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浩渺(miǎo) 巍峨(é) 萌动(míng)
B.澄澈(chéng) 旖旎(qí) 公顷(qǐng)
C.瑞士(ruì) 无垠(yín) 点缀(zhuì)
D.蓬莱(lái) 燕山(yàn) 篝火(gōu)
2、“童孙未解供耕织”诗句中“供”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准备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B.从事、参与、担任。
C.祭祀用的东西。 D.奉献。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渎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涟漪(yī) 澄澈(chéng) 腮边(sāi) 秉性(bĭn)
B.眷恋(juàn) 蚌壳(bàng) 燕园(yān) 篝火(gōu)
C.蚱蜢(zhà) 旖旎(yí) 倭瓜(wō) 啃食(kěn)
D.耄耋(dié) 玷污(zhān) 点缀(zhuì) 埋葬(zàng)
4、比一比,组词语。
拳(_________) 擦(_________) 荐(________) 策(________) 咧(________)
誊(_________) 察(_________) 茬(________) 籁(________) 例(________)
艘(_________) 桅(_________) 撕(________) 钩(________) 瞄(________)
舱(_________) 诡(_________) 嘶(________) 沟(________) 描(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shāi (___)酒 shǎnɡ (___)午 shào (___)棒 zī (___)味
bǎnɡ(____)文 ɡuǐ(____)计 xiōnɡ(____)膛pī lì (____)
xiè(_____)气 páo (____)哮 sū(____)软 zhān (___)笠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岩 ( )的果实 ( )地摇曳
( )的青光 ( )的光辉 ( )的岩石
7、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简要说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析句子。
1.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了对比,体现了大拇指________的形状特点。
(2)请用对比的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这句话为我们描写了的______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谈起这个指头,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摊(tān)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单—— 普通—— 好像——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
A.忽来忽去 B.翻来翻去 C.神出鬼没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难题
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A.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B.保罗的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着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爸爸心中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
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请从文中找出与A句中“又唠唠叨叨”的“又”字相呼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看画线的B句中“呆望了一阵”的“呆望”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一阵”能否改为“一眼”?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而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致使父亲遇到难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
不然我就开枪了
一
二
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
【2】在“”中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船长(或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园。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⑪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⑫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4、5句与6到12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náo)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伸手缩颈”“抓耳挠腮”形象刻画了猴群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2】“猴性顽劣”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石猴成为美猴王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miáo( )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xīn jīng dǎn zhàn( ),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根据拼音写字词。
miáo( )准 xīn jīng dǎn zhàn( )
【2】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____?
【3】船长做出这一决定时,他是怎么想的____?
【4】第2自然段中“四十秒钟”的时间很短,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了,原因是:________
【5】这件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______
15、火车票票面信息阅读。
下面是刘飞的火车票,请根据这张车票完成下面各题。
【1】火车票上有一些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在括号里写出来。
2019年12月04日07:48开——(_________)
¥443.50元——(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次列车是由北京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____)
(2)刘飞乘坐的列车是G102次。(____)
(3)刘飞拿着这张车票上车后,坐在了08车12C号的二等座上。(____)
(4)本次列车的检票口是A7。 (____)
(5)刘飞当天没赶上这列车,他可以第二天再用这张票坐车。 (____)
16、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相关作业。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 | 18.91分 | 98.85分 |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 中国 | 美国 |
公共图书馆数量 | 3076个 | 8951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 每44万人拥有1个 | 每1.3万人拥有1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 0.58本 | 50本 |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 7% | 62% |
人均年阅读量 | 4.39本 | 7本 |
图书畅销类型 | 教辅、养生、食谱等 | 小说、科技等 |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1】根据材料一,请用横线画出周国平对于阅读的定义。
【2】你从“材料三”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是为了消遣,在时光的消磨里获得精神的启迪和享受。
B.中美两国在图书馆数量、人均阅读量上的差异,可能是两国创新型人才不等的原因。
C.从我国图书畅销书类型看,我国国民阅读的取向过于功利,缺少精神追求与享受。
D.家庭的阅读氛围对于一个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会阅读的人成功的几率更大。
【4】根据材料,导致我国国民缺少阅读习惯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国民喜欢看电视胜过喜欢阅读。
B.中国的父母对于阅读比较关注与重视。
C.阅读内容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缺失精神的享受。
D.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图书馆藏书量不足。
17、阅读理解。
塔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的。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又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这篇短文是一篇( ) 。
A.散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童话故事
【2】我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嵩岳寺塔 C.密檐塔 D.金刚宝座塔
【3】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4】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B.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C.嵩岳寺塔 D.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5】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②现存唯一。③建筑材料有砖。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8、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景区售票规定
景区票价:门市价:120元 网售价:120元
开放时间:9:00—16:00
优惠政策:
①65周岁及以上老人、16岁及以下未成年人、现役军人、消防员、残疾人免票。
②学生持学生证享半价优惠。
使用说明:
①观众凭本人二代身份证至检票口直接刷证入园。门票当天有效。
②至少提前一天预约门票,确认成功后再前往参观。不能预约当日门票。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售票时间为9:00—16:00,错过这个时间就不能买票了。(______)
②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参观该博物院。(______)
③哥哥今年18岁了,他带着学生证只需要60元就可以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______)
④小刚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和妈妈一起参观该博物院只需要花120元。(______)
【2】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你对它有哪些了解,请简要介绍。(至少写出三条有价值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溪
我的家乡叫桐山,那儿有一条小溪叫桐山溪。
孩提时,常常跟大人到溪边洗衣服。溪边那道坝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石块中间有许多蓝色、黄色的不知名的小花,还有野生的草莓。大人洗衣服,我就在溪边摘野花,吃草莓。读小学时,我的学校与小溪只隔着那道坝,于是我和几位同学放了学常翻过那道坝,到小溪边去玩。溪边堆了很多沙子,我们就在上面摸爬滚打过家家,弄得灰头土脸的,还经常装了满口袋的沙子回家。
如今住在城里,再没回过家乡,也没有去看那条小溪了。但常常把在溪边照的照片拿出来给朋友看:古老的石板桥,桥下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溪对岸的竹林,会开花的石坝,在坝上玩耍的小孩儿……
【1】作者描写了孩提时代的哪几件趣事?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用“ ”画出来。
【3】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哪个地方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你最难忘?仿照本文第二自然段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明天早上我要提前去上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表达与交流。
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童年里包含着我们的快乐、伤心、苦恼……每一次经历都给我们留下特别的滋味。童年的哪一次经历最让你难忘?请你将它写下来。要求:题目自拟,把事件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