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初闻涕泪满衣cháng 生(jiān  

B.山月似钩(yān 熠生辉( gòng

C.武松了梢棒走出门来(chuò 澈(chéng  

D.只听风筝“豁喇”一阵响(  猴( 碧波万qǐng

2、孙悟空因为( )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A.自封“齐天大圣” B.大闹天宫 C.偷吃人参果 D.棒打蜘蛛精

3、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神机妙算 B.勤劳朴素 C.养尊处优 D.坚强不屈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查字典,完成练习

(1)“堪”的部首是_______,除部首外应再查_______画,第九笔的名称是______

(2)“匪”是________结构,第二笔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承”的部首是______,除部首外应再查______画,“承”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托着:接着。②承担。③继续:接续。④接受(命令或吩咐)。⑤客套话,承蒙。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入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重(_______    上启下(_______    _______    印(_______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是描写__________美丽景色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中最能表达中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啊!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说的,这条道路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白杨》中,表达了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愿。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本单元,我学习了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其中诗的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意思写出本课词语。

①有些相信,有些怀疑。( )

②形容事物有点儿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

虽然刘星自认为偷偷玩游戏的事情掩盖得( ),但妈妈读他的解释( )

7、给画线部分换一种说法,不改变意思。

例:了一碗酒。(斟)

(1)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 )

(2)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

(3)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 )

(4)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

(5)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 )

(6)请自误。( )

8、组词。(12分)

梁(    ) 淮(   ) 侮(    ) 谎(   ) 赔(   )  柜(   )

粱( 准(    ) 诲(    )慌(    ) 陪(   )  矩(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发——   规矩——

(2)《晏子使楚》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意概括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②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是楚王嘲笑晏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晏子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又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饱。”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卢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誓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11、课内选段巧理解。

①病人一声不kēng   kàng),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②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chā cā)着汗走过来,由zhōng   shuāi)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yūn   yùn)过去。”

③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

④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⑤“七十二刀。”

⑥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kān   shèn)称军神!”

【1】用“______”画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军神”指的是 ,这是________给他的敬称,还把他比作 。请用“        ”画出医生赞扬他的话。

【3】用“ ”画出文短中描写病人的句子。从他的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人。

12、课外阅读

那时,我们上学需要自备课桌。为了保险和守护幼稚的秘密,多数同学的课桌都上了锁。这也省去我们中午来回背书包的负担,潇洒轻松。很多同学买不起文具盒,可又有什么关系呢?毛主席不是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因此,大家竞相在课桌的门板的内侧“掏壁橱”,用硬纸片或薄木板分隔、拼凑、粘贴成大小不一与方圆各异的“厅室”,圆珠笔、尺子等文具可以穿插其间,而不会轻易移位或掉落。只要打开课桌的门板,内面就是一个“敞篷文具盒”,既方便又省空间。课桌内设计出的“一室二厅”,除了放书包,搁自制玩具,还可以养蚕、藏鸟。

说起养蚕,首先得为它建造一个舒适的家园,文具盒无疑是最佳选择。为此,不少同学居然经得起零食的诱惑,把积攒下来的钱买了超豪华的文具盒,当然不是为了装文具,而是给蚕宝宝做窝。其次,还要定期采摘桑叶,洗净后晾干。对蚕如此关怀备至,专业精神可嘉。在听讲的间隙,或完成作业之余,打开文具盒,瞧瞧蚕宝宝吃桑叶的小模样,煞是可爱,内心顿感满足。当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提到藏鸟,不禁回忆起同学们掏鸟窝的情景。不得不佩服一些男生的爬树本领,仿佛与生俱来。几乎什么树都能爬,即便与猴子PK,估计也不相上下。他们不惜冒着可能摔伤的危险,还要付出烈日暴晒、蚊虫叮咬等代价掏鸟窝,好不容易换来的一时的喜悦,只可怜最终却在课堂被收缴,沦为老师的“战利品”。

那时的课堂,经常能领略这般情景:台上老师在讲课,台下课桌内的蚕宝宝正美美地吃桑叶,鸟儿也不时地嘀咕或左冲右突,更有同学们的嬉笑声参差其间,宛如趣味盎然的“交响乐”,教室自然而然成为“绿色课堂”。

【1】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竞相:_______________

关怀备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然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回忆了童年时的哪些事?请按顺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把______比作__________

【5】用一两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一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这篇文章展示了诸葛亮的超凡智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和曹操的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A.担心一面受箭太多将船体射穿。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让船的两面受箭,以保持船体平衡和借到更多的箭。

