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D.反问

E.设问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

(3)非洲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

(4)非洲不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吗?确实是。( )

(5)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2、选择读音我能行。

(1)骆驼不声不响地咀( )着从胃里( )出来的食物,从不着急,慢慢地( ),总会吃饱的。

A.jué    B.jiáo   C.dǎo    D.dào

(2)我到村东的( )坊去( )面,看见( )坊门口的骆驼的上牙和下牙( )来磨去。

A.mó    B.mò

(3)我和小红关( )很好,我们经常联( )。我还把她送我的风铃( )在屋檐下。

A.jì   B.xì

 

3、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是:(     

A.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

____妙用   神机___算  一饮而___ 请勿自____

自言自_______蹲身 喜不____胜 抓耳___

(1)与“阴谋诡计”感情色彩相反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

(2)当你做了这件事,心里非常高兴时,可以用上_____这个词语。

(3)你对这道题不会做,心里很焦急而也没有的样子时,我们可以用______来形容。

(4)当我看到桌子上有一盒饮料,我拿起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mǔ zhǐ               jiē chù            niǔ kòu            yǎng zūn chǔ yōu          fù yōng          tuán jié       miǎo xiǎo

( ) ( )   ( )     ( )     ( )     ( )   ( )

6、AABC式词语     哈哈大笑

津津( )     恋恋( )   洋洋( )   面面( )   头头( )     

依依( )     斤斤( )  默默( )   历历( )   滔滔( )

熊熊( )     彬彬( )   栩栩( )   亭亭( )     心心( )

7、这是一篇古白话文,有很多词语带有文言色彩,我要想办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筛酒:__________        大虫:____________

晌午:__________        印信:____________

我是采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用上这些方法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能写词语。

quán gǔ

gē dā

shōu  liǎn

yǎn yǎn yì xī

yē zhù

qīng kē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偷  饼  贼

①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悠然、竟然)地看起书来。

②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旁边的男人,(悠然、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块甜饼,sāi sè sài)进嘴里。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牌气。她读着书,使劲jiáo jué jiào)着甜饼,看着时间——当那个“偷饼贼”继续减少她的甜饼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

④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表现、浮现)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了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了两半。他遥给她半块,自己吃了另一半。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分意思,但他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⑤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ロ,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偷窃而且忘恩负义的人”。

⑥她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找寻那本她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她把手伸进皮包时,她因意外而惊话得口瞪口呆——她的手摸到了一袋甜饼!

⑦“如果这是我的,”她喃喃自语,“那么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礼的、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

1给文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从头到尾,这位妇女的心情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请在文中找出她心情的词语,填空:

______——如释重负——惊讶——______

4“她试着回避这件事……”“这件事”是指什么事?请你用“   ”在第二自然段中画出来。

5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第⑥自然段“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原因是____________

第⑦自然段“她因意外而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个意外是__________

6选择。

①这篇文章中真正的偷饼贼是谁?______

A.妇女 B.男人

②《偷饼贼》是一个读来怎样的故事?______

A.令人无奈   B.感到气愤   C.感到温馨   D.幽默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动物们的神奇耳朵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固,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

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000赫兹的振动波,但是,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500赫兹的声音,狗的听觉的最高极限是60000赫兹

频率在20赫兹以下的振动波叫次声波。虽然人耳听不见它们,但却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它们。使用次声波进行通讯却是一些动物的拿手好戏,(  )音调低沉的次声波能通过地面贴着土层传播,声音的来源无法被辨认,(   )不易被捕食者发现,次声波还具有传播距高极长的优点,因此,一些雄性动物经常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今。

频率在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波是另外一类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却被鸟类中的油鸱、金丝燕,喷乳动物中的蝙蝠、海狮和鲸类等广泛利用,例如海豚和海豹可以发出和听到水下高达18万赫兹上下的声音。

哺乳动物的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耳廊为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内有弹性软骨支持,成为高度精巧而灵敏的集音装置。不过,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类哺乳动物耳廓的构造却很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耳朵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硕大的招风耳。大的耳朵可以增加收集声音的面积,从而更清楚地听到声音。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

耳朵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直径约为2米,听觉非常敏锐。由于耳部的褶皱很多,大大增加了散热面,所以更像是两把调节的大蒲扇,在炎热的夏季,它就是靠不停地扇动两只大耳朵,使耳部的血液加速流动,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还能顺便驱赶热带丛林中的蚊蝇和寄生虫。

1对短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

B. 文章介绍了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但是动物却能听到。

C.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耳朵的特点和功能。

D. 文章主要介绍了动物们的耳朵比人类的耳朵更灵款。

2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作者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填入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A. 虽然但是                       B. 因为所以         C. 如果那么               D. 不仅而且

4第⑥自然段中一般来说,夜行性的或在开阔地带生活的哺乳动物的耳朵都比较发达,如蝙蝠、兔类等。句中一般来说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动物可以听见,但是人类是听不见的。

B. 次声波和超声波人的耳朵都听不到,但是却被有些动物广泛应用。

C. 一些雄性动物用蹄子踏击地面,通过发出次声波来发号施令,只是因为次声波具有传播距离极长的优点。

D. 大象的耳朵不仅听觉敏锐,还可以散热降温,驱赶蚊蝇。

11、课内阅读。

《堂吉诃德》节选

说罢,他虔诚地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儿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 )。桑丘·潘沙赶紧骑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骍南得把他摔得太(   )了。

  桑丘说:天哪!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头脑给风车转糊涂了,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堂吉诃德答道:甭说了,桑丘朋友,打仗的胜败最拿不稳,看来把我的书连带书房一起抢走的弗瑞斯冬法师对我冤仇很深,一定是他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我胜利的光荣。可是到头来,他的邪法( )敌不过我这把剑的锋芒。

