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用“然”字组成词语,填入下列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 )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 )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3)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 )噘起嘴,挺委屈地走了。

A.居然 虽然 忽然

B.虽然 居然 忽然

C.忽然 居然 虽然

D.忽然 虽然 居然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妒忌   泄露   胸膛   神机妙算

B.都督   蝴蝶   棚带   半夜三更

C.特殊   蚂蚱   水寨   一声不抗

D.锻练   昼夜   慰问   肃然起敬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书(kái)   开(chǎnɡ)   似(qià

B.(xiào)  顽liè)   抽骨(lèi

C.相(chén)  跄(liànɡ)  目(mínɡ雳(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的,我都非常喜欢。

(2)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风光无疑是_____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____之上,上下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5、填入反义词

熟练——( )     柔和——( )     拒绝——( )     平静——( )     

清醒——( )     崭新——( )     慈祥——( )     友好——( )

6、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见惯   饱经________   微不________

卓有________   ________置信   一诺________

流光________   一如________   绵长________

7、文学常识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主要人物有________等。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8、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______、船夫驾驶小艇的______技术以及小艇的______,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______特有的风光。

2.《牧场之国》描绘了______牧场和谐的______以及夜晚的______

3.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______金字塔,建于公元前______年左右。

4.“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______,后两句写______,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___________的赞美。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16分)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 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3分)

(2)这段文字已用“/”分为四层,请概括第二、三层的层意。(4分)

第一层:写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却并无诚意以城换璧;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写秦王无奈,与蔺相如约定举行隆重的换璧典礼。

(3)文中①②两处都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_描写,其中,处的中心意思可以用成语“宁为玉碎,____________”来概括,与这段话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3分)

(4)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因为蔺相如从秦王“( )”这一表现中,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填序号)(2分)

A.证明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拖延时间

C.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D.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5)这段文字是怎样表现蔺相如的机智和勇敢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多看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生感到最吃亏的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书看得太少了!”

小时候,我最怕打架,被人打了也不敢还手。挨打的时候,心里很难过,但现在想想,一点也不觉得被人欺侮有什么吃亏的。

当我还很年青的时候,有同事像我借了钱,赖帐不还。那时我每月的工资全都除了有一部分必需寄给妈妈外,剩下的只够自己吃饭,轻松地从牙缝里挤出一点钱,却被同事《吃》了,因为心里不是滋味,所以现在想想,这也并不是吃亏

可是,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有跟人家一样的收获。这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有一次,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写得真好:“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我马上把它剪下来,贴在书桌上,作为我的座右铭,让它时时提醒我——多看一本书。(有删改)

【1】文中最后一句的破折号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解释或说明

C.声音的延续或停顿

【2】第三自然段有许多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过来。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吃亏才是真正的吃亏?     

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多看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

【5】你的座右铭是什么?为什么选它作为你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月亮

夜晚,月亮总是会以最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它洁白的身影,清秀的脸庞,是那么温柔、恬静。

今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一个人在学校后面的小树林中悠闲地散着步,独自享受这洁净的夜色。我抬头仰望那一望无际的苍穹,看着羞涩的月亮从树梢后慢慢地爬上半空,光亮而圆润,像一个大大的白玉盘挂在天边之上。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漫游在这美好的月色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关于月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无数个漆黑的夜晚,是月无言地陪伴在你身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无数个想家的日子里,是月为你传递着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每一个团圆的中秋之夜,是月为你送上一缕衷心的祝愿,希望你们可以早日团圆。月亮就像守护我们的天使,无论是你高兴的时候,或是忧伤的时候,它总会在你身边默默地陪伴着,听你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夜渐渐地深了,我又一次抬头遥望天空中的你,你时而遮上害羞的容颜,给人一种朦胧之感,时而爬出高高的树梢,站在天空俯身凝望,有时你还会头戴一顶黄晕的小帽,眯着眼睛笑得那样灿烂,用白玉般的笑脸来迎接我们这些芸芸众生。

夜空因皎月而明亮,世界因明月而温暖,在这繁星点点的夜空里,我希望月亮可以明亮如初,希望她洁净永恒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苍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芸芸众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引用的有关月亮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出一句关于月亮的诗句。

【3】“柔和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像一曲悦耳的琴声轻轻拂过心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仿照这个句子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难唱的歌曲:一首歌有70多个生僻字

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一共包含了70多个生僻字,网友听完后直呼:听完歌后,语文水平大涨。

