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远走他乡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B.故乡的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C.“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B.这里的风光依旧很迷人。
C.只有爬上山顶,才能欣赏到更美的风光。
D.但凡过路的人,都要停下一览这儿的风光。
4、读句子,完成下列练习。
1.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1)这段话主要写了牧场_______的特点。
(2)“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在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赞叹______________;第二次出现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赞叹_______________; 在第四自然段的末尾又出现了这句话,赞叹_______________;文章末尾第四次出现这句话,赞叹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1,诸葛亮 shén jī miào suàn(__________),周瑜也比不上他。
2.蜂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 yuán gǔn gǔn(_________),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 yí dòng bú dòng(_________)了。
3.教室里一片 xuān huá(________),原来是同学们 cù yōng(________)着班主任讨论比赛规则。
6、辩字组词。
秧_________ 仰_________ 瞻__________ 篷__________
殃_________ 抑_________ 瞩__________ 蓬__________
7、反义词。
仔细—(__________) 雪白—(________)
平平整整 —(_________) 稀溜溜—(____________)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龙舟大赛上,坐在船头的队员一边 chuăn(______)着粗气,一边用力léi gŭ(_________),其他队员们从 hóu lóng(_________)里喊出低沉的号子,用力地划着。最终,伴着观众的nà hăn(________)声,他们yíng(______)得了比赛的胜利。
(2)童年真好!我们可以 fàng sì(_________)地在稻田里嬉闹,在操场上摔jiāo(______),在教室里掰 shŏu wàn(________),也可以三三两两地拉着手,lŏu(______)着肩,自由自在地在大街上 xián guàng(________)。
9、一碗清汤荞麦面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除夕了。
北海亭面馆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niè)嚅(rú)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忱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声应道:“好嘞,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
“妈妈,真好吃啊!”孩子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工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快乐!”
【1】联系上下文推想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写一写。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是怎样的?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文中描写妇人的语句,体会她的内心变化,并写下来。
___________——(开心、幸福)——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面馆夫妇是怎样的人,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用“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短文中描写了哪些时间的小河?
【3】短文中划 的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______)。
【4】判断,对的在( )里打“√”
A、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
B、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
C、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11、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装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他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风似乎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老人有点情面难却,用微颤的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不对……”老人的话还没说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着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这位老大爷,”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约而同:_______。
②突如其来:_______。
【2】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前四个自然段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为什么哭?”“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uán hái)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liànɡ liɑnɡ)一番,心想: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向老人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一所熟悉的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qǐ)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懊悔——______ 哀求——______
【4】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上填上流浪汉合理的内心活动。
【5】流浪汉后来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可能会对他说什么?展开想象,给短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 ”线上。
【6】你对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被冻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其刻画人物的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A.侧面描写 B.神态描写 C.语言描写 D.细节描写
14、怀念写信的日子
前两天给妈妈打电话时,妈妈非常生气地说:你就不会给我写一封信吗?由此想到久违了的书信,想到以前书信带给人们的快乐。
古时候没有邮政设施,传递书信非常困难,于是有了鸿雁传书的神话故事。“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鸾笺”“鲤鱼”都是用来比喻书信来往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人们对书信的渴望。平安、祝福、牵挂、思念,尽在文字之中了。在战乱时候,一封书信有时候要辗转数月才能送到收信人手中,那就是杜甫说的“家书抵万金”了。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电话、电子邮件代替了书信,尽管是快速便捷,但是那排列整齐的宋体字怎么也代替不了个性的手写,那格式固定的E-mail也难以和飘散着墨香、蕴含着写信人心情和感情的信笺相提并论。
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们写字如同涂鸦,错别字连篇,写信不懂格式,不会称呼,就觉得可惜和遗憾。
今后,我会多多给妈妈写信的。
【1】理解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①辗转:________。
②相提并论:________
【2】给下列词语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久违——________ 蕴含——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鸾笺”“鲤鱼”都是用来比喻________。
人类进人信息社会,________、________代替了书信。
【4】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诗句中提到的是什么信息传递方式。
①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________
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________
【5】把你了解到的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写下来。
【6】作者在文中提到:“联想到现在的大学生们写字如同涂鸦,错别字连篇,写信不懂格式,不会称呼,就觉得可惜和遗憾。”你懂得写信的格式吗?请你完成下面关于书信格式的填空题。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却—____ 商议—____
【2】听到诸葛亮要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
A.因为箭有了着落,打败曹操指日可待。
B.诸葛亮的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
C.周瑜看到了孙刘联盟中刘备一方的诚意。
【3】读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周瑜为什么强调说这是“公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读出这句话的潜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通过对话描写,分别刻画了周瑜和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摔跤(节选)
起初,A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文中加点的词表现了小胖墩儿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比喻句,A处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的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资料显示,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中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为降低肥胖率,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①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分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②要加强锻炼。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减肥、健身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材料二)
图1 图2
【1】(提取信息)材料一中可以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的句子是( )
A.福州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100个男生中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
B.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
C.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D.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择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
【2】(品析句子)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的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3】(提取信息)专家指出,每顿饭以吃_____饱为宜。( )
A.八九分 B.七八分 C.六七分 D.五六分
【4】(分析判断)根据两则材料,判断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B.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C.走路不属于消耗性较大的运动。
D.因运动初期消耗的是体内的糖类,只用较短时间的运动就能消耗贮存的脂肪。
【5】(语言运用)如果让你给材料二中第二幅图中的小男孩提个建议,你会怎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凡卡(节选)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要篮的时候,不知不觉(jiào jué )睡着了。老板揪(jiū qiū)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起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鱼嘴直戳(chuō cuō) 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jiào jué),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给文中加点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2】你认为这段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分是从( )( )( )三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4】老板、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从文中找出表示他们动作的词。(“打”字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的学徒生活是不幸的,他才只有9岁,读过课文,你一定会对小凡卡给予深深的同情。与凡卡相比,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何感受?请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题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马谡失街亭
魏国朝廷文武百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ruì)比较镇静,立即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了参军马谡。马谡也极力自荐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若失街亭,愿斩全家!”
马谡这个人的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一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也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也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定了死罪,而赦免了他的家人。
【1】给划线的字注音。
老将_____ 避免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表示?
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写话:马谡失街亭,到底是谁的错?请发表你的见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改写句子)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花园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身体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骆驼咀嚼。(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俺家的酒是村酒。 俺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