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

1.震撼  震惊

这场地震造成的损失,令人( )。

奥运赛场上的感人事迹( )着我的心灵。

2.珍惜  爱惜

老师教育我们要( )时间。

奶奶教育我们要( )粮食。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我们主要把握下面几个方面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B.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 闻孔雀夫子家禽

3、下列不是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的一项是(   )

A.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B.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C.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D.调兵遣将 龙潭虎穴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比一比,组词。

(   )(   )(   )

(   )(   )(   )

(   )(   )

(   )(   )

 

 

 

5、找出本课带"舟"字旁的字,组成词语,想一想,自己还能写几个。

 

6、选词填空。

却也如果

(1) 家乡的桥大都是石桥,造型( )千姿百态。

(2) 整个炎热的夏天,家乡的桥( )成了我们的乐园。

(3) ( )提个篮子赶集去,那不经过八座十座小桥才怪哩!

 

 

 

7、根据句意填空。

(1)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

(2)骑牛吹笛: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3)慈母情深: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诗人忽闻捷报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疫情期间,支援武汉的“白衣天使”历经“百战”也要与病毒是抗争到底,取得胜利。这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8、词语接龙。

1. 满面红光_________

2. 令出如山_________

3. 五洲四海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周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他们的对话,老人是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挤满了人,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呢,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个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还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被感动了。终于明白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老人在车上时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来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姑娘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神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微笑——尴尬——不高兴

B.微笑——尴尬——流露出笑意

C.微笑——尴尬——疑惑

D.微笑——尴尬——紧皱着眉头

2文中的“隐情”指的是什么?( )

A.不让姑娘以后让座有顾虑。

B.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C.公交车会颠簸,很不好坐。

D.老人臀部有伤口,不能坐。

3从女儿的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 )

A.挡 拉 B.挡 搀 C.搀 拉 D.挡 责怪

4“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里的两个善良分别指谁的善良?( )

A.让座姑娘 老人 B.老人 女儿

C.让座姑娘 女儿 D.让座姑娘 司机

5有人说,老人明知自己臀部有伤口,还要接受姑娘的让座,这种行为不可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15分)

小溪的欢歌

满分5 manfen5.com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人往,像欢畅流淌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了一起,相撞的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横在小街中央。滚滚向前的小溪流淌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快走啊满分5 manfen5.com一个大汉猛按着车铃满分5 manfen5.com厉声高喊道满分5 manfen5.com真是急死人了满分5 manfen5.com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满分5 manfen5.com直跺皮鞋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小街太窄了满分5 manfen5.com一个中年人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有几个急性子的,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

小街上的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大爷,他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一大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大家相互谦让点,不就什么事都没了?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下!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不一会儿,小街又畅通无阻了,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给第2自然段加标点。(5分)

(2)第1自然段中第一句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分)

(3)用“____”画出短文中写小街堵塞的句子。(2分)

(4)将与开头相照应的句子摘抄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只有一句话的停顿是正确的,请在括号里打“√”。(2分)

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人往。(  )

滚滚向前的小溪流淌/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

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厮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  )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  )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墨”与“黑”

谢少萍

一次,张作霖参加了一个大型的宴会。

席间,有几个日本人突然提出让张作霖当场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习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实在不好拒绝。他满口答应,令人拿来了笔墨纸砚。

只见他慢慢地来到桌前,在铺好的宣纸上,挥动手中的笔,写了 一个“虚”字,然后落款 “张作霖手黑”,盖上大印。他甩掉笔,得意地望着大家。那几个日本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细心的秘书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漏洞:“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 身边低语:“您把‘手墨’写成了“手黑”应该在“黑’字下面加一个‘土 ’。”

哪知张作霖一瞪眼睛骂道:“混账东西!难道我不知道‘墨’字下面有个‘土’吗?对付 日本人,手不黑行吗?日本人想要的就是咱中国的土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怎么能让他们把土带走呢?这叫‘寸土不让!’”