歌曲创作者名叫陈柯宇,江苏苏州人。说起创作初衷,90后小伙陈柯宇说:灵感来自刷微博。现在微博上很流行表达,我又又又又怎么样了,一次用又,两次用双,三次用叒(ruò),四次用叕(zhuó)。这个我不认识,我也不认识,所以我想这个到底怎么念?我就去查字典了。对这些常见但又不太会念的字产生兴趣后,音乐专业毕业、已经创作过40多首歌的陈柯宇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把这些词语创作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陈柯宇说:我整理了很多字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慢慢写。陈柯宇认为,这首歌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大家对于这些生僻字是越难越想学,可能大家一开始都不太认识这些字,然后想学一下,有种越难越想挑战的感觉。对于突如其来的走红,陈柯宇表示:出国的时候看到外国也有中国的汉字,我们的汉字已经走向了全世界,我希望这首歌也能表现出中国文化非常厉害这一特点。

歌曲《生僻字》的影响范围正逐渐扩大,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网友们纷纷留言称赞。有网友评论:这首歌带我温习了忘却多时的语文知识。”“汉字博大精深,可以用歌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文化自信的一面!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突如其来:_______ 

(2)博大精深: _______

【2】陈柯宇创作这首《生僻字》的目的是( )

A.让人们去挑战自己,认识汉字。

B.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汉字文化。

C.为了写歌,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D.带领人们复习忘却多时的语文知识。

【3】一首《生僻字》难倒了许多人,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sōu)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xián)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miē)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huǎnɡ),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suān ní),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叉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这个片段出自名著《________》,文中的“大圣”“孙行者”“行者”都是指______

【2】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联系下文,我猜想“海东青”指的是___________,“云眼”的意思是___________,“颈项”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我大致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

【3】读懂变化,梳理情节,填写下图。

【4】大圣和牛魔王都擅长变化,你认为谁更胜一筹呢?结合片段中的语句说一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的比喻句。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文章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的经过。我们从文中“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刘备重视人才。第四自然段写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_,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的一个人。

15、课内阅读。

第一个特色,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 《本草纲目》 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 列仙传 言邓硫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皿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耳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1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事物不可想象或无法理解。是文中(   )一词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请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不________、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写出一句作者想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的生命力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15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  sh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tiāo  tiǎo)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音节,画上  。(2分)

(2)在文中的缺标点的地方上加上标点符号。(3分)

(3)   画出三个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假如严监生能说的话,他可能对他的侄子(或奶妈、赵氏)说些什么呢?(4分)他也许会对(   )说:

(5)在这个片断里,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严监生   的描写来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2分)

 

17、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1段话是围绕“___”来写的。其中“___”这个词语最能表达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体现在:行船的速度___;来往的船只很多的时候能___;遇到很挤、很窄的地方能___。“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从侧面说明___,也说明___

【3】我们发现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与___息息相关。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___。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更衬托出了小艇___,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___

【4】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段,完成练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这一些云彩,一到了八月,就都没有了。那满天红彤彤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无论早晨或黄昏,天空就再也没有它们了,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六月的黑云,七月的红云,都没有了。一进了八月,雨也没有了,风也没有了。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1 的句子将晚霞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语句主要是写( )里云彩瑰丽的景象。

A. 七月 B. 八月

3文段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萧红儿时对七月和八月天空的不同感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童年的烤地瓜》,完成练习。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_____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抹黑取乐

【2】第③段中“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的原因是(    

A.担心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

B.担心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

C.唯恐把地瓜烤焦了。

D.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

【3】阅读第④段,下面不是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是(  

A.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

B.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

C.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

【4】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是(  

A.在烤地瓜的过程中,每次都是雪宝负责挖坑垒窑,可见他聪明能干、认真细致。

B.第②段中“偷地瓜”的“偷”字加了双引号表示引用。

C.“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 ,还要重新开始。”说明挖坑垒窑是个功夫活儿。

D.“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也说明了烤地瓜十分香甜。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下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之情。

B.作者对烤地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作者对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厌恶。

【6】简答题:下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你具体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碎,在地瓜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题: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不少于70字)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

(1)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任选其一)

题目一: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你和汉字之间一定发生过一些故事吧,比如你写错字或读错字的尴尬事,认识一个生字后的喜悦……请以“我和汉字的故事”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习作。

题目二: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机器人有可能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课。假如你就坐在未来的教室里,听机器人老师讲课,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