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练。
B.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C.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D.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亨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几组词语要大家齐声朗读,请问下列哪个词语会让不会发翘舌音的思源感到困难?( )
A. 颧骨 B. 收敛 C. 疙瘩 D. 胸膛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用“√”标出。
妖娆(náo ráo) 机械(xiè jiè)
逞凶(chěnɡ chénɡ) 混凝土(hùn hǔn)
4、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要美观。
yǎo tiǎo(_____) jùn mǎ(_____) chuán shāo(_____) hǎi ōu(_____)
duàn liàn(_____) cí xiánɡ(_____) miáo zhǔn(_____) wú yín(_____)
5、补充下面的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1.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
2.春草明年绿,_____________。
3.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
这些诗句都是外祖父教“我”的,他用这些诗句表达了_________的感情。
6、看拼音,写词语。
mù tǒng hōng zǒu ná niē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qīn fàn shī fu píng zhà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7、默写古诗。
牧童
[唐]吕岩
________,________。
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__。
8、填空题。根据自己对汉字的了解完成填空。
1.汉字已经有____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清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______。
3.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______产生过重要影响。
4.______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_______,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5.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6.甲骨文是刻在______或______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______上的文字。
9、快乐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党,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雅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孩子气,天真。(___________)
(2)衬托,烘托。(__________)
(3)解除困境。(__________)
【4】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A.首尾呼应 B.总分 C.并列式
10、阅读理解。
林则徐请客
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 心里非常生气 但是他压住怒火 似乎毫不在意地说 这道点心 外面像在冒热气 其实是冷冰冰的 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找出文中两个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抄写下来。
( ) ( )
【2】在第②自然段空格处标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
【4】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向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将这槟榔芋泥比喻我们中国人,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5】用“﹏﹏﹏”画中外国人吃槟榔芋泥后洋相百出的句子。
【6】受到侮辱后,林则徐是采用什么方法回击的?从这件事,你觉得林则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了让报告更加有说服力,其他组员还找了一篇体现汉字文化价值的文章放在了研究报告旁,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问题。(课文同主旨:探索汉字)
于方正之间溯源中华文明
与兴
①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字”无双。近日,众多国宝级文物跨南北、越八方来到成都博物馆,构成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
②展览的故事从8000余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讲起。陶器上的刻画、龟甲上的符号,是汉字最初的源头。而这件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贾湖刻符龟甲,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
③作为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害藏出土的史墙盘填补西周重大史料空白,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zhào)版,其上附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
④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因此得到更广泛的使用。为了提高写字速度,以及适应书写工具和载体的改变,一场“秦篆隶变”让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也成为“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展厅中,一段段居延汉简,体现出隶书普及之后对于汉王朝对外传播和疆域扩展的重要作用。
⑤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从本次特展的展品可以看出,在汉代,隶书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汉字”之名即由此定格。
⑥从上古图语到书风万千,从龟甲铜器到绢帛(bó)纸张,汉字的魅力在形貌、载体、书写方式的更迭(dié)中不曾消减,反而历久弥新。汉字不仅体现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
⑦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宠辱不惊的隐逸品格。宋代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观者从力透纸背的尺牍文书中可读到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脊梁。
⑧整个展览以苍虬有力的“为万世开太平”书法作品结束。柳公权曾言:“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方寸之间抒写出的人格气韵、精神风骨,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永恒跳动的脉搏,是江河万古、未曾断绝的华夏民族精魂所归。
⑨文明之璀璨历程,自汉字始,载于文物,融于时代。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在祖国日益强盛、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驰骋于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文章有删减)
【1】(信息提取)聪聪读完文章后,有些地方没记住,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帮他回忆一下。
文物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失。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源头是____________,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的文物是____________,见证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文物是____________。
【2】(内容理解)下面是妙妙对于这篇文章的认识,请你选出与原文不符的一项( )
A.最初的汉字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有很多其他的载体。
B.“书同文字”政策的推行是“古文”与“经文”的分水岭。
C.从第⑦段中可以得知汉字中蕴藏着文人的精神风骨。
D.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以及它的重要价值。
【3】(段落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挑战题(迁移运用)上二年级的弟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老是教育他“写字的时候要用心”,请你结合第⑧段中的画线句向他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密西西比河风光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yū yǖ)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踟蹰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③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野葡萄、 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伸延到鹅掌楸,从鹅掌楸伸延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bì pì)美。