1按原文填空。

2把堂吉诃德战风车的句子用“___”画下来,并说说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堂吉诃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堂吉诃德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刷子李(节选)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①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_______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选文中划线字注音。

(2)从选文中找出一个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3)刷子李刷浆的顺序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他蘸浆手法的高超表现在________。

(4)理解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再填空。Ⅰ句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________。

Ⅱ句②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尤其从“________”这个词语,更能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5)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

A. 细节描写   B. 叙事抒情

13、课外阅读。

敢说实话的人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

“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

(有删改)

【1】“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后,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街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行(     中(      

       

3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 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中爸爸不仅描写了白杨树的_________特点,还表现了白杨树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哪儿……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不管……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为什么会由微笑变得严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行船的__________,也间接写出了船夫的____________

3你能运用上面的描写方法,从下面情景中选择一个试着写一写吗?

课间的校园 群鸟飞过湖面 火车进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三)爱买书的爸爸

①我的爸爸是个普通工人,爱抽烟,爱喝酒,更爱读书、买书。

②爸爸从来都是喝劣酒,抽孬烟,但买书都是品位极高的,从中国的《史记》《三国志》到外国的《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项链》等等,全都是名著,已经买了几百册。但是对一些格调不高而又很流行的书,爸爸将它们视为“文化垃圾”,从不染目。用爸爸的话说就是这些书臭不可闻,能弄瞎人的眼睛。

③爸爸在生活上极其简朴。1984年发的厂服一直到1995年才“光荣下岗”,1988年买的一双皮鞋,爸爸至今还穿在脚上。我和妈妈戏说那双鞋是卓别林的“道具”。而爸爸买书却十分豪爽,一买就是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连许多人望而却步的《中国通史》也买回来了。因为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好,一家四口人全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妈妈有时对爸爸买书的事想不通,爸爸除了向妈妈讲一些道理之外,有时也干一点“偷偷摸摸”的事:把刚买来的书混在其它书当中。反正家里书多,妈妈也发现不了。这种事他一共干了好多次,妈妈一次也没有发现,但从没瞒过我眼睛。每当这时,我们父子俩都是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④爸爸十分注意我对课外知识的学习,在我上三年级时就有选择地让我看一些书。现在我小学快毕业了,已读完许多中外名著。爸爸在推荐给我的书上都题了字,如“读书破万卷, ”“读万卷书, ”等等,这些鼓励的话语都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了我发愤图强的斗志。每当我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就会想起保尔等英雄形象,从而获得信心与力量。

⑤爸爸经常对我说:“人活在世上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而这种精神要从书里获取,而不是从游戏机室中获得。人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则无疑是一具行尸走肉,整天在无聊、空虚中度过。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你就是无比富有的人。”我的姐姐就是在爸爸的熏陶下,去年以609分的好成绩如愿以偿地跨入了理想大学的大门。

⑥我的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自豪、幸运。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2分)

2文章作者语言富有幽默感,试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光荣下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偷偷摸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出现的《史记》《三国志》《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项链》,你知道它们的作者吗?选择两本,写出作者:(2分)

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2分)

“用爸爸的话说就是这些书臭不可闻,能弄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三自然段为了表现爸爸爱书的特点,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举两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4、5自然段看起来与文题无关,你认为有关系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南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些龟甲、兽骨是古代的遗物,将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小的则被丢弃或扔进枯井。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对金石之学有很深的造诣。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造诣:____________________

2村民把__________称为龙骨。他们把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小的___________。药铺将龙骨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__________

3村民为什么将龙骨上的刻痕打磨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听说来了新住持,我们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随他们走到粪池边来。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说:“俺特来为师父作贺!”鲁智深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照计行事。①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两人一身臭屎,头发上爬满蛆虫,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②鲁智深哈哈大笑道:“罢了,罢了!饶了你等。你们快把这俩个拉出来去洗洗。”

没多久,张三李四收拾干净后在鲁智深面前长跪不起,要认鲁智深为师父。鲁智深说:“你们这二三十人算得了什么,就是千军万马,俺也敢杀进杀出。”这帮无赖连连称是,拜谢了鲁智深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酒宴请鲁智深。正喝得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问:“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种地僧人笑着说:“都是因为墙角边杨柳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众人纷纷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大家一边说一边走了出来,鲁智深也跟着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

大家抬头望着那老鸦窝,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如何上树拆窝。③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上下打量了一下,脱了衣服,弯下身子,右手在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只一挺,那棵大树便被连根拔起。

那众无赖见了,佩服得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1】把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短文记叙了鲁智深来到菜园后,先是______,接着第二天______,让众无赖佩服得拜倒在地。

【2】选择。(单选)

①联系上下文猜猜,“他们带着一群喽啰跪拜”“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中,“喽啰”的意思是(______

A.张三、李四带的礼品B.张三、李四用的武器C.张三、李四带领的手下们

②文中有三处画线语句,其中对鲁智深的语言描写是(______),动作描写是(______),心理活动描写是(______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③读最后一处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句描写主要表现了鲁智深怎样的特点(______

A.幽默风趣   B.力大无比   C.卖弄炫耀

【3】你喜欢文中鲁智深这个人物吗?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写句子。

(1)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2)那小巧的扁桃状胸针上烫着金光闪闪的字。

(3)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呼喊

(4)扬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

 

21、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可以写童年时候的趣事,也可以写自己深受感动的一件事,还可以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语句要通顺,紧扣中心,不写错别字。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