话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人这才明白过来,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1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黑色或近于黑色的;②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③借指写的字和画的画;④借指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笔墨纸砚应取第  种解释,手墨应取第  种解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

(2) 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 )

12、阅读《草船借箭》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只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然(jí jì)   罚(chénɡ chěnɡ)   督(dōu dū)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   )   商量( )  盼望(   )   推辞(   )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只。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2)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招待他,这又说明了什么?

 

(3)诸葛亮当然明白周瑜的用心,为什么不揭穿他?说明了什么?

 

13、课文内容感悟。(11分)

(1)《金色的鱼钩》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并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桥》一课向我们再现了__________的光辉形象。他把__________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_留给自己,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乌?”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竞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把下面每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画出来。

①________小学   中学   大学   学校

②________杏花   雪花   荷花   菊花

③________水稻   小麦   粮食   玉米

④________沙发   茶几   衣柜   家庭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特别——________ 神奇——________ 阻碍——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绞尽脑汁:________。

②随心所欲:________。

(4)找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5)从“我”的发现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6)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向大家介绍一下。

15、整本书阅读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开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孟,掣铁棒当头就打。长老用手扯住道:“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哪里认得。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道他毒手!”长老哪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

三藏正在此羞慚,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长老战战兢兢,口中念道:“这猴果然无机!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长老才有几分信了。怎禁那呆子气不忿,道:“这是师哥的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使不念咒哩。”

三藏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

——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一回是章回体小说

1《西游记》是章回体小说,这一回的标题是_________,读了回目标题,我能猜出这一回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段话中有四个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再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写他的特点。

(1)行者:______________ (2)长老:___________

(3)女菩萨:________ (4)呆子:______________

(5)我选的人物是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

16、夕照

①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②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临近黄昏时,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③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

④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

⑤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⑥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一只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杈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⑦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⑧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1按照太阳下落的过程排列顺序。

____变成了红石榴

____显露出轻纱般的微红色

____红色变深,像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____收敛起刺眼的光芒,泛出橘黄色

____红的像火

2文章描写了从“太阳顺着杨树缓缓滑落”到“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表现了夕照__________的特点。

3“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1)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__

A.这句话写出了太阳落山时静态的美

B.这句话写出了太阳落山时动态的美

C.这句话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美

4“啊,它和我们一样调皮!”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

⑧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1】第二自然段中的“苦差事”指的是( )

A.玩踢罐电报游戏

B.手心手背分批淘汰

C.将铁罐儿摆在圈里

D.在踢罐电报游戏中坐庄

【2】第四自然段中“可笑的场面”指的是( )

A.“我”跑起来像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B.歪儿被他妈妈叫骂着扯回家

C.歪儿忽左忽右斜着身子追铁罐

D.歪儿坐在白粉圈里痛哭不已

【3】“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这句中,为什么说这变化是“奇特又美好”的?( )

A.因为原来歪儿一直要坐庄,现在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

B.因为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不像以前那样欺负他。

C.因为大家在游戏中不但不欺负他,而且尽量给予他关爱和尊重,这是一种善良,是一种悔过。

D.失去歪儿,我们的铁罐不好玩,游戏就没那么快乐。所以歪儿回来后,大家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4】“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A.歪儿那双眯缝的小眼睛可以睁得很大。

B.歪儿身体残疾,但有一双又美丽又动人的眼睛,我以前没有在意,现在和他躲在一起,靠得很近,就发现了。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发现。

C.我们不再欺负歪儿,而是给予他关爱和尊重。爱和关怀点亮了歪儿的眼睛。

D.我的帮助让歪儿很快乐,所以眼睛很光亮、很动人。

18、阅读训练场。

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huì)。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您什么东西都不带怎么行呢? "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  我应该带的都带齐了  还带什么呀  手下人说  您进京不送礼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啊

于谦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啊!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于谦说着,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人说:你看,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乌纱帽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两袖清风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已用分为三段,写出第三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读画“___”的句子,于谦这么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歌颂了于谦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练习。 

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   )映在还乡河上(   )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   )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1把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3你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会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大树爷爷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2、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3、未来的社会不可能不是“多元”的社会。(改为肯定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1.你最近读了哪本课外书,这本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中,你遇到过哪些难忘的事情?请你选一件写出来,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