【5】“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的意思是__________

【6】“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A.胆子很大。

B.很喜欢喝酒。

C.推断事情正确,很了解曹操的性格。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危急关头,船长让孩子跳水,他可能考虑到的因素有(   )。(多选)

A.孩子无法往回走,掉到甲板上就会没命

B.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入海中应该没有大危险

C.甲板上有很多水手,他们可以跳入海里救孩子

D.跳到海里,孩子一定能够自己游上来

2根据上一题的思考,请你补充船长的心理。

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想:_____________

3作者没有写出船长的心理活动,这样写可以吗?从最后简短的话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船长?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南极冰架

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千米。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纳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  

    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后,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由冰架送出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冰架是一个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20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23。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他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文第①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选文第②自然段:

选文第③自然段:  

选文第④自然段:

3选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是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分别说明第③段中AB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A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指代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sōu)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xián)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miē)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huǎnɡ),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suān ní),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叉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这个片段出自名著《________》,文中的“大圣”“孙行者”“行者”都是指______

【2】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联系下文,我猜想“海东青”指的是___________,“云眼”的意思是___________,“颈项”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我大致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读懂变化,梳理情节,填写下图。

【4】大圣和牛魔王都擅长变化,你认为谁更胜一筹呢?结合片段中的语句说一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文段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关于本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 是拜见、拜访的意思

C. 夫子都择古代时对人的尊称

D. 文中的家禽指亩是鸡、鸭、第等家养畲类

2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此是君家果的意图是(

A. 表明杨梅是这孩子家种出的果子

B. 询问杨梅是否是孩子为招待自己而准备的

C. 看到杨梅果,联想到孩子的姓,故意逗他

D. 用谦恭的语言表明对孩子的感激

3有人说杨氏子聪慧,也有人说杨氏子对长辈没有礼貌.你知道这两种说法各自的依据吗? 请分别写出来吧!

说杨氏子聪慧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杨氏子对长辈没有礼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吟“明月几时有”; 吟“劝君更进一杯酒”; 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半开玩笑地回答。( )

(2)比喻心情像潮水一样起伏,难以抑制。(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A.中秋时B.清明时C.过年时

D.喜悦时E.慷慨时F.送别时

【3】不是汉字的特点是哪一项?(          )。

A.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

B.又整齐又灵动,适宜表达一种微妙、诗意的情感

C.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D.汉字好记好学,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文字

【4】最能体现汉字特点的是(          )。

A.汉字的形

B.汉字的义

C.中国古典诗词

D.汉语拼音

【5】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橘园

清晨,站在我家二楼的大厅,放眼橘园,嗬!仿佛是群芳斗艳的花海。一团团, 一簇簇,绿的苍翠欲滴,白的晶莹透亮。整个橘园绿白相衬,明暗相间,显得生机勃勃。

走进橘园,一朵朵洁白的橘花,是那么纯洁,那么娇艳。细细观赏,橘花有五个花瓣,花瓣的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 ,花蕊顶上沾着花粉,散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花蕊中央有一根像火柴一样的花柱,花柱头长大了就是橘子。

这些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楚楚动人。有的隐藏在绿叶丛中,就像害羞的姑娘,令人喜爱。有的好似久别重逢的朋友,在亲亲热热的聊天,让人羡墓。有的则高立枝头,山风一吹,宛如妩媚秀丽的白衣少女,随风起舞。忽然,耳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抬眼望去,一群蜜蜂正贪婪地采花粉。有的钻进花瓣环抱的花蕊,有的飞来飞去,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多么勤劳的小生灵啊!

不管是谁经过我的家的橘园,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1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顺序观察橘园的。

2联系上下文,根据下列词语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词语填空。

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_____________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_____________

意思是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_____________

连声赞赏不止。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从颜色、________________、花柱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橘花的外形。

4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橘花“形态不一,婀娜多姿”的句子。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2)难道我们能被地震这个困难吓倒吗?(改为陈述句)  

 

(3)巴掌大的地方不能踢足球。(改为反问句)

 

(4)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改病句)

 

(6)闪电撕破了乌云。(扩句)

 

 

21、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我们正值年少,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麻烦事缠绕在心头,驱不散,抹不去。可能是父母不理解你,可能是老师误解了你,可能与同学朋友产生了矛盾,也可能是……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心头的烦恼诉诸笔端,一吐为快吧!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言通顺。(2)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