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景阳冈》选自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此书为我们塑造了一百一十八个梁山好汉,武松是其中之一。
B.《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作者是清代作家施耐庵。
C.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D.“承”的第6笔是“一”,“匪”的第3笔也是“一”。
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拼音再组词。(6分)
挑动(tiāo tiǎo) 调度(diào tiáo)
都督(dū dōu) 和氏壁(hé hè)
家当(dàng dāng) 折断(zhé shé)
3、下列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水浒传》 施耐庵 周瑜
B.《三国演义》 罗贯中 鲁肃
C.《红楼梦》 吴承恩 贾宝玉
D.《西游记》 曹雪芹 唐僧
4、根据拼音写生字。
jì mò | bǐ mò | gān zào | bào zào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kù xíng | lún kuò | zǔ náo | fù ráo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5、补全本课出现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____________一笑 ②______有成______ ③出______划______
④____________领先 ⑤不动____________ ⑥兴致____________
1.把画“ ”的内容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因为知道赛马之前孙膑已经有了充分的考虑______,所以在第一场比赛输了后,田忌说话的语气、神态没有变化______。
2.这场赛马,因孙膑给田忌______,所以田忌最后赢了比赛。(选词填空,填序号)
3.用词语④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精彩回放。
1.在_____的瑞士莱蒙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的,我都非常喜欢。
2.默写古诗。
从军行
[唐]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句话选自《___》。本课借梅花来赞扬中国人,这种写法叫作______。
4.汉字字体的发展史:甲骨文→_______→小篆→_____→楷书。
5.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志敏:____________________
7、回顾本课生字词,写出下面词语。
pái huái yān bō hào miǎo gōu huǒ méng dòng chéng chè
( ) ( ) ( ) ( ) ( )
yǐ nǐ ruì shì wàn qǐng diǎn zhuì
( ) ( ) ( ) ( )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善良是仁德的开端,就像《孟子》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关于君子与小人有这样的两条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做好事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2.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诗人多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如王之涣在《凉州词》里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里写的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白杨(节选)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消失---________ 坚强---________ 动摇---________
【3】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我们了解到白杨树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 的写法,借介绍白杨树的特点,实则是赞美 ________的精神。
10、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ー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撒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句子。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段
B.承上启下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说明大拇指形状算不上美。
B.给人搔痒,表明大拇指很能吃苦。
C.拉胡琴时,大拇指相帮扶住琴身,表明大拇指很会讨好生活。
11、课内阅读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军神形象?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①于是,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机会——一次观察蝉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机会。
②蝉脱壳总是在夜间进行的。苏格拉底决定彻夜不眠,不让这种神秘的过程从眼底错过。他沏了一杯酽酽的咖啡,瞪大双眼,守侯在知了笼旁边。
③那些丑陋的小东西开始沿着知了笼的栅栏,一步一步慢吞吞地往上爬行,爬到一定的位置后,便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就像泥塑一样。
④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些泥塑一样的小东西始终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有一点儿变化。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苏格拉底发现,其中一只背部裂开了一道细细的缝儿,就像有谁在泥塑上划了一刀。接着,其他幼虫的背上先后都出现了细缝儿。虫儿的身体开始颤抖,细缝开始变大,渐渐露出了一抹象牙般玉肌。
⑤虫儿痛苦地颤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颤栗也越来越剧烈。
⑥是刀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跟着颤栗起来。
⑦该帮帮这些可怜的虫儿们了!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子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只腿。这工作是这么难做,苏格拉底完成这套程序,足足用了近20分钟。
⑧苏格拉底浑身浸透了了汗水。他本来还想再帮一只虫儿的忙,但已经没有这个勇气了。
⑨更为糟糕的是,苏格拉底后来发现,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蝉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却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又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1】文章第①段中“神秘的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⑥段连续运用几个问句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体会第⑦段中“非常小心”“极其轻柔”两个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⑨段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马克·吐温的故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某地的旅店投宿。别人早就告诉他此地的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的时候,一只蚊子正好飞过来。他对服务员说:“早听说此地的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然会预先来看看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了不禁大笑。
结果这一夜他睡得非常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他的房间号码,认真地做好了所有该做的事。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敬语,称宾客到来。 (______)
(2)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此地的蚊子果然十分聪明。
B.此地的蚊子十分厉害,竟然会预先看客人房间的号码。
C.提醒服务员要预先把房间的蚊子驱除干净。
【3】从马克·吐温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中断______ 冷清_____
【2】写出描写鸟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
【3】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饰方法?请你仿照写一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照样子填空。
(光滑)的(脸蛋) (温柔)地(抚摸)
( )的( ) ( )地( )
( )的( ) ( )地( )
【2】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
【3】这些人物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珠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一支地质勘(kān)探队正在向山里进发。这支队伍翻山越岭,已经走了好几天了。山里的路特别难走,悬崖陡峭、河流湍急。开始时,他们是用马匹驮着设备和食品,但后来的路马已经无法通过了,队员们只得把马留下,把所有的行李都背到了自己的肩上。