④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他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在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徘徊(huí huái);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漂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diào tiáo)融合为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2】“临”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靠近;对着②来到;到达③.临近;临到(某一行为发生的时间),含有将要、快要的意思④照着字画模仿⑤姓。
下列词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请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亲临其境( ) 居高临下( ) 临近毕业( ) 临摹( )
【3】“它们高耸入云,为目力所不及。”句中“为目力所不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描写了西岸的动物是__________,它“头上有两弯新月”是指______________。
【5】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对比 B.拟人 C.比喻
(1)它踟蹰满志,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____)
(2)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____)
(3)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____)
【6】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片段,完成练习。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因为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和迫害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
【2】句中的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声音的延长
【3】请用破折号的这一作用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悠然(______) 赞许(______) 欣赏(______)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朗读时应用______的语气,应重读的词是______。
【3】“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①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②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援,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③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短文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请在文中用“ ”标记出相关词语。第②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第①段话则是 。
【3】在短文中用“﹏﹏﹏”画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
【4】请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写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魂飞陷阱
在我们山区,每逢暑假,小孩子都要帮大人干点活儿,这不,我的好朋友志辉来约我了,我立刻带上竹篮、铲子,和他顺着蜿蜒小道上山掘笋。
钻进竹林,真好玩啊!一缕缕阳光从密密匝匝的竹叶缝隙中穿过,投影在地上就像一串串鸡蛋。黄莺在枝头排练节目,溪水在岩石上叮叮咚咚地弹着琵琶。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竹叶,踩上去像弹簧床。我兴奋得像一只撒欢儿的羊羔,举着铲子四处蹦跳。刚跑了没几步,忽然脚下踩了个空,我一个鲤鱼打挺,双手随惯性向后一甩,铲子正巧插进坑洞边的土中。我抓紧铲柄,双脚悬空,低头一看,惊叫一声:“妈呀,陷阱!”洞底的竹扦子插得就像成年人生日蛋糕上的蜡烛,树叶簌簌往下掉,一股寒气直逼心头。我吓得拼命大叫:“救命,救命啊!”志辉正低头掘笋,突然听见惊叫却不见了我的人影,他慌忙奔过来,俯身一看,发现我正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便“啊”的一声跳起来,逃走了。
求生的本能支撑着我。我腾出一只手想抓住坑洞边的草藤,不料刚一动,铲子边的泥块便噼噼啪啪地落下来,我不敢再动了,只好用脚踩着粗糙的洞边,以减轻手臂的承受力。竹林中,余晖消失了,山谷中回荡着我的惨叫。我低头望一望陷阱,一支支竹扦子就像猛兽的獠牙,似乎在颤动、在呐喊:“掉下来呀!快掉下来呀!让你变成一个马蜂窝!”偏偏我的脑中又闪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要是真的掉下来一只野兽,那还得了!我吓得更是浑身酥软。这时,一个幽幽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我的身子也飘飘然飞出了洞口。“啊!你不是小山子吗?三年来怎么一点儿也没长高呀?”小山子叹了口气说:“我还能长高吗?三年前的今天我不幸掉进陷阱,竹扦子戳进我的肺,妈妈不忍心拔出竹扦子,在送我去医院的路上,我就……不想三年之后,陷阱边还没插警告牌……”说着,他就来抓我的手,我害怕得大声叫起来:“我不要死!我不去!……”
“兰心,别怕,大叔来救你了!”啊!是志辉的爸爸。他探进来半截身子,抓住我的手,洞口外的志辉和爷爷拽着他的双脚,大家像猴子捞月般地把我拖了上来。
“好危险哪!这孩子竟然没事,真是命大!”来看我的邻居都这样说。爸爸说:“劫后余生,这是不可多得的生活体验,也是你人生中一笔可贵的财富!”
【1】“我”和志辉去竹林干什么?( )
A.看羊羔 B.掘笋
C.玩耍 D.赏景
【2】“千钧一发的时刻”指的是( )
A.小山子遇险的时刻。
B.脑中闪过可怕念头的时刻。
C.志辉正低头掘笋的时刻。
D.“我”掉进陷阱的时刻。
【3】画“﹏﹏”的句子,作者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我”害怕到极点的心理?( )
A.联想 B.对比 C.比喻 D.排比
【4】有人说,第二自然段描写竹林美的句子跟文章主题矛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描写蜜蜂外形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描写它们的色彩——“____________”(从语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还对蜜蜂的________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之情。
18、课外阅读。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一双大黑眼睛,目光锐利。时时提(dī tī)防人,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jǐng jìng)地左顾右盼。它们时刻都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人并没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忙逃掉。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树上的铁夹子等。
它们不像燕子,在屋檐(yán yàn)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 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鸟儿习惯被人圈养在笼中,用招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qiāng qāng),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碗,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它不是家禽。
【1】用“_____”标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直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麻雀为什么对人类不信任?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麻雀是“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不可驯服”,你认为作者是否含有讽刺麻雀的态度?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断 尺
星期天,我和申明等几个同学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比赛。
预备铃打响了,离比赛还有五分钟了。我打开了书包,拿出文具盒。咦!尺子呢?我翻遍了书包、文具盒,也不见尺子的影子。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嘴里不断叹气。
“徐斌,找什么呢?”坐在我身后的申明看见我这副模样,关心 地问。“尺子!我忘带尺子了„„”我坐在位子上,望着文具盒发呆。额头上渗出汗珠。猛听背后“咔嚓”一声,我惊奇地回头一看,申明将漂亮的塑料尺折成两段,把其中一截递给了我。“这„„”我深情 地望了望申明,紧紧握住断尺,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考试卷发下来了,我顺利地做完了一题、二题、三题„„第六题是画几何图形的题目。我镇静地拿着断尺,小心翼翼地画出了符合题意的图形。此时,我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1.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作者觉得“断尺”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成为一句话。
(1)
(2)
(3)
21、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对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难道我们能容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难道不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不是因为他马虎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与表达。
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暖:团结友爱的班集体是温暖的,温馨和谐的家庭是温暖的,和谐的社会是温暖的……请你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对一件具体事情的记叙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要求:1.将事情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发现或思考。2.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