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⑤③ D.①②⑤④③
2、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的发现》以活泼有趣的语言,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童趣。
B.《田忌赛马》中,田忌使用的方法不能体现公平,不值得提倡。
C.《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都写出了景物动态和静态的美。
D.《清贫》《红楼春趣》和《草船借箭》都从多个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
4、精彩回放。
1.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
遗民泪尽胡尘里,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羌笛何须怨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妻子:____ 上摩天:______
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 _____
3.《军神》一课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其中沃克医生的情绪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你能写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处处____,何须马革____。这句话显示了毛主席__________。
5、借助思维导图,厘清习作思路。
①(_____)②(____)③(_____)
6、能拼会写,看拼音,读句子,写词语。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róu měi(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xuàn rǎn(_______),不用墨线gōu l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
2.人在xiè(_______)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前面,看它们jǔ jué(_______)的样子。
3.huái nán (_______)的 gān jú(_______),又大又甜。
7、写出下面人物的描写方法。
1.小嘎子围着小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______)
2.他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______)
3.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______)
4.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凉到了脚尖。(______)
5.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沐浴—﹙ ﹚ 遨游—﹙ ﹚
低廉—﹙ ﹚ 普遍—﹙ ﹚
反义词:
便宜—﹙ ﹚ 清洁—﹙ ﹚
干燥—﹙ ﹚ 普遍—﹙ ﹚
9、阅读。
鲨鱼
①军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从海上吹来凉爽的风;但是傍晚的时候,从撒哈拉沙漠吹来了炉火般的热空气,闷热得让人受不了。
②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放下
帆布兜,把它拴好,便在帆布兜里游泳。
③军舰上还有两个男孩跟我们在一起。这两个孩子是最先跳进水里的,他们觉得帆布兜
里人多拥挤,想在大海里比谁游得快。Ⅱ
④两个孩子像两只蜥蜴,在水里伸开四肢,争着向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游去。
⑤ 一个小孩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 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当他看见儿子开始落后的时候,就嚷着鼓励他的儿子:“别泄气!加把劲儿呀!”
⑥突然甲板上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在水里马上看到这海上魔王的脊梁。
⑦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⑧“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扯着嗓子喊叫。 但是孩子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⑨ 老炮手吓得脸色发白, 一动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⑩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拼命朝孩子们那边飞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们至多不过20步远,可是水兵们离孩子们还远着呢。
⑪起先,孩子们没听到有人喊自己,也没有看到鲨鱼,但是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发出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Ⅱ
⑫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转动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
⑬大炮轰的一响,我们就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了,因为我们的眼睛一时给硝烟遮住了。
⑭当水上的硝烟散了的时候,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老炮手放开捂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去。Ⅱ
【1】阅读短文,根据“Ⅱ”的提示,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 )→ ( )→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文中第⑧⑨段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老炮手的 ________、________ 描写,表现了老炮 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理。
(2)第⑫段说“军舰上的人, 一个个都愣住了”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第①段中的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
(2)第⑬段“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是因为他被大炮声吓到了。( )
(3)“从四面八方传来了低沉而含糊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震天动地的欢呼”说 明孩子们已经脱离了险境。( )
【4】当两个孩子发现鲨鱼时,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⑫段中,“也许是尖叫声提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自己站的地方,跑到大炮前”,在那危急时刻老炮手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按要求做题。
老汪栗子
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果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yòu xiù)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喳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满是(斑点 班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liě liè)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1】用“____”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顾客等得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的句子对老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老汪炒栗子成功后__________的心情,表现了老汪炒栗子的____________。
【4】刷子李为了让顾客放心,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如果老汪也立下规矩,可以怎么说?根据文意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①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2】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_________(2)结尾: _________
【3】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4】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5】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6】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12、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对画波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夜深人静时,毛主席辗转反侧,失声痛哭。
B.这句话使我们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C.这句话只有十几个字,作为文章的结尾,太简短了,作者应该再多写几句话,就会更丰富一些。
【2】对画“____”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就是把马儿的尸体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到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②“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个炸弹,把你炸死去!”
③ 哼 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 想从我这里发洋财 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④“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⑤“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
【2】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3】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
【4】“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出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礼物(节选)
那年,我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领取时又发给我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接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我在A项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那张淡红色小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
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位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移植给了他人。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时,她说,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做,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惊失色:__________________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当时为什么不敢将这件事告诉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妈妈是她的好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的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墩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刺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的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脚爪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大家都给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苔藓( )
A.xuǎn B.xiǎn
爪印( )
A.zhuǎ B.zhǎo
树阴( )
A.yīn B.yìn
【2】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一碗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用“____”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他本来……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不是为( )
A.后文父亲用枪逼孩子跳水做铺垫。
B.表现孩子当时的惊慌失措。
C.突出父亲在孩子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sì sh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面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tiāo tiǎo)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音节,画上“√”。
【2】在文中的缺标点的地方上加上标点符号。
【3】用波浪线画出三个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
【4】假如严监生能说的话,他可能对他的侄子(或奶妈、赵氏)说些什么呢?他也许会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个片断里,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严监生________、_________ 的描写来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18、阅读理解
鞋匠的儿子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在他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竟发动了分裂国家的战争。林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他曾经在一次演说中强调:“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正是这位出身卑微的美国总统,毫不犹豫地领导人民拿起武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改动)
【1】参议院的议员们感到尴尬的原因是( )
A.林肯是鞋匠的儿子。
B.议员们一贯态度傲慢。
C.他们被林肯打败感到没面子。
D.林肯当总统了还不忘地位卑微的父亲。
【2】“完整的整体”在文中指( )
A.统一的国家
B.全家人团结一致
C.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D.全体议员团结一致
【3】“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的原因是( )
A.林肯学到了父亲无人能比的修鞋技术。
B.议员们没办法羞辱林肯,只好改变态度。
C.林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议员们被林肯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了。
【4】参议院的议员们的情感态度变化过程是( )
A.尴尬→羞辱→傲慢→静默→赞叹
B.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C.自豪→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D.意外→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5】“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此时的议员们会如何赞叹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文中的林肯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至少说明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可是他并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①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②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说就应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容置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①句,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②句,想象卫土长会向毛主席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毛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估计这道题他一定不会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把崭新的床单抓破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马俑规模宏大。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例句,把下面句子补写完整。
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祖国是蓝天,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森林,我就是_____________;祖国是高山,我就是_____________。
(6)“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这句话通过描写沃克医生的_____________,反衬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
21、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3、写一篇习作。(任选一题)
(一)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借助漫画的标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题目自拟,写一篇习作,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用上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