元,她也不讲价,拿出一张二十元的票子往摊主面前一放,指着书后面的标价说:“这本书二十块,我买了。”

③摊主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炽热的阳光把他的脸晒成了古铜色。他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定价,点点头,收了钱,说:“姑娘,把书给我,我给你把书装起来。”秀梅说了句“不用了”,便飞快地离开了书摊。

④走出没多远,秀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姑娘,等一等!”她没回头,加快了步伐,直奔前方的公共汽车站。

⑤眼看就要上车了,突然有人在身后拉住了她,把她吓了一跳。她猛地回头一看,拉她的人正是卖书的老汉,她大声问道:“你干吗?”老汉气喘吁吁地说:“姑娘,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⑥“没有哇!”秀梅回答道。

⑦老汉笑着说:“不对吧,姑娘,刚才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买书,你走后,我就发现你掉了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⑧秀梅摸摸自己的衣兜,突然,她惊慌失措地叫道:“糟了,我的手机不见了,是黑色带蓝边的。”

⑨老汉拿出一部手机,笑着对秀梅说:“你刚走,我就发现你的手机落在书摊上,可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他边说边把手机塞到秀梅手里。

⑩秀梅拿着手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转身要上车。这时,老汉的一只手却紧紧地抓住了秀梅的(yī jīn),他涨红了脸,说:“姑娘,刚才卖给你的那本书有点儿问题!书可以卖给你,可书里夹的东西……不能给你!”

“书里夹着东西?”秀梅大吃一惊,“什么东西?”老汉说:“是一张百元钞票。”秀梅不相信地说:“书里有钱?不会吧,我怎么没发现呢?”

秀梅把夹在腋下的那本《醒悟》打开,开始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一张钞票,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老汉拿回钞票,说:“这张钞票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来买书时给我的,事后我才发现是假币。我随手就把钱夹在了书里,一是不让它再流通骗人,二是说不定哪天那个小伙子回来找我。”“回来找你?”秀梅直摇头,“不可能!你想,那小伙子明摆着是用假币骗你,又怎么会再回来?”老汉说:“可我相信,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上车后,秀梅望着车窗外往来(chuān suō)的人群,不由得羞愧难当。她去手机回收店卖手机,店方说她的手机虽然外壳很新,但机芯已经彻底报废,最多只能卖几十块。当她发现书中夹着钱时,灵机一动,故意把手机落在书摊上,本以为老汉看见手机,就不会追她……

从那天起,她记住了老汉的话:人总有醒悟的时候!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热(chì zhì) (2)到(sāi sēi)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yī jīn_________ (2)chuān suō_________

【3】第①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汉向“秀梅”要回假币的态度__________

【4】文中与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通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文中找出表现秀梅神态变化过程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吓了一跳→________________→不好意思→________

【6】老汉急着追赶秀梅的真正原因是( )

A.书的价格错了。

B.希望秀梅能有所醒悟。

C.要回自己的书。

D.不能让百元假钞继续流通。

【7】文中那个用假币的青年并没有出现,但是他在文中的作用却很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衬托了老汉这个形象,影射了秀梅的行为。

B.为了故事的完整,作者随便安排的一个人物。

C.这是一条暗线,暗示了秀梅行为的“不光彩”。

D.这样写使故事的情节扑朔迷离,更具有可读性。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节选)

那年,我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领取时又发给我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接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我在A项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那张淡红色小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 

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移植给了他人。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时,她说,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做,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__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当时为什么不敢将这件事告诉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妈妈是她的好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

14、泥人张

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②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角的戏剧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③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④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⑤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⑥但是不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⑦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人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⑧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大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⑨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⑩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注)“撂高的”:天津方言,意思是伙计。

1《泥人张》选自冯骥才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说说“泥人张”这个俗世奇人“奇”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写海张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表现了海张五_________性格特征。

3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全回来了。”句中加点的两个“找”字各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报”海张五的挑衅,泥人张做了哪两件事?这样做巧妙在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断 尺  

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几个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比赛。 

预备铃打响了,离比赛还有五分钟了。我打开了书包,拿出文具盒。咦!尺子呢?我翻遍了书包、文具盒,也不见尺子的影子。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嘴里不断叹气。 

徐斌,找什么呢?坐在我身后的申明看见我这副模样,关心 地问。尺子!我忘带尺子了„„”我坐在位子上,望着文具盒发呆。额头上渗出汗珠。猛听背后咔嚓一声,我惊奇地回头一看,申明将漂亮的塑料尺折成两段,把其中一截递给了我。„„”我深情 地望了望申明,紧紧握住断尺,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考试卷发下来了,我顺利地做完了一题、二题、三题„„第六题是画几何图形的题目。我镇静地拿着断尺,小心翼翼地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此时,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1.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从下列哪些事物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傍晚的荷兰是寂静的?( )(多选)

A.奶牛

B.晚霞

C.挤奶人

D.船只

【2】“忘记”一词,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可文中写到“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是描写晚霞的句子,描写晚霞的作用是(    

A.交代了时间

B.烘托出草原的美

C.突出草原的安静

D.告诉读者下文写夜晚的宁静

【4】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其“真正的荷兰”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的作用是(    

A.说明作者看到了荷兰的真正面目

B.表达了对荷兰美景由衷的赞美

C.说明荷兰是真正的牧场之国

D.纠正大家以前对荷兰的错误印象

【6】想一想“漆黑的夜晚”和“微弱的光芒”是不是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的。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又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这篇短文是一篇(  ) 。

A.散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童话故事

2我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嵩岳寺塔 C.密檐塔 D.金刚宝座塔

3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4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B.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C.嵩岳寺塔 D.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5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②现存唯一。③建筑材料有砖。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8、《耐磨的人生》(18分)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shùn  sùn)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sànɡ  shànɡ)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2分)

(2)联系文章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笨拙(     不幸( 平静(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4)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朋友对人生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用﹋﹋画出有关句子。(3分)

(6)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把你的感悟写下来,你一定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远远望去,它像(飘浮 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从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那一片迷人的金色,简直把你融化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引起无边的(遐想 想象),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1】用“  ”画出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词语。

【2】作者开篇写道“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这句话的作用是(   )

A.引起悬念,说明结果。

B.说明原因,照应结尾。

C.点明主题,总领全文。

【3】用“﹏﹏”标出与“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相关的句子。

【4】结合文章思考,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围绕金字塔的“金色”写的?(  )

A.远远望去,沙漠开阔而雄浑。

B.“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非常绝妙。

C.大漠夕照中的金字塔让人产生怀古幽思。

【5】由眼前的金字塔,作者产生了哪些奇妙的联想?_______(填序号)

①联想到金字塔汉文译名中的“金”的由来。

②由金字塔想到了它极高的价值,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③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

④夕阳下的金字塔展现出一片迷人的金色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朋友正陷入困境,有些灰心丧气,我用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正如歌德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要学习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脚下慢慢地流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的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排在你后面的小朋友开出的盲盒要求是“参照例句所用修辞,选择事物进行描写”,请你帮帮他。

例句:人们都喜欢春天的风,它是和煦的、温柔的,但我还是更喜欢秋天清爽的风,空气中有着丰收的味道。

小朋友试写的句子:我更喜欢春天细密的雨。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练笔。(选做题)

请你试着仿照丰子恺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从常用的标点符号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可以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