路越来越窄,越来越陡,最后,他们来到了一处悬崖下,举目四望,四周峭壁林立,已经无路可走。
队员们筋疲力尽,他们默默地坐在石头上,不知如何是好。
队伍中有一个年轻的勘探队员,叫萨沙。他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后,说:“我觉得这儿可以走过去。”
但大家都觉得眼前这座山根本无法翻越。于是萨沙决定自己先试一试,队长勉强同意了。萨沙一人艰难地往山上爬去。过了一会儿,上面传来了他兴奋的喊声:“你们都上来吧!有一块石头上有留言。有人从这里经过。”
所有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有人经过,( )说明他们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大家开始努力地往山上爬,( )一路上险象环生,( )大家都胜利地登上了山顶。等众人都上来后,萨沙指着一块石头说:“你们看,石头上有留言。”
大家一看,有一块大石头上果然写着短短的一句话:“8月15日到此。”这才是五天前的事。可到底是谁到这儿来了呢?他为什么要到这儿来呢?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队员们看到石头上的留言,都很高兴,信心倍增。
在山中长途跋涉,困难重重,难以想象,所以每当看到前人留下的痕迹,立刻就会感到轻松许多。由此可见,第一个登峰者将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和恐惧。
几个小时后,勘探队终于到达了一个小村庄。队员们吃了晚饭,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回忆这几天艰苦的行程。
石头上的留言到底是谁写的呢
大家又讨论起了这个问题
这时,萨沙不好意思地坦白说 留言是我写的
我是想让大家都有信心翻过那座山
【1】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在文中“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得而知:__________ 险象环生:____________
【4】“他们默默地坐在石头上,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是______。
【5】短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7】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填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8】读完短文,你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天上回来的朋友
雨下得好大啊!青蛙在荷叶上淋浴,听到一阵阵快活的喊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接着,还有“叮咚叮咚”往池塘里跳的声音。
“你是谁?从哪里回来的?”青蛙问。
“从天上回来的呗。”跳进池塘的朋友回答。
“谁送你去天上的呀?”
“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
“去干了些什么?”
“风阿姨带我走四方。”
“后来呢?”
“遇见寒冷大姐姐。”
“她怎么样?”
“把我送回到池塘。”
青蛙听着听着,一点也不懂,正想再问。荷花摇摆着身子,对青蛙说:“这是个谜语啊!跳进池塘去的是谁,你猜猜就知道了。”
青蛙想了想,嚷着说:“猜出来了,原来它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____ | 送走____ | 寒冷____ |
【2】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你也试着写2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跳进池塘里的是谁,你猜出来了吗?它是____。
【4】仔细读短文,找出青蛙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听不懂荷花和从天上回来朋友的对话,你看懂了吗?如果你看懂了,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张大力
冯骥才
①张大力,原名张金璧,津门一员赳(jiū)赵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
②侯家后一家卖石材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③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④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qiào)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⑤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⑥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⑦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⑧谁料聚合成的老师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⑨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⑩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⑪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唯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⑫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填空。
(1)“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石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写出了张大力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______________。
(3)“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这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进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的张大力。
【2】张大力力大无比,文中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请你各摘抄一处。
正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强调“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的原因是( )
A.这块石锁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村里的人们谁也不会去动它。
B.聚合成的老板是为了证明这块石锁是坚实耐用的好料,所以没有人敢动它。
C.为了强调石锁之重,为下文表现张大力的力气大做铺垫。
【4】这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
A.短文中的张大力能轻而易举地举起石锁,这让人们感到惊讶。
B.短文中的张大力不但能举起石锁,还向老板要银两。
C.这篇短文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却一波三折。
【5】“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聚合成的老板把石锁牢牢地固定在门口。
B.仅仅说明聚合成门口这把石锁坚实耐用,与人物描写无关。
C.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聚合成门口这把石锁之重,侧面体现了张大力力大没边。
【6】请你概括文中的张大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试着用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的某一特点。(要求: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 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 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 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些选项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吝啬的特点( )
A.她的衣裳穿了很多年,如今都洗的发白了。
B.老太婆心想:“我宁可把鸡蛋放臭了,也不给别人吃”。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小嘎子没有小胖墩壮实。小胖墩摔不过小嘎子。(关联词合成一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陈述句)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5)妈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改成“被”字句)
(6)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被他打开了(改“把”字句)
(7)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改第三人称转述)
(8)今天早上下雨,妈妈一定要送我上学。(改双重否定句)
(9)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加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10)秋天,枯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目光或某些情景等,请你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45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